<
m2n3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美人宜家 > 第51节
    这话何其嚣张狂妄,但,庄亲王却道,“先生所言,我深以为然。”

    姚淑芳和高长海闲谈两个时辰,在这两个时辰里,到底谈了些什么?姚府上下无人可知。

    皇上接到西北战报也是半月之后的事了,期间庄亲王亲临前线,鼓舞士气,皇上的儿子之前的七皇子,现在的庄亲王,瞬间威望上涨。

    庄亲王一心在前线与西番对抗,甘州杜涛却加紧拉拢姚家龙,姚家龙得到尚志手里等我皇上密旨,犹如猛虎添翼,和杜涛称兄道弟,接受杜涛的二十万雪花银揣在兜里,在杜涛看来,姚家龙这条小鱼上钩,接下来的事就好办多了。

    姚家龙心里揣着皇上给的定心丸,同时又接到尚志带的姚老太爷的家书一份,姚家龙在能孤立无援的这种时候,能够得到家里的鼎力支持,姚家龙眼角湿润,总算家里知道他的遇到难处了!

    姚老太爷说的清楚明白,随后家中就会给他送来杨先生,杨先生是谁,那是姚家老太爷身边最得意的幕僚,姚老太爷大多的主张和主意都是和这一位拍板做的决定。

    姚家龙是庶子,但现在看来,他一个庶子和姚家所有的嫡子一样得到老太爷的看重,这比皇上给的密旨还让姚家龙感慨。

    姚老太爷最后说了有句话说得好,说,你的身后便是姚家的大门,不管你做的如何,这扇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就是这一句很普通不是,可是姚家龙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那就是姚家与他共存亡!

    姚家龙将二十万银子的银票,秘密送往京城皇上的手边。

    皇上着大理寺卿密办此案。

    卫忠依据银票上的钱庄字号,顺藤摸瓜,姚家驹这日去见卫忠,说话间,说起西北军营空饷之事,卫忠默默将一张银票递到姚家驹面前道,“不是我不想告诉你,今日,东西你只看一遍,余下的话我不便多说!”

    姚家驹低声道,“西北来的?”

    卫忠道,“没错!”

    姚家驹当时的的感觉就是这是二哥成事了!

    ,回府后悄悄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姚老太爷,然后,姚淑芳也知道了!

    姚淑芳再见姚老太爷不过两天,杨先生背着个包袱跟着一群行脚商离开了姚府。

    二十天后,庄亲王周劲见到原本大腹便便,先下骨瘦如材的杨先生,杨先生蓬头垢面睁着两只骷髅般的双眼,道,“五姑娘接到庄亲王的飞鸽传书,就和老太爷密谈,然后让王爷麾下高先生和老太爷见了面,因为京城并未传出西北有战事,故而,老太爷按下此消息,老太爷说忠也有几种,既然庄亲王将身家一力托付姚府一门,老太爷说自当忠人之事。这次我来一是要在二老爷身后做一帮衬,二则是因为我们姑娘有件事想要让在下面禀王爷。”

    庄亲王也就是七皇子冷峻异常,道,“先生这一路受苦了,听闻老太爷身边第一幕僚杨先生是为大腹便便仿若弥勒佛转世,现却因为本王,成了这样请受本王一拜!”

    杨先生受宠若惊的同时心下感叹,侧身避过庄亲王的作揖道,“不敢,王爷也是为大周百姓,天下苍生!某为王爷不辛苦!某,心甘情愿!”

    杨先生喝口热茶,不经意间扫了屋内一眼,庄亲王见此让身边人退下,这才道,“事关重大,不得不请王爷有此一举……”

    杨先生将姚淑芳在京城周马大街与安宁郡主对峙,姚淑芳回府怀疑安宁郡主和镇北侯府施手段夺取四皇子侧妃一事,与父亲姚家驹联合卫忠一起秘密私查镇北侯玉梅康泰公主府,竟然发现镇北侯府和康泰公主府固若金堂,水泼不进,的事一一说与庄亲王,最后道,“我们姑娘说,太过完美就是不完美,姑娘还说,薛家……薛家一族在西北军营里的子弟,让王爷格外注意!”

    庄亲王冷笑道,“你们姑娘说的含蓄,这事说白了就是薛家有了野望!”

    杨先生道,“庄亲王明白就好!”

    庄亲王吩咐手下的人带杨先生梳洗,并且端上热腾腾地羊肉泡馍,杨先生第一次吃,感觉满口浓香,平一道,“先生今日先吃一小碗,等先生的胃胃舒服些,方能多吃几碗!这肉是羊糕肉,十分鲜嫩,王爷都给你预备着!”

    杨先生吸溜喝了一口羊汤道,“这一口羊汤只怕这辈子都不会忘了!”

    平一道,“先生辛苦!”

    杨先生将最后一口汤送到嘴里,抹了一把嘴角道,“我有句话不知你想不想听?”

    平一笑笑道,“杨先生你说!”

    杨先生道,“薛家心大,镇北侯薛臻曾经手握十万大军,是一方统帅,要知道镇北侯只要还想掌握这十万大军,比会安插自己的人,西北军营里薛家的人太多了?当然,打战哪能不死人,不死人的战场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你说是不是!好了,走了这么多路,东躲西藏地,有热炕睡,我是再挪不动一脚了。”

    杨先生说完,也不等平一说话,转身倒在大炕上,几息间,平一就听到杨先生细微的打鼾声!

    杨先生这是真的累坏了,这么二十天生时间风餐露宿,硬是将一个养尊处优地大腹便便制动嘴皮子的动脑子的人,克扣成了一个叫花子,杨先生这的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也就是为了庄亲王,为了姚家,嗯,也是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不是!

    姚先生想的明白透彻,这一趟西北之行,要么跌入十八层地狱,要么从此青云直上,谁能说得清呢,可是,姚先生就像赌这一把。

    杨先生想的是,刚刚自己那样的提点,不知道平一听懂没有。也罢,若是有那个命,怎么都会听明白的,杨先生坐起来看看自己骨瘦如柴的身体,呵呵一笑道,大肚子没有了,以后还得吃起来,要不然,再来这么一会,肯定自己小命要玩完。

    平一回到庄亲王处,庄亲王问他,“杨先生是这么找到你的?”

    平一道,“哪是他找到我的,是我的人在路边看到一个叫花子,快冻死了,说,‘看这人的穿戴定是从京里来的!’我一看也是就多了个心眼,让人给这叫花子灌了一口酒,醒来一看我们是官兵,吵着闹着要见庄亲王,仔细一问,竟然是王妃家的人。我不敢耽误,亲自带人来见爷。”

    庄亲王想想道,“这定时一路就这么问过来的,这位杨先生胆儿挺大,要是不怀好意的人遇到,杨先生这样的问法,必是要吃亏的!”

    平一道眼神晶亮道 ,“杨先生刚刚还跟我说了几句话,说,薛家心大了,镇北侯薛臻曾经统领十万大军,这西部的薛家人太多,还说……战场哪能不死人……”

    庄亲王寻思道,“杨先生!果然不亏是你家王妃所托之人!”

    平一道,“爷说的是。就是杨先生可能明天就要去姚家龙那!”

    庄亲王颔首,这一晚,庄亲王和杨先生谈了半个晚上,庄亲王临离开杨先生的住所,杨先生将姚淑芳写的一份书信递到庄亲王手里……

    杨先生道:“这是我们姑娘给王爷的信。”

    庄亲王周劲接信的手居然不受控制地颤抖了,杨先生看的明白,抬头道,“我们姑娘说,不用操心她,只管护好王爷自己!”

    庄亲王像是透过杨先生看到站在面前的小姑娘,梳着双螺髻,脸盘清丽,一双大杏眼点漆如墨。点头道,“好!”

    杨先生再此感受到庄亲王对姚淑芳的看重,翌日便离开庄亲王住地地方,直接去了甘州知府衙门。

    庄亲王自接过杨先生手中书信后,躲在自己屋内,足足看了十遍,当然,姚淑芳写不出情意绵绵的字眼,但是庄亲王就是能从心里的每一个字中看到姚淑芳对他的情意不一般,怎么说呢,姚淑芳说京城里的王府修葺的工程快要完结了,因着是寒冬腊月,好些活不能做了,只在内里补补修修一番,说等到来年开春要是有时间,再把剩下的没修葺的货做完,要是赶不及成婚的时间,以后在慢慢修葺也是一样还说,快到进年关,不知道庄亲王你身上穿的可还厚实,听说西北风沙大,其后干冷,要保重身体……等等!

    最后,姚淑芳写了一句话,阳春三月,希望你能平安归来。

    哎哟,可把庄亲王看的心潮澎湃,恨不能就此生出一对翅膀,即刻飞到姚淑芳身边去。

    说实话,皇上觉得这是历练,穆皇后觉得这是建功的好机会,唯有姚淑芳,满信都在说王府的事,一字没说自己在京城受了委屈的事!只说让庄亲王自己万事保重自己,平安回京。

    庄亲王都觉得他的小姑娘可人疼的厉害。也因见到姚淑芳的亲笔信,故而多吃了两大碗面条,一整天都咧着嘴笑,仿佛全然忘记城楼底下就是敌军的阵队……

    京城。

    姚淑芳在梧桐院里和邱氏一起准备着要去姚老太太的安居堂,此时已到腊月,姚淑芳估摸杨先生大概已经到了西北,姚老太爷安排的人手也在京城里撒开了,随之京城里传出西北和鞑靼打战的传闻,雍州离着西北遥远,但打战总归是不好的消息,多数时候办年货的人家都是匆匆来去,少有在街上停留的人,所以这个年在不算太热闹的气氛中还是来到了,皇上和穆皇后与朝臣吃过团年饭,穆皇后回到凤仪宫,叮嘱身边的人,多留心些西北的战事,

    。平时平日,只要哪里出现战事,穆皇后虽然担心前方战事,却都没有这一次担心的厉害。这还是庄亲王在西北的缘故

    穆皇后这一担心,就想到姚淑芳,当初姚淑芳穿的像个小胖子,穆皇后还因为四皇子选侧妃,看到姚淑芳的样子还有些惋惜来着,其时,穆皇后更看好姚淑琴,就是因为姚淑琴是庶出的,这事就没成,穆皇后当初也是一样可惜。

    庄亲王在西北,穆皇后就召了姚淑芳进宫,虽然没有明说,到底只是个不到及笄的女孩子,召进宫来,一则是安慰安慰,二则,也是想和姚淑芳说说话 看看这孩子到底是个做什么性子,总归是装庄亲王自己喜欢的,就怕遇到庄亲王在西北有恰逢战事,姚淑芳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要是姚淑芳是个侧妃,穆皇后也不会这么多心。

    姚府里来了宫里的天使给姚淑芳传了穆皇后的旨意,姚淑芳打扮停当,跟着天使进了宫。

    穆皇后见赵公公身后走来一位姑娘,穿着海棠掐腰绣锦边的小袄,刺绣妆花裙。竖着双垂髻一张鸭蛋脸隐隐带着点婴儿肥,看着娇憨中带着灵秀,眉目如画当真清丽无双,穆皇后一时有些怔怔,难道上一次四皇子选侧妃是自己看错了?那个胖乎乎带点傻气的丫头就是眼前这一个?

    不过,想到姚淑芳竟然嫌弃自己的大儿子,穆皇变觉得这丫头的心机太深了,四皇子的侧妃不愿意做,七皇子的正妃就这样上赶着来,实在是虚荣心太重。

    姚淑芳一看穆皇后的脸色,心里便明白这是她还惦记着上次四皇子选妃的事。

    姚淑芳大礼参拜,穆皇后道,“平身吧!”

    姚淑芳淡笑谢过穆皇后,这是两人第二次见面,穆皇后因姚淑芳耍了小心机还是有些不愉快,姚淑芳哪能不知道,但姚淑芳不愿意跟四皇子做侧妃,因此耍些小心眼,在明智的世家眼里这不算什么了,皇家能够掌控整个大周,却掌控不了人心,虽说有削尖脑袋往皇家塞人的人家,可是,也有像姚尚书府这样的真心为自家女儿考虑幸福的。故而,姚淑芳十分坦然。

    穆皇后道,“之前见你珠圆玉润,怎么这一次见好像轻减不少?是庄亲王去了西北因此这样吗?”

    姚淑芳恭谨回答道,“倒也不是,之前也是这样,不过是因为心境不一样!”

    穆皇后一听,到有点意外,这丫头还真敢说。

    穆皇后道,“怎么个心境不一样?”

    姚淑芳笑着道,“该应四殿下德才兼备,所选侧妃都是万里挑一有才名的女儿家,像臣女这样的在京城不知凡几,所以不敢造次,再者说,臣女也想以平时平日的原貌示人,倘若侥幸被选,也是荣幸!”

    穆皇后听后感觉这姚氏说话也很实在,你要说她当初存了心眼,现在再听这一些话,当觉得朴实无华,很是实在,穆皇后一向阅人无数细观姚淑芳,见她说话含笑殷殷,落落大方,并没有用丝毫心机。穆皇后忽然有些喜欢上姚淑芳,不说别的,就说与人说话的这份气度,就该是皇家媳妇应有的。

    穆皇后一旦看的顺眼,声音越发地柔和,姚淑芳都觉得有些意外,就这么三言两语,刚刚还威仪犹存地穆皇后,此刻尽显慈祥霭然地语气,还问她平时平日都做些什么,喜欢什么,这些日子庄亲王也就是原来的七皇子眼看来年三月就要大婚,却在这时候去了西北,姚淑芳可有担心云云。

    姚淑芳都一一做了回答并且拿出一双软底修着梅花的银红修鞋,双手捧到穆皇后的面前道,“这是我自己做的,不知道合不合娘娘的脚!”

    穆皇后脸上露出哑然然后更让她意外地是,姚淑芳竟然跪在自己脚边,抬头笑看着穆皇后道,“娘娘能抬起您的脚,让我试试这鞋合不合脚?”

    穆皇后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这样敢拿着自己做的东西,在她身上亲自试试。

    但凡这样的东西都是要经过身边人的手,事后才会去试试,要是不合心意的人,这些东西转瞬就移了手,根本到不了穆皇后的手,身边的人也是惊异地看向姚淑芳,姚淑芳灿烂的笑容犹如冬日一抹阳光,瞬间照亮了穆皇后的心,穆皇后只怔愣几息,就笑着回应道,“那就试试?”

    姚淑芳会心一笑,低头伸手慢慢去脱穆皇后的鹿皮小软靴,然后就将自己绣了梅花的银红软鞋轻轻套在穆皇后的脚上,穆皇后站起身走了几步,眼里露出笑意道,“这丫头的手艺不错,还很舒服!”

    姚淑芳站起看着穆皇后走了几步然后坐到位子上,就要再次跪下给穆皇后换上原来的鹿皮小靴。

    穆皇后手一挡道,“你好好坐着,有她们这么多人!”

    穆皇后心情一下好了很多,又和姚淑芳说了一刻钟话,这才让她离开。

    姚淑芳被穆皇后召见,穆皇后穿了姚淑芳做了绣花鞋的事转眼就传遍宫里。

    赵皇子妃笑着对身边人道,“这才是会做人,还没大婚,已经博得皇后的喜爱。哪像那一个,前儿一顶花轿被抬进宫就知道缠着殿下。”

    赵皇子妃说的正是不久前才被抬进她和四皇子住的宫里的薛蓉薛侧妃。

    另外一起抬进宫里的还有永定公的孙女胡音,胡侧妃。

    显然这是赵皇子妃气狠了,没出撒气,正好听到姚淑芳被穆皇后召进宫里说话,让后穆皇后就收了姚淑芳送的一双绣花鞋。

    赵皇子妃心里的触动太强烈,她都没想到,讨好穆皇后,还有这么个讨好法,别人都是一心想要掏到稀世珍宝,方觉得能配得上穆皇后的身份,这位姚五姚淑芳,就拿一双绣花鞋取悦穆皇后,这也太不按常理出牌了,一双绣花鞋能值几两银子,但人家姚淑芳就能拿几两银子一双的绣花鞋进宫送给穆皇后,结果是穆皇后还很喜欢,这样的结果任谁也没有想到。

    赵皇子妃心里计较一会,内心里其实还是很羡慕姚淑芳的,只不过这样的心思,她现在不想在人前说出来,说出来又能怎么样,说到底,她是落了后尘了!

    以往也没有将姚淑芳当做回事的赵皇子妃,忽然下了帖子请姚淑芳赏花。

    这样的风向标一出,京城里立刻就有人盯上姚淑芳。

    薛蓉听到专门还派自己的心腹嬷嬷回了一趟康泰公主府,回来的人道,“公主说了,说这都是因为庄亲王去了西北,如今又听说西北鞑靼骚边,估计是安抚姚家一门,侧妃娘娘不用太过计较。”

    薛蓉想想也有道理,不过想到四皇子只要正月十五的太子之位一立,一个亲王的王妃又能这么样?大还能大的过未来的皇后,薛蓉笑笑,不在纠结于此。

    姚淑芳在京城火了一把,没过多久,西北就有战报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皇上和首辅王相公,次辅裴秀智,大理寺卿卫忠,刑部尚书柳泉蒲,兵部尚书何林,在御书房,皇上眉眼开朗,笑着着道,“西北大捷,庄亲王功不可没!”

    首辅王相公喜笑颜开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庄亲王年少英伟,如今除了西北军营之中传一叫李鬼地将军,就是庄亲王了。”

    次辅裴秀智道,“就是薛家一门在西北死了七人,薛家还请皇上安抚以待!”

    皇上点头,“准,这件事就由裴相公着首安排!”

    裴秀智心里一沉,好事没自己玩的份,这样落不到好处的事,就成了自己的,心里一时懊恼,裴秀智他是没想到,他一提薛家,皇上就答应的飞快,荣耀之功,锦上添花这样的事,谁都愿意争先恐后地去做,可是薛家,这一门不管是嫡支还是旁支,最小的官职亦是千户长,最大的官职已是三品建威将军。这些人在军中虽然没有掌握军队要害位置,但也是中流砥柱不可小视,可就是这样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偏偏就在这一次对鞑靼的对战中,战死,这是何等惨烈,京中百姓无不闻之落泪!

    庄亲王在战报中说,薛家忠良,薛家子一身为国,俱是大周将士之楷模。希望皇上厚待薛家一门。

    对于薛家更明白这一点深知这是薛家灭顶之灾。

    从此之后薛家武将世家就会走向没落。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武将以军功立身,没有了上阵杀敌的人,还谈什么军功!军功又从哪里来,没有了军功,谁还记得你家一门曾经的荣耀。

    满京城,有人欢喜有人哭,薛家这样,相对地京城另一家也就是姚家,此刻,在姚老太爷的书房里,姚淑芳震惊之余有有些了然。

    姚老太爷更是心气上涌,庄亲王这一首手釜底抽薪,当真厉害至极。

    纵然你有万般的心思,也架不住手底下没人这一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