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轻武器集锦》 第1章 《世界轻武器集锦》 作者:木白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isuu.)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冲锋枪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单人近战武器,特别是轻型或微型冲锋枪由于火力猛烈、使用灵活,很适合于冲锋或反冲锋,以及丛林、战壕、城市巷战等短兵相接的战斗。因此,目前冲锋枪作为枪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对于步兵、伞兵、侦察兵、边防部队及警卫部队等来说,仍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个人自卫和战斗武器。 早在1915年,为了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地战的需要,意大利人b·a·列维里设计了一种发射9mm手枪弹的双管连发枪,从而奠定了现代冲锋枪的基础。1918年,德国人h·斯迈塞尔设计的第一支适于单兵使用的伯格曼mp18式9mm冲锋枪问世,同年,其改进型mp18i式冲锋枪正式装备德国陆军使用 20-30年代是冲锋枪初步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对冲锋枪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因而产品型号不多。有代表性的冲锋枪包括意大利的维拉·佩罗萨和伯莱塔m1938a式,德国的伯格曼mp18i式和mp38式,西班牙的mx1935式和t·n·35系列,瑞士的mkio,美国的汤普森m1928a1式及苏联的1934/38式。这些冲锋枪因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体积、质量较大,安全性、可靠性差,使生产的数量和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冲锋枪在中国使用和生产的年代最早可能在20年代,笔者前段时间看历史资料时就看到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员曾携带着美国生产的m1921式冲锋枪,该枪的后继型就是著名的m1928汤姆逊式冲锋枪,后来中国山西兵工厂在30年代开始仿造该枪和该枪使用的11.43mm子弹。 m1928冲锋枪在二战期间被改进生产后定型为m1冲锋枪,并大量备了美军,同时也提供给中国以进行对日作战。在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该型冲锋枪。 红军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曾经少量的缴获过一些国民党军装备的产自德国的伯克门式9mm冲锋枪,该枪是在mp-18i的基础该进而来的,但外型与mp-18i差别不大,当时俗称“花机光枪”。该枪在红军时期专装备突击队以作为攻坚武器。在长征途中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时就曾使用过。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装备了大量的美制和英制冲锋枪,反观人民解放军的小米加步枪,装备上的孰劣孰优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但经过三年血战人民解放军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军队,并且缴获了大量的美、英制造的冲锋枪。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军枪械系列除部分从苏联进口外,还开始自行仿制。1950年,仿照苏联pps-41式7.62mm冲锋枪,生产出新中国第一种国产冲锋枪。后经毛泽东批准命名为1950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当年生产3.6万支装备部队 1956年,我国又成功仿制了苏联pps-43式冲锋枪定型为54式。在仿制武器的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自行研制和改进武器装备。到60年代中期,研制出一批新武器、新装备64式它体积小,重量轻,火力较强,使用方便,是供特种部队近距离使用的轻型自动武器。 1979年研制成功了1979年式7.62毫米冲锋枪。弹匣容量20发,枪重1.9公斤,枪长(枪托折叠)470毫米。主要装备武警和公安部队。 1985年在79式冲锋枪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功了85式7.62毫米冲锋枪。弹匣容量30发,枪长444毫米,枪重1.9公斤。 微声枪一般通过速燃火药或消音装置来进行消声。它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用来消灭单个敌人的微声手枪;另一种是用来袭击小股敌人的微声冲锋枪,主要供侦察兵和特种部队使用。中国第一次自行研制的1964年工微声冲锋枪,具有良好的微声、微光、微烟性能:距枪口1.2米处,声强值不大于84分贝;夜间射击,距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白天射击,不会因烟雾暴露目标。1985年式微声冲锋枪性能更加优良,已装备部队使用。 中国1964年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全枪(含消声器)重3.4公斤,折叠式枪托,备有20发和30发弹匣,可单、连发射击。通常配装于特种部队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64式微声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中国明朝与日本的火枪发展史 据说丰臣秀吉的火枪队很了得,但不知与明朝的火器相比谁更强?鸟枪类火器包括鸟嘴铳、鲁密铳、自生火铳和鸟枪等,分述其形制性能如下: 鸟嘴铳:公元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今浙江鄞县东南)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鸟枪的日本人及鸟枪。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鸟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这铳用熟铁打造,重约5~6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托腹藏搠杖(通条)一根,重3两,另有火绳,每根长2丈,重3两。每次装粒状黑色火药3钱,铅子重3钱。火门有盖,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发射时将火绳点燃安入龙头,右手开火门后紧握枪尾,用食指扣板机向后,龙头落在火门,燃药发射。《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为当时战斗中的“利器”。 鲁密鸟铳:公元1598年(明万历二十六年),中国古代著名火器专家赵世祯在鲁密国(今土耳其)贡入的鸟枪基础上,创制了比鸟嘴铳射程更远的火绳机枪,称之为“鲁密铳”。铳全重8斤,长5~7尺,装药4钱,铅弹重3钱,火绳机的板机安在枪托内,拨之则落于火门,火燃之后,自行昂起。枪托尾部有钢刃,敌人逼近时,即倒转来作斩马刀用。这铳射程远,威力大,在结构上也优于鸟嘴铳。故《武备志》说:“鸟铣:唯鲁密铳最远最毒”。掣电铳赵世祯在创制鲁密铳的同时,还吸取鸟枪及佛郎机的优点,创造“掣电铳”。铳长约6尺,重5斤,采用后装子铳的形式。子铳5个,各长6寸,重约10两,前有圆小嘴,后方有扁方笋,笋中有眼,用捎钉钉住,以防前撞后坐。装药2.5钱,铅弹重2钱。这铳的发火装置与鲁密铳同,但下面加有护圈。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可以加快射击速度。 以上各种明代鸟枪,口径均在0.9~1.3厘米之间,射程可达300米左右。和明代中叶以前的各种火门枪相比,具有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步、骑兵使用的特点。鸟嘴铳和鲁密铳枪管底部,还是用螺栓封闭的,便于拧开擦洗枪管。明代后期,这类火绳机枪已经是明军的主要装备。每名鸟枪手配备火药罐2个,一个装发射药,―个装引火药,携带铅弹300发,由于发射速度较慢,为弥补这一缺点,通常在战术上采用三排轮放法,即一排装铳,一排进铳,一排放铳,第一排发射完毕后,退至第三排装铳,第二排进至第一排位置放铳,如此轮流发射。 自生火铳:明代末年开始试造的一种燧发枪。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发明的。它的构造和性能与前述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自生火铳的出现,将我国使用了两百多年的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这是我国火器史上一个大革新。因为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放了。毕懋康记载的是撞击式燧发枪,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火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使瞄准较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 一、鸟铳的来历 鸟铳是16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我国明清军队装备的一种用火绳点火发射弹丸的单兵枪,因其能射中在天之鸟而得名,又因其所安装的弯形枪托形似鸟喙而被称为鸟咀铳,也有人称其为鸟枪。它们的名称虽有不同,但在基本构造和发射方式上是一致的。关于它们的来历,自明代后期起,在兵书和史书中就有三说:其一是“鸟铳由我国自创说”,其二是“鸟铳从日本传入说”,其三是“鸟铳自西洋直接传入说”。三说虽都言之有据,但并非都能成立。 (一)鸟铳由我国自创说 此说的代表人物是王圻,他认为鸟铳并非“传之番舶”,而是“中国所固有者”,并声称他的看法是来自参将戚继光的。但戚氏本人在《练兵实纪杂集·鸟铳解》中却说此“此器中国原无,传之倭寇,始得之”。 第2章 可见王圻所说并非事实。就在同一书中,王圻本人又引用右都御史唐顺之的话说:“唐顺之疏曰:国初止有神机火枪一种,而佛郎机、子母炮快枪、鸟咀铳皆后出。”可见王圻对鸟铳的来源并无定论。 认为鸟铳不是明朝军器局和兵仗局制造的说法还有不少,如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事物类》中说:“鸟咀木铳,嘉靖间日本犯浙,倭奴被擒,得其器,遂使传造焉。”何汝宾在《兵录:马铳》中指出:“中国原无此器,传自倭夷始得之。”副总兵茅元仪在《武备志·鸟咀铳》中称:“此器中国原无,传自倭夷始得之。”这几种说法,都认为鸟铳乃抗倭战争中缴获之物,而戚继光在自己著作中对鸟铳自制说的否定,当可确信无疑。 (二)鸟铳从日本传入说 日本是怎样制成火绳枪的呢?据日本火器史学家们的研究,日本人最初是从中国传入的火器中知道火器知识的,尔后又在中国明火铳和欧洲火绳枪的影响下,制成了日本最早的火绳枪一一种子岛铳。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前文所说,自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至1281年日、蒙(元)战争时期。日军从作战中见到了蒙古(元)军使用的铁火炮,从此得知世界上已经有了一种新式兵器―火器。这是日本初知火器的阶段。 第二阶段,是明朝火铳(日本人称为原始手铳)传至日本时期。 日本火器史学家大多以下列史实作为这种传入的例证。 《荫凉轩日录》一书记载说:文正元年(1466年,明成化二年),有(中国的)琉球人来日本时,放了枪。日本碧山和尚,在《碧山日录》中称:在应仁之乱(1468~1477年,明成化四年至十三年)时,使用了飞炮、火枪。《北条五代记》卷三中记载:永正七年(1494年,明弘治七年),中国的枪传入?市,尔后又传入关东。《甲阳军鉴》说:“在大永五年(1525年,明嘉靖四年),中国的枪传到了武田家。 第三阶段,是天文元年(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后欧洲火绳枪的传人时期。日本火器史学家认为,这一时期日本同欧洲交往频繁,尤其是同葡萄牙的来往更多。据日本文献《南浦文集·铁炮记》记载:日本天文十二年(1544年)八月二十五日,有一艘葡萄牙大船来到种子岛。船上的葡萄牙人带来了一种火枪,岛上人从来没有见过。此枪长二三尺,中通外直,底部有塞,其旁有一穴,为通火之路,入妙药于其中,再添以小团铅,尔后立靶于岸畔,由射手进行瞄准射击。在进行试射时,“其发也,如掣电之光,其鸣也,如惊雷之轰,闻者莫不掩其耳矣……”日本人见其威力大,便请船上人传授该枪的制造和使用之法,并买了2支,作为仿制的样品,同时派人向葡萄牙人学习制药之法,这就是葡制火绳枪传入日本的开始。 日本天文十三年(1545年,明嘉靖二十四年),江州的国友锻冶,组织了高明的工匠,仿制成适合日军使用的火绳枪,并且制成了闭锁螺栓,较好地解决.了枪尾的闭气问题,提高了火绳枪的威力,较葡萄牙人制造的火绳枪更为先进。不久国友锻冶进行批量生产,售出数百支成品,有些海盗及走私商人等乘机购买,持为劫掠凶器,我国闽浙沿海多受其害,1548年,明军在剿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这种火绳枪。由于当时明朝政府和人民称这些海盗和走私商人为倭寇,所以就把这种火绳枪称作倭铳。可见鸟铳传自日本是可信之说。 (三)鸟铳自西洋直接传入说 明代后期兵书持此说者不少。如嘉靖时期的游击将军何良臣就在《阵纪·技用》中说:“鸟铳出自外夷(一说南夷),今作中华长技。”《武备集要》则说:“鸟咀铳之用,起南夷番国。我兵战获番船,得之舟中,遂仿之以造,今吾匠民得精巧机制,有如于此。”《筹海图编·鸟咀铳》记载:“鸟铳之制,自西番流入中国,其来远矣,然造者未尽其妙。嘉靖二十七年,都御史朱纨,遣都指挥卢镗,破双屿,获番酋善铳者,命义士马宪制器,李槐制药,因得其传而造作,比西番犹为精绝云。”这些记载却未说鸟铳得自倭寇,而是得自“外夷”、“南夷”、“西番”、“番酋善铳者”等等。倭寇是嘉靖时期对侵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和走私商人的专称。所以“南夷”、“西番”、“番酋善铳者”显然是指欧洲人,而在当时主要是指来华的葡萄牙人。因为当时明人对葡萄牙的地理位置不很清楚,所以有这类称呼。如《天下郡国利病书》说:“佛郎机国在爪哇南,古无可考。”又有人认为它在马六甲之西南,所以称其为“南夷”、“西夷”,以表示这些人是来自西南大洋的化外之邦。《筹海图编·鸟咀铳》所说欧洲火绳枪的传入有两次:第一次是嘉靖元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2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的火绳枪,所以它说是得自西番,其来远矣。但是,那时葡萄牙人所用的火绳枪,大抵还是初创时期的制品,所以该书说“造者多未能尽其妙”,事后也未得到明王朝军事当局的重视。第二次是明军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破双屿时缴获的火绳枪,性能有较大的改善,而且还俘虏了善于造枪的工匠。明王朝军事当局即派工匠向“番酋善铳者”学习,学习后,“因得其传而造作”,并有所改进和提高,其制品比番(制的)尤为精绝。” 由此可知,明军在破双屿之战中,同时缴获了日本和葡萄牙人使用的火绳枪。但当时葡萄牙人使用的火绳枪不如经过改制的日本种子岛铳,所以何良臣在《阵纪·技用》中说:“鸟铳出自外夷……但不敢连发五、七铳,恐内热起火,且虑其破(即膛炸),唯倭铳不妨”。由于倭铳优于夷铳,所以明廷军事当局以仿制日本式火绳枪为主,于是有鸟铳得自倭人之说。这就是欧洲火绳枪传入之事不为人重视的原因。――以上摘自《中国火器史》 由以上转载之资料大体可知,明朝所使用的鸟铳相当于日本的铁炮,即火绳枪,而且是直接受到了日式铁炮的影响。日本人在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火绳枪制造技术后,迅速改进出性能更加优异的日式铁炮,而在双屿之战中,明朝同时缴获了葡萄牙和日本的火绳枪以及一批日本工匠,据以开发出自己的鸟铳,而且手笔极大,一上来就是一万挺。 明朝末年的自生鸟铳已经是一种燧发枪,说明几十年间明朝火器技术发展之快,但可惜国家将亡,没有批量装备。清朝建国后,虽然军事装备专家仍对火器有相当改良和实验,但因为统治者片面认为弓马盛于火器,加上国家安定无事,中国的火器发展乃告停顿,终于被欧洲所抛下。同样的,一度昌盛的日本铁炮技术,也在“元和偃武”之后急剧衰落,江户二百多年的太平盛世下来,待美国黑船到来,也只有徒呼“船坚炮利”的份儿。 明朝16世纪末的火器技术水平可能比日本强,但是明军的装备水平和日军比就差了,一个原因――体制问题。不过由于闭关锁国,日本后来也和中国差不多了,双方都失去了火器技术飞跃的一个良好机会。 日本的安土-桃山时代和明朝万历初年所带来的兴盛,本来是双方可以进一步得到大发展的契机。尽管当时西方殖民者开始海上扩张,但是东方还是可以通过吸收西方先进科技和文明成果,从而与西方抗衡。而但是随着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以及张居正死后万历末年的腐败,两国都统统走向了落后。 16世纪末期的中日大战,才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乃至尔后的英国革命,在武器上也还并没有特别优势的地方。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枪械知识扫盲 枪机后坐式----枪机和枪管在发射时不扣合,依靠枪记得惯性关闭枪膛,枪机在膛内火药气体作用下后坐,而枪管则不动。这种自动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结构简单,经济性好;缺点是不能调整火药气体能量的需用量,而且有枪管尾部排出的有害烟雾,对射手有害。 自由枪机式----枪机和枪管完全无扣合,只能靠枪机较大的质量和复进簧力阻止发射后弹壳过快的向后运动。这种自由方式仅适用于小威力自动武器,如手枪,冲锋枪等。 半自由枪机式----半自由枪机实是枪机上有某些附加机构以大延迟开锁的目的。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当膛内压力很高时这些附加机构能够提供相当大的阻力,使发射后的弹壳不致退出弹膛过多,以免炸壳。随着膛压降低,阻力亦下降。如德国的g3自动步枪就采用这种自动方式。半自由枪机与自由枪机相比的一大优点是闭锁机构大大减轻了。 枪管后坐式(退管式)----当弹头在膛内运动时,枪机和枪管牢固的扣在一起,共同后坐,制至弹头飞离枪膛,膛内火药与体压力降低后才完成开锁动作。这种自动方式的武器特别是用于配备装甲车辆内,因为它可以使膛压相当低时再开锁,这样车体内不致遭受更多的火药气体污染。 第3章 枪管和枪机在发射后共同后坐的距离等于或大于该枪所使用的枪弹长,称为枪管长后坐,如射击后;枪管和枪机共同后坐一段距离,然后开锁,枪机靠惯性继续后坐完成退壳,拱弹,闭锁,击发等动作称为枪管短后坐。 导气式----利用膛内导出的火药气体推动活塞,带动枪机框,枪机等后坐,完成自动动作。导气式武器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借助气体调整器调整导出的火药气体量,这样可以减少射击时的故障率。目前我国轻武器广泛采用这种自动方式。 导气管式----属于导气类型,但不使用活塞。火药气体由导气孔逸出后流经导气管,将其能量直接传给枪机框,然后带动枪机开锁后坐。美国的m16步枪,我国的改进型12.7mm大口径机枪,都是采用这种发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活动机件的重量。弹道气管在射击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污垢,残渣,如不及时擦拭,可能发生故障。 口径----枪,炮管的内直径。线膛武器指两条相对阳膛线之间的距离。口径通常以毫米计算,20毫米以下的称枪,20毫米以上的称炮。 膛线----亦称来复线,枪膛内呈螺旋形凹凸的线。凹下的部分称为阴膛线,凸起的部分称为阳膛线。膛线的作用是使弹头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稳定,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大侵彻力。我军现有武器的膛线都是有旋线。 滑膛----不刻制膛线的光滑身管内壁,滑膛武器可以射击霰弹,箭形弹和尾翼稳定弹等。 火身轴线----通过火身(如枪管)中心的设想的直线。 缠角----在膛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切线与枪管轴线的平行线的夹角。我国1954年式手枪,1956年式突击步枪和1953年式重机枪等枪的缠角均为5度42分。 缠度----膛线按缠角在枪管内缠绕一周前进的缠度称为导程。导程对口径的倍数称为缠度。我国步枪机枪的堂线的导程为240毫米,约为枪口的3.15倍,即缠度为3.15。 枪机机构----轻武器的枪机机构通常可用来完成送弹,闭锁,击发,开锁,退壳等动作。 加速机构----在某种类形的自动武器中,使其机构动作加速运动的一种机构,如在枪管短后坐式武器中,除手枪外,一般都采用加速机构将枪管的一部分能量传给枪机。 闭锁机构----闭锁机构的主要作用,是在武器发射时闭锁枪膛,顶住弹壳,防止火药气体向后逸出并保证准确可靠的发射。 扳机引力----武器成待发状态后,扣压扳机使之击发所需之力。扳机引力要适中,太大,易变更瞄准位置;过小,则易偶发。 扳机护圈----一般位于机匣下方,半圆形或半卵形,其作用时保护扳机,防止偶发。 闭锁间隙----又叫弹低间隙。武器闭锁后,当枪机与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紧贴,枪弹以斜肩或底沿与枪管紧贴时,枪弹底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之间的距离称为弹底间隙。若枪弹底平面与枪机弹底窝平面紧贴,则枪机匣上的闭锁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称为闭锁间隙。 导气管----连接于导气式武器身管上的管筒,内有活塞,活塞杆的一端连于活动机件上,发射时,弹头在堂内通过导气孔,火药气体由此孔逸出,推动活塞完成自动循环动作。 导气孔----导气式武器枪管上开的小孔,火药气体经由此孔流入导气管,推动活塞完成各种动作。 机械瞄准具----泛指机械上用的金属瞄准具,如表尺,准星和规孔等。英语术语字面是“铁锚具”,是相对与光学瞄准具而言的。 砚孔瞄准具----一种金属制瞄准具,通常这种瞄准具的表尺上有一小圆砚孔,通过它和准星配合瞄向目标。 光学瞄准具----又称光学瞄准镜,利用光学原理制成的瞄准装置,又镜头,镜体和照明装置组成。 红外线瞄准镜----用近红外光源照射目标,目标反射红外光,使光电变换成像而进行夜间瞄准的仪器。由红外线探照灯,光电变压器,瞄准镜和电源等组成。 枪用高射瞄准具----一种环形缩形瞄准具,主要用于对空中目标射击,由机坐和前后照准器组成。 微光夜间瞄准器----以像增强器为核心器件的夜间外瞄准具,其工作时不用红外探照灯照明目标,而利用微弱光照下目标所反射的光线通过像增强器在荧光屏上增强为人眼可感受的可见图像来观察和瞄准目标。 照门式瞄准器----由照门和准星构成,射击时用于瞄准。照门有不同形状:半圆形,矩形,三角形等。准星也有矩形,三角形等不同结构形式。 瞄准盘----一个硬质圆片,中间是靶心,靶心上有一小孔,然后挂于木桩上,供训练瞄准时使用。 缺口----又名“照门“,瞄准装置的一部分,通常位于表尺上,有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圆孔形数种。与准星相互构成瞄准基线,用以瞄准。 准星----瞄准装置的一部分。通常位于枪口上端。有圆柱形,三角形,长方形等数种。与表尺缺口相辅,构成瞄准基线。有的可以方向和高低移动,以便修正。 常用表尺----与表尺“3”相同的表尺分划。在表尺钣上通常用“ii”或“d”表示。在战斗中来不及测定距离和更换表尺分化时,可直接用常用表尺瞄准目标下部实施射击。 瞄准杆----一种作为辅助瞄准点的标杆,以此来确定火炮正确的方向角和高低角。这个术语用于炮兵射击中。 光电测距仪----亦称光速测距仪,用调制的光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可达25公里左右,也能用于夜间作业。 红外测距仪----用调制的红外光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测程一般为1-5公里。 激光测距仪----以激光为光源的精密测距仪器。若激光是连续发射的,测程可达40公里左右,并可昼夜进行作业。若激光是脉冲发射的,一般绝对精度较低,但用于远距离测量,可以达到很好的相对精度。 微波测距仪----利用微波作载波进行精密测距的仪器。操作简便,测距精度较高,测程10公里以上。 击锤----用以打击针尾端使之前进击发枪弹底火的一个零件。击锤有回转式的和直动式的两种。 击锤轴----把击锤固定在武器得一定位置上的轴销,击锤可在其上转动。 击锤扳手----外露击锤上的扳手状实耳,为一小杠杆,便于用手搬动击锤待击。 击锤支座----击发机构的一个部件,用以支撑击锤。 小握把----在步枪的下面像手枪握把得手柄,供射手击发十一手握持。小握把的作永不近对抵肩射击武器增加了依托,而且可以减轻后坐作用,从而提高射击精度。 握把----火器的一个部件,五个手指可将其握持。在手枪和左轮手枪上叫握把,而在步枪和滑堂枪上叫小握把。 小握把套----装在步枪和滑堂枪小握把上面的套子,其作用是保护小握把的边棱和底面免受碰伤。小握把套可以用来加长和加强小握把。 握把铭牌----握把上的图案或铭文,以显示制造者或厂商,通常是一个盾形金属牌。 手枪套----用皮革或其他坚韧材料制作的套子,可装手枪或左轮手枪。手枪套通常挂于腰带,肩带或马鞍上。 枪衣----用皮革,帆布,处理过的布料,塑料布或其他防风雨,防日晒的材料制成的罩子,套在枪上,以防尘土,风沙,日晒,雨林。 枪柜----一种存放轻武器或展览用的柜子。 枪架----用于存放枪支或展览用的架子。 枪管寿命----一般指武器在丧失其弹道性能以前所能发射的弹药数量。枪管寿命的衡量标准通常有下述三中方法: 1.散布圆半径增长量----一般规定在100米的射击距离上包含总弹着数50%的圆半径为开始射击时的2-2.5倍时,则枪管寿命告终。 2.弹着点椭圆孔的数量----在对100米距离上的主靶射击时,靶上弹孔长轴与短轴之比大于1.2时即可认为是椭圆孔。当小口径枪械椭圆孔达20%,大口径枪械达50%时,即认为枪管寿命告终。 3.初速下降量超过允许值----一般允许值,小口径枪械为50%,大口径枪械为10%,即认为枪管寿命告终。 枪管镀铬——从枪管的坡膛开始,在内表面上镀以35--440微米的铬层,温升愈高,镀铬层应愈厚。这是目前提高枪管寿命的主要方法。 枪管外型——在枪管外型上常根据需要结合一些其他零部件。如准星座、表尺座、刺刀座、导气箍、气套、提把等。为了便于加工和控制壁厚差,以及避免外型上有不规则的突起,常将枪管外型设计成一个回转体。 枪管尾部——通常与机匣或节套相连接,尾端面的形状与闭锁机构和退壳机构的型式有关。枪管的尾端面和枪膛轴线是枪膛的主要设计基准。为了承受枪机的撞击,并在减小弹膛部分外径后仍能保证发射时的强度和减小进弹膛口部的磨损,常将枪管尾部进行局部淬火。 枪口形状——枪口形状对武器的射击精度有很大的影响,枪口的几何形状必须规则、对称,端面应垂直于枪膛轴线,并且在勤务使用中不易碰伤。 第4章 射程----由弹道起点到火身口水平面落点的水平距离。分为最大射程和有效射程。 有效射程——亦称有效射击距离,武器对各种目标射击时能获得可靠射击效果的距离。各种武器的有效射程依其性能和目标种类而定。 最大射程——射弹所能飞行的最大距离。是武器战术技术性能之一。 最大射程角——能获得最大水平射程的射角。真空弹道的最大射程角是45度,而空气弹道的最大射程角随武器和弹药不同有差异。 射速——射击武器在1分钟内发射的弹数。分为战斗射速和理论射速。 战斗射速——亦称实际射速,战斗中射击武器在1分钟内发射的弹数。计算时,包括瞄准、击发、重新装弹和转移射向等动作所需时间。 理论射速——亦称射击频率,射击武器通过计算和试验而得出的1分钟内能连续发射的弹数。计算时,只考虑活动机件一个工作循环所需要的时间,不考虑装弹、瞄准时间,也不考虑自然条件对射击的影响等因素。 初速——弹头脱离枪(炮)口瞬间的运动速度。相同的弹头,初速大的,射程远,侵彻力大,反之则小。 存速——弹头在弹道某一点上的速度。 末速——弹头在落点时的速度。 战斗重量——亦称战斗全重,乘员满额,弹药、油料、冷却液装足,随车工具、备件和附品配齐时,战斗车辆的总重量。根据战斗重量,可以计算车辆能否通过桥梁与合理地组织运载。 侵彻力——亦称贯穿力,弹头钻入或穿透物体的能力。其大小主要决定于弹头质量、弹头活力的大小和物质的性质。通常以侵彻一定物体的深度来表示。 射击故障——通常由于弹药和武器弊病等原因造成的射击中断。 射效矫正——通过试枪检查,对不符合预期射击效果的武器进行矫正和修理。 维护保养——对武器器材的检查、试验、修理、配装、分级、回收等。 膛口装置——安装在武器膛口,利用弹头出膛时火药气体向外喷射对其产生作用而达到一定效果的装置,如制退器、减震器、消焰器等装置。 制退器——安装在膛口,一方面减少火药气体经中心弹孔向前的流量,从而减少对武器的后坐力;另一方面自测孔道流出改变气流方向和大小,向侧后方喷射,从而又给武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装置膛口制退器,由于减少了发射时的后坐冲量,从而提高了武器射击稳定性,并可减轻武器重量。 助退器——枪管退式武器中利用它加速枪管的后坐运动,有利于可靠地完成自动动作,从而提高武器的射击频率。 减震器——用以改变膛口流出的部分气流方向,以减少射击时枪口的跳动,提高手持式武器的连发精度的装置。 消焰器——发射时减少膛口火光的装置。膛口安装消焰器后,一部分没燃尽的火药微粒在流入消焰器内得到燃烧,因此减少了一次焰;同时氧化不完全的气体在消焰器内,使二次焰在消焰器内部形成,不致暴露在外界,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 消音器——用于减弱射击噪音的装置。一般消音器只能达到减弱声音,尽可能做到微声。 准星金属插片——一种可更换的准星组杆上的金属片,以便在不同的射条件下选用最合适的准星,通常用于射击比赛用枪上。 膛压——火药气体燃烧时在枪(炮)身管内产生的压力。 最大计算膛压——利用内弹道公式计算出来的,使之可以获得在20摄氏度时规定初速值时的最大膛压。 最大允许胜压——在任何使用条件下,任何一发弹发射时所产生的最大膛压均不允许超过的数值。 膛压系数——设计膛压与身管材料容许应力的比值。 最大规定膛压——在规定的初速范围内,发射一组弹药所产生的最大膛压的平均值不应超过的数值。 战斗性能——步兵武器在作战使用上所具有的特性和能力。主要指用途、射程、战斗射速和对目标的杀伤破坏力等。 磨损——由于磨擦而引起的损耗。枪管内膛的磨损是由于弹头在膛内运动对膛壁产生的压力引起的。因擦试工具不良或擦试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内膛磨损。 枪膛修复——采用稍加深阴线,修复阳线的加工方法,使磨损的枪膛得以恢复正常使用状态。 气蚀——当火药气体通过小孔道逸出所出现的更为迅速的烧蚀现象。 失灵——火器不能正常动作。 防腐蚀——在火器中,指抗酸类物质对零部件的作用,或指保护零部件免受腐蚀的性质。 阳极防腐——一种电解法,可使有色金属进行阳极氧化,以达到防腐蚀和防磨损的作用。 解脱保险——使炮弹、枪榴弹、手榴弹的引信处于待发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延期引信)或遇到障碍物(碰炸引信)弹药即行爆炸。 迟发火——击针打击底火后,有不超过10毫秒的暂短延迟。超过10毫秒的应称为故障现象。 不发火——底火被击针撞击后,弹药不发火。 击针突出量——击针尖伸出枪机前平面的大小。为了正确击发底火,需要有一定的击针突出量,其值视动作形式和底火大小而定。如果突出量短于所需,则不发火;如果过大,则底火易击穿漏烟。 枪弹——俗称子弹,由弹头、弹壳、发射药、底火等组成。步、机枪的枪弹分为普通弹和特种弹。普通弹有轻弹、重弹,特种弹有曳光弹、燃烧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等。 普通弹——用于杀伤生动力量的普通枪弹。弹头被甲内装铅心或钢心,有轻弹和重弹两种,轻弹为常用弹种。重弹弹头稍重,初速稍小,400米以外的弹道性能较好,多用于狙击步枪和重机枪射击远距离目标。 曳光弹——弹头尾部装有曳光剂,在飞行时能发光显示弹迹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绿色标志。主要用于试射和指示目标。 燃烧弹——弹头内装有燃烧剂的枪弹。弹头头部涂有红色标志。弹头击中目标后,燃烧剂发火,点燃易燃物体,烧毁和烧伤敌人员、物资等。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谈无托枪 无托枪最早出现于1945年的英国,为em17mm自动步枪。20世纪70年代末,无托结构在全世界被广泛用于小口径枪族。当时比较著名的是:法国的famas5.56mm自动步枪、奥地利的斯太尔aug5.56mm枪族等。我国也于1979年开始研制无托枪,并最终推出了95式5.8mm枪族。尽管目前各国开发的无托枪已有数十种之多,但是使用小口径枪族进行了多次战争的两个国家--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以及枪械制造业内的另一个‘大哥大‘--德国,他们配备给野战步兵的步枪却依然是有托枪,比如m16系列、ak系列、g36系列,这其中缘由值得深思。笔者认为,相对有托枪而言,无托枪用于大规模野战是弊大于利。 关于无托枪的优势,一般认为无托枪便于缩短全枪长;全枪质心在水平方向上接近握把后方,射手据枪瞄准方便,不易疲劳;必要时可单手射击,有利于战士腾出一只手来完成诸如投掷手榴弹、驾驶车辆等其他任务。上述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就全枪长来说,枪托可折叠或伸缩的有托枪,其托折/托缩时的全枪长同样能达到无托枪的水平,并且在枪管长度相当的情况下,有托枪托折/托缩后的全枪长比无托枪更短。我们对比几种枪的有关数据,便可略见一斑(见下表)。 射手据枪瞄准不易疲劳的确是无托枪的长处,而据枪瞄准是否方便就很难讲,因为无托枪和有托枪一样需要双手才能正常瞄准。至于单手射击,则只能在非常近的距离才可能有效,因为突击步枪毕竟不是手枪,无论质量还是后坐力都要大得多,单手射击时枪口跳动难以控制,因此可以认为,无托枪的这一优势在野战中不会很明显。 无托枪还有几点明显的不足之处: 第一,无托枪不能很好解决握把、提把与光学瞄具之间的矛盾。为便于单手携行,很多无托枪都设置了提把。但是,扳机、握把上方正好是通常安装瞄具的地方,两者位置发生冲突,于是无托枪的瞄具又不得不移到提把顶面,这自然又带来了瞄准线过高的缺点。有很多人对此似乎并不在意,不过笔者认为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因为瞄准线升高,射手会因暴露面积增多而导致被枪弹杀伤的概率加大,而且由于地面爆炸的枪弹、榴弹、地雷等和地面之间有一个杀伤死角,暴露部位增大还将增加被这类弹片击中的可能性。单就机械瞄具而言,这一弱点似乎尚可容忍,如采用光电瞄具,问题就更加突出了,而现代枪械广泛采用光电瞄具已成定势。光电瞄具有捕捉目标快(准直式瞄具)、看得远(望远式瞄具)、全天候(夜视瞄具)等优点,故不少新近研制的单兵枪械,不但以光电瞄具为主,有的甚至干脆取消了机械瞄具。如果把光电瞄具装于无托枪提把之上,不但瞄准线升得更高,而且枪身高度增加,外形更不紧凑,提把的携行功能也被消除了,即便如此,由于提把长度有限,多个光电瞄具还不能组合使用。 第5章 对此,有些国家和地区如奥地利、新加坡采取补救措施,把望远式瞄准镜与提把结合成一体,但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有的国家索性取消提把,加装光电瞄具导轨,如法国的famas改进型,但这样一来,单手携行不便的缺陷就更为突出了。 第二,无托枪枪身后部非常宽厚,单手不能有力握持,因此无托步枪基本不具备非射击杀伤功能,比如上刺刀格斗,比如用枪托击打对手。尽管这些克敌招术在现代其作用有所减弱,但并不能说这些功能可以被取消,无法射击(枪弹打光、枪出故障或狭窄环境里的近身搏斗)和不能射击(对敌偷袭之初或敌我双方混战一团)的情况不但在现代,即便在未来的战争中也将存在,非射击杀伤功能的丧失,不能不说是无托步枪的一大‘软肋‘。 第三,无托结构用于轻机枪,还有一不尽如人意之处。轻机枪在卧姿射击时,如果地面坑洼不平,机枪脚架和射手肘部很可能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就需要射手靠手肘内收(使身体上部抬高)或外张(使身体上部降低)来调整。无托轻机枪的扳机、握把在弹鼓前面,而弹鼓的直径和厚度都较大,必然限制射手手臂的内收角度,影响射手身体高度的调整。这里,可能有人会提出遇到上述情况,射手可以调节脚架或另选位置。但是‘发现即意味着消灭‘,如果考虑到现代战争的侦测手段和精确、快速打击能力,轻机枪手欲在战场得以生存,就需要经常变换射击位置,而不能像过去一样总处在一个固定阵位不动,因此,希望轻机枪手能快速完成射击准备决不是苛求。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托枪比较适合城区内或特定条件下作战,至于大规模野战,有托枪则更胜一筹。 以上分析,依据的只是无托枪的自身结构和以往的战争经验,无托枪的优劣长短,尚有待未来战争实践检验。正因如此,笔者建议我国野战部队暂时不要列装无托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手枪发展史1 手枪是单人使用的自卫武器,它能以其火力杀伤近距离内的有生目标。手枪由于短小轻便,携带安全,能突然开火,一直被世界各国军队和警察,主要是指挥员、特种兵以及执法人员等大量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枪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已经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的现代手枪家族,并且性能和威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因此,手枪的作用和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1.发展简史 手枪出现的时代,说法大相径庭。一种说法是手枪出现在1540年,由意大利人造出了皮斯托亚手枪。另一种说法是,1419年,胡斯信徒在反对两吉斯蒙德的战争中使用了一种哨声短枪,手枪因此而得名。 从火器史来看,手枪大致经历的发展过程是:火门手枪—火绳手枪—转轮发火手枪—燧发手枪—击发手枪—转轮手枪(又称左轮手枪)—自动手枪。但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手枪,实际上只包括击发手枪、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 手枪应用于军事领域,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1544年,德国骑兵在伦特战斗中,对法军使用了单手转轮打火枪。随后法国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枪骑兵。金属弹壳发明后,击发式手枪便出现了,其首要标志是美国人伊桑?艾伦设计了胡椒盒手枪,即多管旋转的击发手枪。接着,英国和欧洲大陆也开始生产此类胡椒盒手枪。但这种手枪较重,击锤抬起时影响瞄准,军用价值不大。 1835年,美国军人柯尔特发明了装有底火撞击与线膛枪管的左轮手枪,这是第一支真正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左轮手枪。它作为武器在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得到迅速发展。1873年,柯尔特11.43mm后装式单动左轮手枪被美国陆军正式采用。同年,史密斯-韦森研制出新型斯柯菲德11.43mm左轮手枪。1909年,美国陆军又正式采用柯尔特11.43mm重型左轮手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使用了韦伯利11.6mm左轮手枪,俄国使用了纳甘m1895式7.62mm左轮手枪,意大利使用了m1889式10.35mm左轮手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英国还继续使用韦伯利11.6mm左轮手枪以及美国的9mm左轮手枪。由于左轮手枪对瞎火弹处理十分简便,安全可靠,所以至今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仍有使用。 1889年毛瑟手枪问世,确立了自动手枪结构原理。1893年,德国制造了第一支实用的博尔夏特7.63mm自动手枪。德国人卢格对该枪又进行了改进,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卢格手枪。卢格9mm手枪,从1908年起装备德国军队达30年之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手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自动手枪,如美国的柯尔特m1911式及m1911a1式11.43mm手枪,比利时的勃朗宁9mm大威力手枪,苏联的托卡列夫tt33式7.62mm手枪,德国的华尔特7.65mm手枪,意大利的伯莱塔m1934式9mm手枪,奥地利的施泰尔9mm手枪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也研制了一些新型手枪,差不多都是自动手枪(自动装填手枪)。这些手枪主要有:捷克的m1975式手枪,法国的mabpa15式手枪,德国的hkp9式手枪,意大利的伯莱塔m1951式手枪。70年代后,又出现了一些新手枪,如意大利的伯莱塔92f9mm手枪,奥地利的格洛克17~23系列手枪,苏联的5.45mm小口径手枪等。从19世纪末自动手枪出现到现在,尽管手枪特别是近代手枪在技术上并没有重大的突破,但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包括手枪自动原理和结构的改进与发展,而且手枪的口径也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2.性能特点 手枪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军用手枪、警用手枪和运动用手枪;按用途可分为自卫手枪、战斗手枪(大威力手枪和冲锋手枪)和特种手枪(包括微声手枪和各种隐形手枪);按结构可分为自动手枪、左轮手枪和气动手枪(如运动手枪)。 与其他枪械比,手枪的主要特点是: <1.质量小,体积小,满装枪弹手枪的总质量:军用手枪一般在1kg左右,警用手枪在800g左右,便于随身携带。 <2.枪管较短,口径多在7.62~11.43mm之间,也有采用小口径的,但大多采用9mm口径,适合于杀伤近距离内的有生目标。 <3.弹匣供弹,自动手枪弹匣容量大,多为6~12发,有的可达20发;左轮手枪则容弹量小,一般为5~6发。 <4.多采用半自动(单发)射击,但也有少数手枪(如冲锋手枪)采用全自动(连发)射击方式。前者战斗射速为30~40发/min,后者战斗射速高达120发/min左右。 <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成本低。手枪的不足之处是有效射程近,一般为50m左右,冲锋手枪的有效射程远些,但也不超过150m。由于冲锋手枪质量较大,连发精度差,火力不及冲锋枪,因此,尚未被广泛采用。 3.装备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装备的手枪的口径有5.45mm、7.62mm、7.63mm、7.65mm、9mm、0.380in、10mm、11.43mm和12.7mm等口径,大约有几十种型号。 美国和北约各国采用的是9mm、10mm、11.43mm和12.7mm等口径。装备的军用手枪主要有美国的m1911a1式11.43mm自动手枪、柯尔特11.43mm手枪和2000式9mm手枪,奥地利的格洛克17式9mm手枪,意大利的伯莱塔92f9mm手枪等。装备的警用手枪主要有德国的hkp7m8/p7m13式9mm手枪和hkp9s式9mm手枪,瑞士的sigp225式9mm手枪等。 前苏联和原华约各国采用的是7.62~7.65mm及9mm口径。装备的军用手枪有前苏联的托卡列夫7.62mm手枪、马卡洛夫9mm手枪,前捷克斯洛伐克的m61蝎式7.65mm冲锋手枪等,装备的警用手枪主要有前苏联的Пcm5.45mm手枪,前捷克斯洛伐克的m1975式9mm手枪等。 在世界各国装备的手枪中,口径最小的为5.45mm和0.22lr口径,口径最大的为12.7mm,尤以美国的m1911a1式11.43mm自动手枪装备时间最长,装备量最大。9mm口径自动手枪,因其后坐力小、射击稳定、弹着密集、弹匣容量大,目前为世界各国军队和警察广泛使用。 4.发展趋势 随着使用要求的变化,手枪也在不断发展。从目前看,主要的发展趋势是: <1.重点发展双动手枪 从安全和减少手枪操作程序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双动手枪,有的手枪甚至是三动,如韩国的dp-51式9mm手枪。 第6章 这种手枪开火迅速,手枪意外落地也不会发生走火现象。 <2.大力发展进攻型手枪 进攻型手枪的概念是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于1990年11月提出的,它的目的是既作为士兵的自卫武器,又在长枪受损时充当进攻性武器使用,而且可用不同的枪弹,对付不同的对象。 <3.用冲锋手枪和小口径冲锋枪取代手枪 手枪由于弹匣容量小、射程近、故障率高限制了它的使用,因而有些国家提出用冲锋手枪甚至小口径冲锋枪取而代之。 <4.再度发展大口径手枪 美国m1911a1式11.43mm手枪虽已被9mm手枪取代,但1986年4月迈阿密枪战促使美国再度考虑大口径手枪的发展,如美国联邦调查局准备采用10mm口径手枪。 5.手枪趋于系列化和弹药通用化 目前手枪除统一弹药口径,使其通用化外,还通过变换枪管、复进簧、弹匣等部件发射多种完全不同的枪弹,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展望未来,无论手枪如何发展,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会占居应有的位置。 ◇鉴别手枪的表面涂层 要想判断二手枪的涂层是否是原来的,最好最科学的办法是了解手枪涂层的技术。我们知道手枪涂层的工艺有许多种,每个工厂在某个时期采用的技术都有不同。而后来涂层跟原厂相差极大。任何人都能够比较出来。因为枪店涂层,采用的都是单一一种工艺,不可能克意模仿某厂的涂层。这样如果我们手头有资料的话,很容易比较出来。 以上“最好”办法,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些麻烦,我这里评经验介绍一个窍门。枪的涂层磨损有三种情况: 1.机械摩擦痕迹,比如套筒轨道,这种磨损对辨别涂层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分析枪的射击数量; 2.携带磨损,这是枪的楞角部分在枪套衣服上的磨损,这种磨损位置固定; 3.撞击磨损,枪如果真正作为武器使用,一定会出现撞击磨损。无论你多么小心,枪总会跟金属物品碰撞,如撞上其他武器、石头墙、金属柱,汽车门,金属工具等等。这种碰撞的痕迹没有规则和具体位置,往往在枪的表面。如果枪身出现瘪坑,划钩形状,然而表面涂层完好,就说明涂层是在碰撞之后涂上去的。 查看的时候,仔细观察枪的金属表面,多数重新涂装的枪都能够看出来。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手枪发展史2 就‘手枪‘其名称的来源,说法各异,莫衷一是但加把印欧语系的几十种文字都开列出来可以发现‘手枪‘一词的拼法和读音大致相仿略举几例,可见端倪英文称‘pistol‘,德文‘pistole‘,法文‘pistoet‘,捷克文‘pistal‘,瑞典文‘pist‘,究其出现的时代,却大不一样,时至今日尚无统一看法。比较习惯的说法是手枪出现在1世纪中叶意大利皮斯托亚城(plstoija)有个名叫维特里(vettelli)的枪械工匠造了一支枪以‘皮斯托亚‘命名因此欧美都称手枪为皮斯托亚。但后来有人考证这支枪很笨重单手不能射击谈不上是手枪。还有种说法是从捷克文‘pistal‘演变而来。 1419年,胡斯信徒在反对两吉斯蒙德的战争中使用这种短枪,称为‘pisk‘,意为‘哨声‘,因为‘pistal‘的小枪管发出短促的尖叫声,‘手枪‘因此而得名。还有的说手枪首先由骑兵使用,不用时放入皮套内,然后挂在马鞍前桥(pistallo)上,故手枪以此得名。有的说法认为手枪口径与古代一种硬币‘pistle‘直径差不多,故以硬币命名。不管哪种说法更符合实际,有一点可以肯定,从火器史上考察,手枪和长枪是并行发展的,一开始恐怕也难以区别哪是手枪,哪是步枪。 考察手枪的演变史,它大致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火门手枪-火绳手枪-转轮发火手枪-打火手枪-燧发手枪-击发手枪-转轮手枪-自动手枪。但真正可以称得上我们现在所说的‘手枪‘的,实际只有击发手枪、转轮手枪和自动手枪。手枪应用于军事目的,可以道说到1世纪中叶.l544年,德国骑兵在伦特战斗中,使用单手转轮打火枪,歼灭了大量法军。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在屡遭败北后,也雇用了相当数量同类骑兵,称为手枪骑兵部队(pistoleers)。1954年,英国出版的一本名叫‘宝石屋‘的书上甘记载有‘线膛手枪‘一事,但别无佐证。因此,何时出现线膛手枪,尚无确凿史实。 金属弹壳发明后,击发式手枪便出现了,其首要标志是美国人伊桑--文伦设计的胡椒盒手枪。这支枪1845年申请了专利。1849年,美国出现的‘淘金热‘中,跑到加利福尼亚州去发财的人腰间都要挂上一支胡椒手枪。接着,英国和欧洲大陆也开始生产这种手抢。但该抢较重,击锤抬起时影响瞒准,军用价值不大。真正具有军用价值的是转轮手枪和自动手枪。 1835年,美国军人柯尔特获得著名转轮手枪专利。转轮手枪作为军用武器在美国南北战争期(1861~1865年)得到巨大发展。l1.43mm柯尔特后装式单动左轮手枪于1873年被美国陆军正式采用。就在这一年,史斯·韦森又研制了一支新型11.43mm斯柯菲德左轮手枪,沙皇政府曾订购15万支。1909年,美国陆军又正式采用11.43mm柯尔特重型左轮手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使用的是11.6mm威伯利左轮手枪,俄军使用的是7.62mm1895式左轮手枪,意军使用的是10.35mmml88式左轮手枪。二次大战开始后,英军除继续使用11.6mm威伯利左轮手枪外,还使用恩菲尔德公司的9mm左抡手枪。不过,左轮手枪容弹最少,重新装填时间长,发射速度低,加之初速低,成力小,作为军用武器已不适应作战要求。所以,欧洲已不再喜欢左轮手枪,军队都愿意使用自动手枪。 自动手枪的原理早在火药发明初期就有人设想过,但只是到1889年毛瑟手枪问世,自动装填原理才有了明确地位。l893年,美籍德国人博查特发明了第一支实用的7.63mm博查特自动手枪和瓶颈式带弹头壳的手枪弹。后来7.63mm毛瑟手枪弹就是将此弹稍加改进而成的,原苏联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也是它的仿制品。博查特的助手卢格尔(luger)对该枪进行了修改,并加以生产,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卢格尔手枪。卢格尔手枪口径9mm,从1908--1938年作为德军的自卫武器服役了接整30年。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手枪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自动手枪,如美国的11.43mmm1911及m1911小柯尔特手枪,比利时9mm大威力勃朗宁手枪,原苏联7.62mmtt33托卡列夫手枪,德国的7.65mm华尔特手枪,意大利的9mm伯莱塔m1934手枪,奥地利的9mm斯太尔手抢。 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也研制了一些新型手枪.差不多都是自动装填式的,口径和弹药逐渐集中。使用最广泛的手枪弹是9x19mm巴拉贝卢姆弹。此弹于1902年研制成功,1904年被德国海军采用,1908年被德国陆军采用,1953年被北约定为制式弹,现在有几十个国家的军队采用。 战后研制的手枪主要有:捷克m1975年式手枪,法国map15k式手枪,德国hkp9式手枪和p9s手枪,意大利ml95l年式伯莱塔手枪。7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新手枪,如意大利伯莱塔公司的9mm92f,奥地利格洛克公司的9mm格洛克17~23手枪系列,原苏联的5.45mm小口径手枪等。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武器常识 一.半自动步枪 1.战斗性能和主要诸元 (l)战斗性能 一九五六年式半自动步枪,是步兵分队在近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主要武器。它对400m内的单个目标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射击500m内的飞机、伞兵和杀伤800m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行到1500m仍有杀伤力。 战斗射速每分钟35-40发。 使用一九五六年式普通弹,在100m距离上能射穿6mm厚的钢板,15cm厚的砖墙,30cm厚的土层和40cm厚的木板。 (2)主要诸元 口径7.62mm;枪全重3.85kg;枪全长1.33m;普通弹初速735m/s;弹头最大飞行距离约2000m。 2.主要机件的名称和用途 半自动步枪由枪刺、枪管、瞄准具、活塞及推杆、机匣、枪机、复进机、击发机、弹仓、木托等十大部分组成,另有一套用品。 第7章 (1)枪刺(刺刀):用以刺杀敌人。 (2)枪管:用以赋予弹头的飞行方向。 (3)瞄准具;由表尺和准星组成。用以瞄准。 (4)机匣:用以容纳枪机和复进机固定击发机和弹仓。 (5)活塞及推杆:活塞装在活塞简内,用以承受火药气体压力推任推杯向后;活塞筒上有护木。推杆和推杆费装在表尺座内,推杆能将活塞的推力传送到机检上。推杆簧能使推杆和活塞回到前方位置。 (6)枪机:由机栓和机体组成。用以送弹、闭锁、击发和退壳,并能使击锤向后成待发状态。 (7)复进机:由复机责、导管、导杆和支撑环组成。用以使枪机回到前方位置。 (8)击发机:击发机与枪机相互作用形成待发和击发。 (9)弹仓:由弹仓体、弹仓盖、托弹饭和托弹杯组也已用以容纳和托送子弹。可装10发子弹。 (10)木托:便于操作。木托上有下护木、枪颈、枪托、托底钣和附品筒巢。 附品:用以分解结合、擦拭上油、携带和排除故障。附品包括擦拭杆、鬃刷、铣子、附品筒、通条、油壶、背带和弹进。 3.半自动原理 扣板机后,击锤打击击针,撞击子弹底火,点燃发射药,产生火药气体,推送弹头沿胜线向前运动;弹头一经过导气孔,部分火药气体通过导气孔,涌入导气箍,冲击活塞,推动推杆,使枪机向后,压缩复进簧,完成开锁、出壳,并使击锤成待发状态;枪机退到后方时,由于复进簧的伸张,使枪机向前运动,推送次一发子弹入膛,闭锁;此时,由于击锤已被击发阻铁卡住,不能向前打击击针。若再次发射,必须松开扳机,再扣扳机。 4.分解结合 (1)分解结合是为了擦拭、上油、检查和排除故障。其要求是:分解前必须验枪。分解结合应按顺序和要领进行,严禁强敲硬卸;分解下来的机件应按次序放在干净的物体上。除所讲的分解内容外,未经许可,不准分解其它机件。结合后,应拉送枪机数次,检查机件结合是否正确。 (2)分解的要领 1拔出通条和取出附品筒。左手握护本,右手向下向外拉开枪刺约成45度,拔出通条,折回枪刺。然后,用食指顶开附品筒巢盖,取出附品筒,并从附品筒内取出附品。 2卸下机匣盖。左手握枪颈,拇指抵住机匣盖后端,右手望连接销扳手向上成垂直状态,再向右拉到定位,向后卸下机匣盖。 3抽出复进机。右手向后抽出复进机。 4取下枪机。左手提下护木,使枪面稍向右,右手拉枪机背后取出。然后,将机栓和机体分开。 5卸下活塞筒。左手握下护木,右手扳固定栓扳手向上,往固定栓平面垂直,向上卸下活塞筒(将固定栓扳手扳回或保活不动,以防推杆弹出)。然后,从筒内取出活塞。 (3)结合的要领 结合时,按分担的相反顺序进行。 1装上活塞筒。将活塞模人活塞简内、左手托提下护本次手将活塞筒前端套在导气管上,使活塞筒后部对正固定栓垂直面按下,再将固定栓扳手向下扳到定位。 2装上枪机。左手握下护木,使枪面稍向右,右手将机栓和机体结合好,从机匣后部放进机匣内,向下按压托弹拉,前推枪机到定位。 3装上复进机。右手将复进机(弯曲部向前)插人机栓上的复进机巢内。 4装上机匣盖。左手握枪颈,右手将机匣盖放在机区上,左手拇指将其向前推到尽头,在手将连接销推人后向前扳到定位。 5装上附品筒和通条。将附品装入附品筒并盖好,左手握下护木,右手将附品筒(筒盖向外)装人附品筒巢内。然后,拉开枪刺、插入通条并使其头部进入通条头槽内。折因枪刺。 结合后,打开弹仓盖,拉送枪机数次,检查机件结合是否正确。关上弹仓盖,打开保险,扣扳机,关保险。 5.子弹 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班用轻机枪的口径均为7.62mm,这三种枪的子弹通用。 (l)子弹的各部名称和用途。 子弹由弹头、弹壳、底火和发射药组成。弹头,用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弹壳,用以容纳发射药,安装弹头和底火;底火,用以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用以燃烧后产生火药气体,推送弹头前进。 (2)子弹的种类、用途和标志 1普通弹。用以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2曳光弹。主要用以试射、指示目标和作信号。命中干草能起火。曳光距离可达800m。弹头头部绿色。 3燃烧弹。主要用以引燃易燃物体。弹头头部红色。 4穿甲燃烧弹。主要用以射击飞机和轻装甲目标(在200m距离上穿甲厚度为7mm),并能在穿透装甲后引燃汽油。弹头头部黑色并有一道红圈。 另外,还有空包弹、教练弹等辅助弹。空包弹主要用以演习,没有弹头,弹壳口收口压花并密封;教练弹主要用以练习装弹、退弹、击发等动作,外形和重量与普通弹相似,弹壳上有三道凹槽,无发射装药,底火为橡皮制成。 子弹箱外均标有弹种、数量、批号和年号等。领用时应看清标志,以免弄错。 (3)战斗中怎样使用子弹 战斗中,射手通常应根据指挥员的口令或指示实施射击。必要时,射手可根据情况,自行射击。 在战斗中严禁丢失和浪费子弹。对子弹的消耗情况,应适时向班长报告。射手应保留一定数量的子弹,以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6二.冲锋枪 1.战斗性能和主要诸元 (l)战斗性能 1956年式冲锋枪是冲锋枪手在近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自动武器。对单个目标在300m内实施点射、在400m内实施单发射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射出500m内的飞机、伞兵和杀伤800m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行到l500m仍有杀伤力。 冲锋枪的主要射击方法是短点射(2-5发),还可实施长点射(6-10发)和单发射。 战斗射速: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每分钟40发。 使用一九五六年式普通弹,在100m距离上能射穿6mm厚的钢板,15cm厚的砖墙,30cm厚的上层和40cm厚的木板。 (2)主要诸元 口径7.62mm,普通弹初速710m/s;枪全重3.81kg;准星宽2mm;枪全长1.1m(折回枪刺0.878m)。 2.主要机件名称和用途 冲锋枪由枪刺(刺刀)、枪管、瞄准具、活塞、机匣、枪机、复没机、击发机、弹匣和枪托十大部组成。另有一套附品。 枪刺、枪管、瞄准具的用途与半自动步枪基本相同。 活塞:用以传导火药气体压力,推压枪机向后。活塞外套有活塞筒。活塞筒上有上护木。 机匣:用以容纳枪机和复进机,固定击发机和弹匣。 枪机:由机栓和机体组成。用以送弹、闭锁、击发和退壳,使击锤向后成待发状态。 复进机:由导管、导杆、导管座、复进资和支撑环组成,用以获枪机回到前方位置。导管座上有机匣盖卡笋。 击发机:用以与枪机相互作用形成待发和击发。 弹匣:用以容纳和托送子民可装扮发子弹。弹座由弹里签、托弹原,托弹板簧、固定假、弹匣盖组成。弹匣体上有:凹槽和挂耳,用以将弹匣固定在枪上。检查孔,当看到子弹时,则已装满子弹。 枪托:便于操作。木枪托上有枪颈、托底饭和附品筒巢。铁格托由架杆、肩托和枪托卡笋组成,可打开或折叠。 附品:除扳子、弹匣袋外,其余同半自动步枪。 3.自动原理 扣扳机后,击锤打击击针,撞击子弹底火,点燃发射药,产以药气体。推进弹头沿膛线向前运动;弹头一经过导气孔,部分火药气体通过导气孔,涌人导气箍,冲击活塞推动枪机向后,压缩复进簧,完成开锁、抛壳,并使击锤成待发状态;捻机遇到最后方时,由于复进货的伸张,使枪机向前运动,推送次一发子弹人膛,闭锁。此时,如保险机定在连发位置,扳机未松开,击发阻铁不能卡住击锤,击锤再次打击击针,形成连发;如保险机定在单发位置,击近被单发阻铁卡住不能向前,若再次发射,必须松开扳机,再扣扳机。 4.子弹 同半自动步枪 5.分解结合 (l)分解结合的目的和要求(同半自动步枪)。 (2)分解的要领 1卸下弹匣。左手握护本,枪面稍向左,右手握弹民拇指按压弹匣卡笋(也可右手掌心向上握弹匣,以手掌的肉厚部分推压弹匣卡笋),前难取下。铁枪托的应先打开枪托。。 2拔出通条和取出附品筒。左手握护本,右手向下向外拉开枪刺约成45度,向外向上拔出通条,折回枪刺。然后,用食指顶开附品筒巢盖,取出附品筒,并从附品筒内取出附品。 3卸下机匣盖。左手握枪颈,以拇指按压机匣盖卡笋,右手将机匣盖上提取下。 4拍出复进机。左手握枪颈,右手向前推导管座,促其脱离四槽,向后抽出复进机。 5取出枪机。 第8章 左手握枪颈,右手打开保险,拉格机向后到定位,向上向后取出。左手转压机体向后,使导笋脱出导笋槽,再向前取出机体。 6卸下活塞筒。左手提下护本,右手扳固定栓扳手向上。使固定栓平面垂直,移握上护木后端,向上卸下活塞筒。 (3)结合的要领 结合时,按分解的相反顺序进行。 1装上活塞筒。左手握下护木,右手将活塞筒前端套在导气箍上,使活塞筒后部对正固定栓平面按下,将固定栓扳手向下扳到定位。 2装上枪机。右手握机栓使导笋槽向上,左手将机体结合在机栓上,使导笋进人导笋槽并转到定位。左手握枪颈,右手握枪机将活塞插人活塞筒,再将枪机后部装人机匣,前推到定位。 3装上复进机。左手握枪颈,右手将复进机插入复进机巢内,向前推压,使导管座进人凹槽内。 4装上机匣盖。左手握枪颈,右手将机匣盖前端抵人半圆槽内,使后部的方孔对正机匣盖卡笋,向前下方推压机匣盖,使卡笋进人方孔内。 5装上附品筒和通条。将附品装人附品筒内并盖好,左一手握护木,右手将附品筒(筒盖向外)装人附品筒巢。然后,拉开枪刺,插人通条并使其头部进人通条头槽内,折回枪刺。 6装上弹匣。左手握护木,枪面稍向左,右手握弹匣,将弹匣口前端插入结合口内,扳弹匣向后,听到响声为止。 结合后,拉送枪机数次,检查机件结合是否正确。扣扳机,关保险。 三.轻机枪 1.战斗性能和主要诸元 (l)战斗性能 一九五六年-1式班用轻机枪是步兵分队在迫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主要自动武器。在500m内对单个目标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射击500m内的飞机、伞兵和杀伤800m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行到1500m仍有杀伤力。 班用轻机枪的主要射击方法是短点射(2-5发),也可实施长点射(6-10发),必要时,还可实施连续射;连续发射300发子弹后,应冷却枪管。 战斗射速每分钟150发。 使用一九五六年式普通弹,在100m距离上能射穿6mm厚的钢板,15cm厚的砖墙,30cm厚的土层和40cm厚的木板。 (2)主要诸元 口径7.62mm;枪全重7.4kg;枪全长l.037m;普通弹初速735m/s;准星宽2.5mm。 2.主要机件名称 班用轻机枪由枪管、瞄准具、机匣、受弹机、枪机、复进机、击发机、枪托、脚架、弹盒十大部组成。另有一套附品和备份零件。 3.自动原理 扣扳机后,机框复进贵的伸张作用,带动机体向前,推子弹入膛,闭锁,击针撞击子弹底火,点燃发射药,产生火药气体,推送弹头沿膛线向前运动;弹头一经过导气孔,部分火药气体通过导气孔和导气沟,冲击活塞使枪机向后,压缩复进簧,完成开锁、抛壳,拨弹滑钣将下一发子弹拨到受弹口;枪机退到最后方时,由于扣压着扳机,击发阻铁不能卡住击发阻铁槽,枪机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再次向前运动,形成连发。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警用手枪的标准是什么? 撰写本文的目的是为警察或治安部队确定一种武器。通过调查以及关注于治安部队的武器和训练技术之后,我们感到,在制订和明确特殊标准的同时,非常有必要很好地装备和训练那些平庸的警察。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必要性已产生具体的效应,特别是协调方面,打破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 使用什么样的多用途弹? 在单兵武器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口径和所使用的枪弹。由于不可能给使用者以选择合适枪弹的机会,所以应该采用一种多用途标准弹,它既能有效地对付车辆,又能有效地对付有生目标。不过,这种枪弹不能对周围人群产生威胁(过分穿透和跳弹),也不能击毙或严重击伤案犯,只能将其制服。可以说,这种理想的枪弹根本不存在。 即使不谈其它一些关键参数,如警察的精确射击训练,就从最近一些创伤弹道方面的教训来看,人们只能寻求最保险的折衷手段。这些教训表明,不管枪弹的口径如何,除非枪弹使脑袋开花,任何手枪弹头都不能肯定使罪犯当即失去反抗能力,即使击中他的致命部位(大血管、血管极丰富的区域和大脑中枢)。如果避免打死他,那么就必须瞄准其非致命部位,但是又不能期望罪犯立即失去还手能力。 不过,创伤弹道并非都那么令人担忧。军用枪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被甲弹头制服罪犯的几率并不高,因为它洞穿人体肌肉而不变形,在人体内产生一条较大的伤道,并仍以极高的存速飞出体外。再加上有跳弹的可能,这种能击穿汽车车身的过分穿透能力耐旁观无辜的人群产生了威胁。但是,有时,这些枪弹的作用达不到人们所希望的要求,例如一发9mm口径的巴拉贝鲁姆被甲弹,击中车辆的轮胎,车胎内气体泄尽需2.5min,在这段时间内,汽车仍能行驶数公里。 半被甲枪弹行吗? 在军用被甲弹头中,似乎应该排除那些由于其软质成分(铅弹头)而对硬物表现小极小穿透力的弹头。这样就剩下实心或空心半被甲弹头了,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有时禁止治安部队使用这种弹。在此,人们不可能列举现存弹头的类型,但是可以看到,蘑菇状弹头破损效应由于加大了伤道的空腔而增加了致死威力。不过,条件是必须具有足够的穿深(据法克勒博士称,穿深为25-30cm)。这样,即使不能提高当场使罪犯失能的几率,至少弹头会产生变形和大大减速,从而避免和减轻了过分穿透和跳弹。同样,如果弹头没有击中目标,它遇到障碍而产生的变形会大大地缩小跳弹的飞行距离。 半被甲弹头对车辆同样有效。在这方面,具有较好外形的空尖弹头比尖头或平头弹头性能更好。前者对付车体钢板就象冲子一样,而后者在钢板面前不是挤压碎裂就是很快变形。德国迪那买特诺贝尔公司生产的9mm巴拉贝鲁姆口径的action和action-3型弹,在挤压呈蘑菇状之前就能穿进轮胎,并使它在13s内变瘪(比被甲弹产生的效应快12倍)。 我们只有这些枪弹在明胶上试验的部分结果,明胶是唯一有效的模拟物品,因为肥皂所给出的伤道与现实尚不一样。目前,仅装备在荷兰警察中的action-3型弹头产生的蘑菇状态不如最初的action弹头:在15x15x15cm的明胶块出口处,action-3弹头的存速为228m/s而造成较大伤害的action弹头则只有68m/s。两种极为相似的弹头同时存在于一家公司中的事实表明,研制一种真正的多用途警用枪弹是多么困难。 警用枪弹的理想口径是什么? 由于前面我们谈到了在欧洲流行很广泛的口径,所以,我们已经深入到了口径领域。就我们本身而言,我们也认为提出这个口径的问题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任何枪弹能够肯定地使罪犯立即失去战斗能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警察并不想击毙对方。 根据最基本的,也是经过考证的原理,弹头产生的伤口越大,创伤则越严重(伤道直径或永久空腔)。如果射击的效果仅取决于这一因素的话,那么应该承认,.45acp口径要优于9mm巴拉贝鲁姆,因为前者产生的伤口要比后者的大60%,而10mm口径auto(或.40史密斯-韦森)枪弹产生的伤口仅比9mm巴拉贝鲁姆的大24%。即使考虑到随比例变化的蘑菇状态,这几种口径的优劣关系是不变的。在致死效能方面,弹头的速度、初始能量或能耗只是一些次要的问题。在我们的比较中,.357口径马格南弹的初速为450m/s,9mm巴拉贝鲁姆的为360m/s,而.45acp的则是270m/s。与其它特性相比,弹头的质量,组成部分,尤其是弹形是最具决定意义的。 那么,既然不能确保制止罪犯的行为,为什么要产生较大的伤口呢?如果弹头击中致命的区域,较大的伤口可能会引发大出血,从而使罪犯的生命受到威胁。 因此,美国联邦调查局对10mmauto枪弹的钟情,或者对.45acp枪弹表示怀旧的观点,目前都使人们产生疑问。法克勒先生认为,对于联邦调查局来说,理想的枪弹将是一种.38special空尖弹头弹,弹头重量158格令,在穿人目标(软组织)32cm后产生蘑茹效应,既不会产生过分穿透,也不会引起过强后坐力。但是,这是一种杀伤性极强的枪弹,我们尚不了解它在对付车辆方面的表现如何。至少这些可以表明,不一定非要增大口径,就能获得极好的效果。据专家们称,多功能的理想警用枪弹是不存在的。因此说,口径的选择永远是一个不完全的折衷产物。对此,必须考虑其它参数,特别是后坐力、枪弹弹道特性及其表现的规律性。 第9章 采用哪种类型的武器好? 很明显,一种口径的选择与所使用的手枪有关,是转轮手枪还是半自动手枪?存在于两者之间的争论已不是什么新东西了。在可靠性方面,自动手枪有时会比转轮手枪更易出现故障,不过,一支保养很好的武器,加之使用优质的枪弹,出现故障的可能性是很少的。据统计数字说明,由于构件较复杂,自动手枪部件的损毁现象较多,这是真实无误的。不过,只要对武器进行必要的检查,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在所有场合中,转轮手枪也同样需要优质的枪弹,以免出现弹壳贴膛、底火脱落而使弹巢卡住的故障,从而使武器失去作用。在可靠性方面,自动手枪和转轮手枪的差异并不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突出。如果必须制定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不论是自动手枪还是转轮手枪,都应完全无误地使用装备的枪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尽可能高的可靠性,绝对的可靠性是不存在的。 从现场的实际考虑,弹匣容量和再次装弹的时间等问题受到重视。统计数字表明,有人经常是只打一发子弹。从这一观点出发,转拉手枪的6发弹是太富余了,再次装弹的问题也不复存在。不过,即使发射2发、3发甚至更多弹的齐射或扫射次数很少,也不能忽视。从这一点看,人们似乎应该接受这样一条原则,即14发或15发的容弹量不会成为使用者的一个包袱。既然这样,又何必一开始就以弹匣永远不会打光的借口抛弃它呢? 有人认为,大容量弹匣会使警察无谓地开枪,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一个惊慌失措的警察会象打光一支手枪弹匣那样、毫无困难地打光其转轮手枪的弹巢,直到子弹打光必须再次装弹。从后一点看,自动手枪显然优于转轮手枪,因为一个有经验的射手装满一个手枪弹匣需要2s,而要退掉弹巢内弹壳再装上新弹则至少需要6-7s。 人机工程标准 撇开价格问题不谈,最先要考虑的技术标准大概是枪的体积问题了。4英寸长的枪管达到了弹道性能和紧凑性之间的折衷。从有效射程看,这一长度足够了。在这方面,自动手枪(在弹膛和握把或套筒座之间的距离方面)总是比转轮手枪要短且小。由于谈到了人机工程问题,所以有必要论及有关的一些基本要点; 1.握把必须适合使用者(包括妇女)手的大小。 2.握把后端与扳机头之间的距离应能使食指正确而自然地放在扳机上。 3.瞄具越低,自然瞄准就越容易。 准确地说,就瞄具而言,人们倾向使用固定式甚至可调式,后者既容易损坏,有时还难以调整。我们不赞成持枪者调整其固定式瞄具,因为这会影响手枪的效果和安全性,使警察手中的武器偏高或偏低,偏左或偏右。最好是准星和表尺均安装在燕尾槽内,在出厂前进行调整。不过,也应该有一些不同高度的表尺和准星,以便因人而异地进行调整。我们不准备就准星和表尺缺口的尺寸加以说明,不过在瞄准图像中准星应较高,在缺口中清晰可见,从而使瞄准尽可能迅速。最后,氚光点成白点的应用与其说为了提高效果,不如说是为了迎合一些情趣(或时髦)从精度角度上说,在光线不良情况下,氚光点的效果是值得研究的。 精度是空谈吗? 精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说来,最终的射击结果取决于三个因素:武器、枪弹和射手,后一个因素是难以控制的,而且直接影响到前两个。从整体上看,当今武器的质量保证在15m或25m处打准是绰绰有余的,当然,枪弹的质量也得差不离儿。为了消除人的因素的影响,人们曾多次做过试验,将枪固定在靶架上射击,由于枪弹质量不同,精度也差异很大。因此,想避开这样上个规律是不可能的:即选择武器不能与枪弹的选择相分离,而枪弹的选择还存在着与弹头在人体内和车内的终点效果有关的标准问题。 这个事实说明,即使在最佳的训练条件下。人的因素也会影响武器、枪弹的性能。我们可以列举一些最好的射手在不同的距离(10m、7m和5m)上,以各种不同的射击方式(瞄准射击和快速反应射击),限时或不限时射击时获得的数据,不过,这似乎是多余的。人们必须吸取的教训是,无论条件如何,“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是没有的。因此,无论如何应仔细选择武器及其枪弹,以免影响精度。同时,也应该避免毫无价值地过分杀伤。对于在战场上获得的真正结果,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保险—基本的标准 剩下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与武器的其它物性密不可分的保险问题。这就是说,如果可能的话,应避免所有由于跌落、撞击、操作不熟练和太紧张而造成的走火现象:目的是要保护使用者及其身旁的人。毫无疑问,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转轮手枪,它采用被动机械保护方式。在转轮手枪上,没有手动保险,武器结构不复杂,扳机的扣力构成了这类武器上唯一的保险,通常,转轮手枪扳机扣力超过5kg。美国警察长期以来都使用转轮手枪,他们的经验表明,只要有系统地实施双动射击,这种保险方式是可以经受考验的。如果不是这样,单动扳机的扣力(约1.4-1.5kg)太弱,往往会造成无意识的射击。在我们国家,可能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但是,较高的扳机扣力是保险中最自发、最自然,也是最简单的。 半自动(或自动)手枪需要被动或主动保险系统。被动保险的首要任务应当避免在套筒未闭锁时打击枪弹。不具备这种起码保险装置的手枪枪还不如扔了好。 不过,目前人们有责枉以同样的方式要求另一种被动保险,也就是有效的击针保险。它的作用是当手枪被撞击或跌落时,避免由于惯性面使击针打击枪弹的底火:只有手指扣压扳机才能释放这一保险。当然,谁也不能排除手指无意识的扣压扳机,因为在任何武器上都不可避免.不过,这种保险至少可以减少走火的危险。 围绕着主动保险而进行的争论是比较困难的.与美国人不同,以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的传统给我们打下了深深烙印,人们习惯于击锤侍击式单动射击。然而,武器在变化,它们可能会产生更佳的效果。 无论如何,人们努力简化使用和操作方法,从而使射击更快,首发弹(经常是唯一的一发弹)命中概率更高,因为这发弹是性命悠关的。 采用单动手枪还是双动手枪? 从安全的理由考虑,常规的单动手枪(柯尔特.45型)在子弹上膛后不能随身携带。如果击锤呈待击状态,关上手动保险,手枪仍不能消除因撞击和跌落引起的偶发。不过,如果击锤复位或处于半待击状态,危险性就小一些,但在射击前必须将击锤重新扳至待击状态。即使武器上有击针保险,有些更严峻的问题也会出现,这就是扳机的扣力问题。当射手处于紧张状态时,感觉和控制扳机扣力的能力减弱,2或3kg的扳机扣力对于防止枪走火就显得太弱了。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有经验的警察被自己防身武器自伤的事情层出不穷。 人们不会对双动手枪由于首发弹和后续弹之间扳机扣力和行程不同而引起的缺陷听之任之。在欧洲,我们受单动手枪习惯的影响较大,为了用单动方式射击后续弹,人们对第一发弹打飞并不在意。此外,训练方式也顺应了这一潮流,因为(至少)10发弹中有9发弹是以单动方式射出的。当然,即使是单手,实施双动射击也并非人们所说的那样难,条件是要进行训练。为了消除首发弹射不好的影响,在战场上,有些使用者干瞻用手扳动击锤(这样就丧失了快速开火的优势),更有甚者,有些被迫使用双动手枪的警察在向罪犯瞄准之前,为了以单动射击第三发弹朝天上或向一个大概方向射击首发弹,这是很实用的。 双动手枪乎,纯双动手枪乎? 有了击针保险,即使膛内有弹,双动手枪仍然能随身携带,并能随时扣枪射击。它能在射击动作的三个方面节省时间:抽枪、瞄准、扣扳机。不过,如果决定采用这种武器,就必须充分地利用它,寻求一种没有多余或设计欠缺的零部件的武器。人们认为,手动保险是无益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有时候会被人忘在脑后。同样,击锤解脱杆也是如此,一是它的操作程序反常规(由下往上),再是容易将它忘记,使它处于阻止射击的位置上(下方位置)。这个击锤解脱杆应该是自上而下操纵,并且一旦击锤复位,它应自动回到起始位置。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才使纯双动(dao-doubleactiononly)手枪应运而生。因为它只能进行双动射击,所以首发弹与后续弹之间的扳机扣力和行程都是一样的。枪上不再配备击锤解脱杆,因为当套筒回到闭锁位置时,击锤与之一起运动。人们用手将第一发弹装填人蹲或者手枪自行重新待击。有不少厂商将一种附加的保险装在枪上。这种保险与击针保险一起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双重作用,通过一种半待击卡槽,使击锤与击针尾部隔离。另外,人们努力将扳机扣力限制在5.5kg左右,同时缩短扳机行程。 总的来说,dao手枪展现了与转轮手枪同样的操作简便性。通过扳机扣力,它能为每发弹提供被动保险。它使使用者免除射击前的一些预备动作,使他全力以赴地精确瞄准,正是因为如此,dao手枪近年来发展很快,并且具有美好的前景。 第10章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手枪膛线制作方法 1.刮刀法用一根比手枪内径略纫的钢棒,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个槽,安装一块硬质合金钢片,钢片上有一条或二条凸出的有一定倾斜角的带状体,前端有利削部,并可调节凸起高度。在一条膛线位置上来回拉动数十次,就切副出一条阴膛线,然后调节位置再切刮下一条。这种方法切奇数或偶数的膛线一般用单刮刀,切偶数的膛线可以用双向刮刀。也可以在相对的位置安装单刮刀,双刮刀或三副刀,一次切出2至6条膛线。 2.钩刀拉削法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拉杆移动几微米,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达到预定宽度后,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拉的次数越多,形成的拉槽越细,越精密。 3.组合环形刀拉削法在一根拉杆上固定25至30个硕质合金钢环,每个钢环之间的距离相等,每个钢环上加工有与阴膛线数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缠角与下一个环上的切刀相连,从头连到尾部即可视为一条螺形线。每一个环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于前一个环,形成一组系列切刀,所开的槽具有稳定的宽度,深度和间隔,这种组合环形拉削刀通过枪膛—次.则可切削出全部的阴膛线,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4.顶锥(或膛线冲子)挤je法用一个中段截面形态与线膛内截面形状相同的硬质合金(如碳化钨)无尖弹头形顶锥,通过内径比顶锥略小的枪管光膛时,枪管金属在顶锥的强力顶压下,通过枪膛,使膛内径略有增加,顶锥外表凸出部挤过膛内壁形成变形,即阴膛线,凹入部沿枪膛并紧贴内影挤过形成的变形,卯阳膛线。并因承受的大压力使膛内壁表面金属密度增加,硕度加大.同时完成了铰除疵点和制作脆线二返工序。膛内壁由于顶锥的坚硬与平滑的表面挤过而变得光滑。使得枪管的寿命成倍延长。这种方法最早是由德国人发明,70年代以后各因在生产枪管时已普遍采用。 无论用哪种力法制作膛线,在足够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都有很多裂纹留在凹槽的拉沟内,像锯齿形指向刮刀前进的方向。即使经过抛光成镀铬,仍然可以观察到。而切削加工过程的平移会产生随机的拉沟距离变化,形成稳定的特征。枪管钢材的材质也不是绝对均质的,管内壁上必然有些地方要硬一些,刮刀加工到此时会有不同的效果产生。金属的碎屑会有微观下直径的变化,在发射时就会检:弹头软金属上产生重复的痕迹。即使用项链加工后再抛光到摩氏8级,达到镜面效果,也会省其家族特征(同一顶锥制成所留下的特征),因为顶锥之间都有因加工形成的微小差异。而随着射击次数的增加。会产生随机性的磨损.锈蚀斑和化学气体腐蚀痕,形成个体差异。工厂在牛产中,会在一台挤压机上备置二个以上的顶锥,通常是随机交替使用,并不特定一个顶锥一次挤压出几根枪管的膛线。一个工序车间会有多台挤压机同时运作。虽然一个顶锥理论上可以挤出上千支枪管的膛线,但每一个批号的枪管会有细微的膛线差异,只要放大到足够的倍数,是可以区别其家族特征的。 综上所述,可以证明在1926年美国一位专家所作的实验,即把同一套工具生产的四支手枪分别射击后,捕得弹头、弹壳进行比对,发现没有任何二支手枪所发射的弹头、弹壳上的痕迹是完全相同的,各有其独具的特征。而另一名专家则用同一支机制手枪进行了500轮射击,并分别捕得弹头、弹壳,经过分别比较发现,第一发到最后一发的主要特征都是相同的,微小的磨损变化是可以解释的。这二个较早的实验结果,在大量的鉴定实例中一再得到证实,并被普遍地接受,为认定特定的事实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迄今为止,膛线痕迹是枪弹痕迹鉴定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基础的痕迹。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机枪发展史 机枪原是步兵自动武器的一个笼统称呼。这种武器的供弹、进膛、击发、抽壳、抛壳和装填的一次循环完全是自动的。由于现代步枪也是自动的,因此机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安置在两脚架或三脚架上射击。机枪的口径一般在l5mm以下,通常是弹链或弹鼓供弹.具有较长的持续射击能力。 现代机枪一般有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坦克机枪、坦克并列机枪、航空机枪、大口径机枪等。 据史料记载,首次出现的机枪叫蒙蒂尼机枪,据说是-个叫伐商的比利时上尉于185l年设计的,山蒙蒂尼工厂监制,定名为‘mitrailleuse‘,即机枪。该枪是用手动曲柄操纵25个击发装置进行击发的第一挺机枪,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曾被法军所使用。手动击发的第二挺机枪是美国著名机枪发明家加特林设计的。他1861年发明,1865年作了改进,1866年把枪提供给美国陆军使用。英国政府l870年对这挺枪进行了对比试验,证明其比第一挺机枪性能优越。于是,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枪。与此同时,俄国政府也买了加特林机枪,更名为戈洛夫机枪, 上述机枪均属于外力推动的机枪.真正靠自身驱动的第一挺机枪是美国人海勒姆.s.马克沁(maxim,hiramstvens,1840-1916年)发明的。1885年,他设计一种单管枪,利用枪管的后坐能进行装填发射等动作。1887年,他首次公开展出此枪。1888年11月21日,英军在进攻冈比亚的一个部落时,第一次使用了马克沁机枪。1590年,该枪曾引销奥地利、英国、德国、意大利、俄国和瑞士等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得到了普遍运用。自此以后,世界各国军队都装备了马克沁机枪。英国改进的马克沁机枪定名为7.7mm维克斯机枪,英军于1912年开始列装,一直到1968年才撤装。 1909年,德军提出使用轻型马克沁的要求,主要想用在飞机上。这挺枪由海涅曼设计成功,定名为‘派拉贝鲁姆‘(parabellum是个拉丁语,亦即‘sivispacemparabellum‘,其意是‘如果你渴望和平,就得准备战争‘)1911年投产。这可说是航空机枪的鼻祖。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后几年,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家约确·m·勃朗宁(browning,johnmoses,1855一1926年)于1890年也发明一种机枪,交给柯尔特公司,1892—1893年进行了试验,美军于1895年正式采用,这是美军首次装备自动机枪。这挺枪是导气式自动武器的元勋。 还有一个奥地利军队的上尉柯列克,也搞出了一个导气式机枪方案,1893年出售给巴黎的哈其开斯公司。法兰西军队1897年来用这挺机枪,这就是有名的哈其开斯机枪。1904年日本军队曾使用此枪打过俄国人. 另有一种着名的机枪是丹麦骑兵l902年使用的轻型枪管短后坐机枪,型号叫¨麦德森‘全世界曾有3个国家使用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对机枪机动性的重视,真正的轻机枪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勃朗宁m1918ar。此后近30年间,各国都研制了不少轻机枪。如捷克的zb26,英国的布仑等着名的轻机枪,在此期间,原西德首创了两用机枪mg34。 mg34两用机枪的优点迅速为各国军队所认识,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研制的机枪都是两用机枪,也叫通用机枪,如比利时的fnmag、原西德的mg3、美国的m60、捷克的vz59、原苏联的pk,pkm等。它们发射的主要是两种弹:7.62x5lmm和7.62x54mm。由于这类枪弹威力大,枪管散热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两用机枪的火力一般都比不上老式重机枪。 目前,通用机枪的含义已不仅指轻、重两用功能,而且还指携行和上车两种机动方式。例如北约和美国,它们的通用机枪既能利用三脚架,在地面实施火力支援,也可以作为车载武器使用。 随着小口径步枪的发展,小口径班用机枪也应运而生。在北约小口径步枪选型后,比利时的fnminimi(米尼米)、原苏联的rpk一74、奥地利的aug、英国的l86a1等著名的小口径班用轻机枪相继问世。关于大口径机枪二次大战中它曾是有效的防低空武器,但是,随着飞机的不断发展以及小高炮和防低空导弹的大量使用,大口径机枪已由以高射为主变为以平射为主。 第11章 国外大多用作坦克并列机枪或装甲车载机枪,有的也支在地面,主要目标是打轻型装甲车辆。70年代以来,各国在研制新型大口径机枪的同时,更加重视新型弹药的开发和对老枪的改造。新型大口径机枪中最有名的原苏联的l2.7mmnsv,它设计新顿,工艺很好,装在t—72等新型坦克上作坦克机枪。弹药的开发主要是提高性能,因此出现了诸如瑞典的罗福斯多用途弹之类集穿、爆、燃于一身的新型大口径枪弹。对旧枪的改进主要围绕快速更换枪管问题,还有的设法改进枪架,以便进一步提高大口径机枪的勤务性能和使用性能。 除了上述各种机枪外,还有航空机枪,它们是随同飞机一起发展起来的。原先,因在飞机上的安装位置与使用方法不同。航空机枪分为固定式和回转式两种。一般来说,单人执行战斗任务的飞机上使用固定式机枪,执行侦察如轰炸任务的飞机上使用回转式机枪。大多数航空机枪是普通机枪的变型枪,如美军武装直升机上的7.62mmm60c就是m60的变型枪。 欢迎加入本站邮件列表,您将得到最新更新邮件。请在表格中填入您的邮件地址: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子弹发展史 人们常常爱用‘弹丸之地‘来形容一个地区的小。确实,弹丸是很小的,尤其是枪弹的弹丸更小。可是你不要轻看了这小小的枪弹,它有着悠远的历史和一番颇不寻常的经历,在整个枪械发展史中还占有重要的一席。 大约在八百多年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枪‘。宋朝有个叫陈规的特领用长竹竿制造了20条‘火枪‘。但那时还没有枪弹,只是靠喷射火药产生的火馅烧灼敌人和战具。那时的黑火药成份很复杂,除硝石、硫磺、木炭三种主要成份外,还常常携有砒霜、巴豆、干漆,沥青等致烟致毒物。因此,火药燃烧很不完全,总有许多渣滓随着火馅一同喷射出去,这些渣滓对人体还有一定的杀伤力。久之,这种现象引起了军事家的注意。 l232年金人在抵御蒙军的忭京(今河南开封)保卫战中,曾在‘飞火枪‘中装填火药及铁渣、磁末。这些铁渣、磁末可称是枪弹的胚芽。几十年后,世界上最早的枪弹终于在我国诞生丁。 129年,南宋寿春府(今安徽寿县)军民在抗御蒙军的战斗中,曾创制了一种‘突火枪‘枪中装有‘子窠‘。虽说在对‘子窠‘的具体形制还众说纷纭,但得到中外火器史学家一致肯定的是,‘子窠就是世界最早的枪 枪弹问世后,在很长时期内只是一些不规则的圆形弹丸。我国元朝末年和明朝初年(14~15世纪)军用的枪(当时称为‘铳‘,一般都发射铁砂。r世纪末欧洲出现的明火枪,也是用不规则的实心弹丸,用铁而后用铅制成。随着战争的发展,对枪的射程和射击准确度也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大小不一的弹丸是很难担此重任的。于是,枪和弹都得到了改进。这种改进首先是15世纪时在欧洲实现的,尔后传到日本,再传到中国,被称为‘鸟铳‘,因为用它可以瞄准击中飞鸟。 鸟铳是前装枪,弹丸和发射药是分装的。每发射一次、都要从枪口先装入发射药;用通条把火药筑实再下铅弹,用通条把其送到底;然后打开枪管上的火门,装填引火药;发射时扣动火绳枪机点燃引火药。整个过程十分繁杂,几分钟才能完成一次发射。在战场上,弓弩的发射速度要比它快三四倍,所以火枪往往抵挡不住弓弩的攻势,捉高装弹速度这成为以后几个世纪中改进的突出课题。 以往的火枪都是滑膛枪,当弹丸与弹膛之间的间隙过小时,装填很费力;间隙过大时,发射时又会漏泄较多的火药气体,影响射击精度和射程,为解决这一矛盾,许多人费尽了心机。15世纪末,普鲁士人首先取得突破,在枪膛内刻上直线槽,用以减小装填弹丸时与枪膛摩擦;还把枪弹包上一层浸油的毛织物或麻布,称为浸油丸衣,用以填充膛线所造成的空隙,并使弹丸能顺畅滑动。这种枪的装填速度捉高了。 17世纪时,瑞典人有一项杰出的发明,把弹丸和发射药装在同一个纸筒内,装填时将纸筒撕破(咬破),把发射药和弹丸一块装入枪膛中去,既简化了装填过程,又保证了发射药的定量装填,它预示了一种新型的定装枪弹的出现, 19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枪弹也告别了它漫长的‘童年时代而进入‘青春期‘。19世纪初,英国人明了用击锤打击雷汞起爆的点火法,并进而制成了雷汞火帽,用于步枪点火。1825年、法国军官德尔文设计了一种枪管尾部带药室的步抢;装填时,直径比枪度口径小的软铅弹丸能顺畅地滑滚入枪膛而停于药室前端,然后再用通条撞击软铅弹丸,将其压扁,使之紧贴膛壁。这虽然提高了装填速度,但有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弹丸由球变扁,射击精度受到很大影响。 1830年,德尔文发明了长形弹丸,这在枪弹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长形弹丸较球形弹丸优越,第一,重量相同时,长形弹丸的直径要比球形弹丸的小得多,它的头部还可做成尖形的,这可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可大大缩小枪的口径,减轻枪的重量,提高枪的坚固性;第二,长形弹丸同枪膛的接触面积要比球形弹丸大得多,能更好地嵌入膛线,因而可减小膛线的深度。恩格斯高度评价了德尔文的这项杰出发明,他在《步枪史)一文中称德尔文为‘现代步枪之父‘。 后来,法国的图温南和米涅又对德尔文式步枪进行了改进。图温南在步枪的药室中央安了一根钢心杆,这样用通条冲打弹丸时,可使其产生规则的扩张。米涅是把弹丸底部掏空成圆锥形,再用一中空的碗状铁塞堵上,发射时火药气体推顶铁塞使弹丸扩张而嵌人膛线;这种弹丸不必用通条冲打,井改善丁闭气性。米涅式步枪首广为欧洲各国所使用。 但德尔文、图温南和米涅的发明并未突破前装枪的范畴。前装枪弹要从枪口装入,装填线长、速度慢,装填时人体动作幅度大,枪管需竖直,因而容易暴露目标。1805年时,英国人包利曾作过一种后装抢的大胆尝试,弹药本身带有点火装置,可惜未能见效。1835年,普鲁士的德雷泽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后装击发步枪和定装枪弹。这种枪弹用纸筒作弹壳,将弹丸,发射药和底火集于一身。装填时用枪机从后面把抢弹推入药窒,扣动扳机后,枪机上的击针刺进纸壳,撞击底火。引燃火药,射出弹丸。这使整个装填和发射过程大大简化,提高射速4~5倍,而射手能以任何一种姿势或在运动中重新装填枪弹。德雷泽式步枪显示出巨大的优性,普鲁士政府马上收买了这一发明,并秘而不宜和秘密生产。直到1848年才为世人所知,各国随即相仿制,德雷泽式步枪很快就独占鳌头。 由于纸壳枪弹的装药易受潮,发射后又有残纸片遗留在枪膛内,所以很快又被金属弹壳取代了。l85l年,美国的毛尔斯试制成功了金属壳枪弹,但美国当局迟迟没有采用,直到l86l年的南北战争中美田才开始使用。金属壳枪弹成功地解决了火药的可靠密闭,使枪弹能长期储存,还显著地提高了枪的射速。金属壳定装枪弹导致了自动武器时代的到来。 1世纪末以前,枪弹使用的发射药一直是黑火药,发射后在枪膛中遗留的火药残渣较多,难以擦拭,1884年,法国维埃尔首先制成了硝化棉无烟火药,并很快用于枪弹。随,闻名世界的瑞典诺贝尔何成了巴力斯特无烟火药,英国制成了柯达型无烟火药。无烟火药所产生的火药气体压力大于黑火药,因而不仅提高了枪弹的初速,还使得枪的口径可进一步减小,同时,枪膛中留下的火药残渣也显著减少。 无烟火药还有温度高的特点,往昔的铅弹丸已无法承受,容易产生破裂和变形,于是,又诞生了新的弹丸一被甲弹头。这就是将铅心装入镍铜或软铜的被甲之中,被甲弹最初用圆头,后来为减少空气阻力改为尖头,后又改为流线型或船形。枪弹经过几百年漫长的演变,至此,终于跨过了‘青春期‘而基本成型,直到今天。 进人20世纪以后,枪械有了很大发展,而枪弹的构造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对弹头不听改进,形成了各种用论的枪弹,现在常用的枪弹有普通弹,穿甲弹、燃烧弹、曳光弹、爆炸弹、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穿甲燃饶曳光弹等。 值得注意的是,西德从1967年开始研制的一种新型枪弹一无壳弗,经十多年的努力下在198l年已基本取得成功。无壳弹可以大大减轻枪弹的重量,增加士兵携带枪弹数量。无壳化,如今又成为世界上轻武器的主要发展趋向之一。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这种枪弹家族的新伙伴,必会以它不凡的身手,令人刮目相看。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中国步枪发展的新阶段 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轻武器又是武器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12章 步枪作为轻武器骨干,其装备的广泛性、重要性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步枪在我国尤为重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依靠的是小米加步枪,小米是国产的,而步枪却是外来的,“三八大盖”,“美式卡宾”乃至旧中国的“二四”式也是德国毛瑟的原型,偌大一个中国竟没有自己的步枪。解放后,国家投入了很大力量,支持发展兵器工业,改造和新建了兵工厂,建立了兵器工业基础设施;设置兵器专业高等院校,培养专业人才;设置了研究机构,开展专题研究。经过长期的努力,使我国步枪得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至今,我国已经有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8mm枪族,表明我国步枪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我国步枪的发展,始终密切配合部队的作战需要,基本上实现了定型一代、装备一代,研制一代、更新一代;在不断提高水平的基础上向前推进。其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即仿制、自行设计、独立自主研究阶段。1仿制阶段1.153式7.62mm步骑枪 1950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我英勇的人民志愿军刚从解放战争的疆场上停下来,还来不及休整、更新装备,立刻承担起抗美援朝的重任。为了支援朝鲜战争,给前方部队提供有效的战斗武器,我国开始仿制苏联1944年式7.62mm步马枪。仿制定型后命名为1953年式7.62mm步骑枪(简称53式7.62步骑枪)。该枪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大量生产。因是非自动武器,操作不便,火力不足,也显笨重,必然为现代自动步枪所替代。1.2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和56式7.62mm冲锋枪(突击步枪)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步枪的生产与装备也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全面引进了苏军当时列装的ckc7.62mm半自动步枪和ak477.62mm突击步枪。1956年仿制定型后命名为56式7.62mm半自动步枪和56式7.62mm冲锋枪。我军也得到了全面更新换装。这两支仿制步枪是我军装备时间最长的武器,直到80年代初才停止生产。 56式半自动步枪比53式步骑枪迈进了一大步,半自动射击操作方便,增强了火力。但因使用中间型枪弹,威力有所减小。该枪射击精度良好,100mr50可靠,外型流畅美观,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大量生产。特别是半自动射击方式,枪管较长,带有刺刀,在中远距离上可有效命中目标。在接近距离上可拚刺格斗,具有传统步枪的特点。但按现代战争的要求,火力嫌不足,枪太长。同时仿制的56式冲锋枪是可单、连发射击的全自动武器,使用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同的枪弹。 56式冲锋枪的最大特点是火力猛烈,动作确实可靠,能适应在特殊的环境、气象条件下作战。全枪较短,便于携带操作,结构简单紧凑、便于训练维修。 56式冲锋枪自装备以来,深受部队欢迎,直到今天仍有部分在装。然而该枪也有明显的不足,为了突出射击动作的可靠性,自动机运动能量偏大,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稍差,100m单发射击,r50为6.5cm,点射更难以掌握,该枪质量也偏重。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承制工厂还请来了苏联专家现场指导。国家成立了兵器工业部,改建新建兵工厂。工人、技术人员在试制、生产实践中得到学习、锻炼,高等专业学校也不断为行业输送专业人才。一支实力强大的兵工队伍成长起来了。由我国自行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装备了部队,提高了战斗力,促进了我军正规化建设,在保卫国家的几次边界自卫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仿制阶段在我国步枪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时期,培养造就了兵工队伍,建立了生产、科研基地,为我国步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自行设计阶段2.163式自动步枪的诞生 50年代末,我国的形势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兵器行业也不甘寂寞,开始设计全新的自动步枪。当时,工业基础已经建立,人员队伍已有相当规模和水平,国家建立了考核武器的试验基地,部队对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的装备、使用、训练也有了相当体会和经验,从战术需要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设计一支符合我军需要的步枪。 主管部门虽然没有提出完善的战术技术要求和指标,但总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明确的:以步枪性能为主导兼有冲锋枪性能。也就是把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合并成“步冲合一”的自动步枪。同时,明确提出保持步枪主导性能,增强火力,克服冲锋枪单、连发射击精度差的问题。理想上是由这一支新的自动步枪来取代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 由于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自动步枪,各有关方面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设计组,由高等院校、部队军械部门和专业工厂的技术人员组成。武器研制历时3年,于1963年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7.62mm自动步枪(见图1)。 图163式7.62mm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体现了下达的战术技术指导思想,从性能、结构、战术用途上实现了“步冲合一”。 全枪结构体现了以步枪为主的要求,采用全长木质枪托,不要小握把,枪管前上方为上护木,带可折伸式棱形枪刺。外形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似。对于单、连发射击要求,则借鉴了56式冲锋枪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活塞单独成件,行程27mm,闭锁方式与56式冲锋枪相同。击发机为挂钩击锤式,与机匣部件的联接则采用56式半自动步枪的结构方式。弹匣基本上是冲锋枪弹匣,装弹改为20发,并考虑设有空仓挂机,弹匣作了相关变化。 63式自动步枪把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实现了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的要求,达到了提高射击精度,保证可靠性,增强火力、减轻质量的目标。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训练,适合我军已经非常熟悉的勤务要领。大部分构件相似或相同于56式武器,易于生产。 63式自动步枪的设计者是一支非常年青的队伍。他们率先独立承担自动步枪设计任务,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在对现有枪械内在技术特性、结构特点进行充分剖析的基础上,攻克了技术难点。63式步枪的研制成功,为以后步枪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63式自动步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支步枪,深受56式武器的影响,它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我国步枪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在我国步枪发展的历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在此重点介绍63式自动步枪的结构特点,从中可看出,该枪采取的某些技术措施或结构特点在以后新研制的几代产品上都有反映。 (1)提高射击精度 借用56式半自动步枪枪管,保持其长度和制造精度,相应瞄准基线也较长。 自动机对射击精度影响极大,为此作了重点设计。要保证枪机运动的平稳性,需加长机框导轨长度并限制与机匣导轨的配合间隙,使机框复进到位有良好的导入性,确保每次闭锁状态一致。同时要尽量使自动机质心与全枪质心接近,以减小运动件前后撞击产生的动力偶。 另外采用准直枪托,并改善其颈部和前部下面的形状,便于射击时握枪。 以上主要措施提高了单、点精度,100m单发r50约4.5cm,点射70%密集界:方向x高低为20x20cm,比56式冲锋枪有明显提高。 (2)保证机构动作可靠性 自动步枪的射击精度、可靠性、寿命、质量等指标要求都非常严格,为之采取的技术措施往往互相制约,有时甚至发生矛盾。而在63式自动步枪设计中得到了统一、协调。其主要措施就是在国内步枪上首创的采用导气孔调节塞(56式半自动步枪、冲锋枪均未设置)。调节塞上设大(Φ3.8mm)、小(Φ2.5mm)两个气孔。在正常条件下射击时用小气孔;在特殊条件下,如严寒、泥沙、泅渡江河等情况射击时则用大气孔。气孔调节也很方便,可在作战现场根据环境条件自行调节变换。 自动机行程135mm,较长的行程可使抛壳、压倒击锤、复进、供弹等动作更加协调。 (3)首创了三棱刮刀式枪刺,提高了枪刺的强度、刚度和刺入深度。 (4)可用专用弹夹(56式半自动步枪的弹夹)向装在自动步枪上的空弹匣压装20发枪弹,方便了空弹匣补充装2.263式自动步枪由盛到衰的教训 63式自动步枪所具备的良好性能,方便的勤务使用性和综合了半自动步枪、冲锋枪的优点,使该枪在装备部队后深受欢迎,很快被批准全军装备,替代了装备已久的56式半自动步枪,各枪厂在几年内生产百多万支。 第13章 然而,63式自动步枪生不逢时,其生产装备的高峰期正处于“十年动乱”中,一切正常秩序均被打乱,更改审批制度形同虚设,一切经过试验的规定也未能遵守,以致在短时间内更改产品设计图达700多处。 经过一系列大修大改以后生产的63式自动步枪,已经面目全非了。该枪装备到部队后,反映强烈,最主要的问题是射击精度太差,校枪以后常发生变化,不得不经常校枪。有的战士说“坐不得车,过不得夜”,意思是枪校好后放一段时间,或打靶坐车等外部震动都会变化,说明了枪的不稳定性。另外也反映枪托颈部及两侧面容易断裂,射击时从导气箍向后冒火星,甚至伤及射手等重大质量问题,并普遍反映外形粗笨,没有半自动步枪美观。 对此,有关工厂虽然组织了质量攻关,经过长时间努力,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导致枪的不稳定性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况且大量产品早已出厂装备,“亡羊补牢”为时晚矣! 1978年,上级根据部队意见,作出了撤装63式自动步枪的决定。部队不得不重新换上56式半自动步枪,工厂又恢复了半自动步枪生产。 导致63式撤装的直接原因是质量太差。但是也有潜在的原因,就是战术思想发生了变化,63式自动步枪已不能满足发展变化了的战术技术要求。 63式自动步枪起步设计时,当时战术思想特别钟情于传统步枪,一再强调要突出步枪性能,着重在中、远距离上命中率高,接近距离上要敢于刺刀见红,再适当加强火力就够了。所以下达的战术要求是以步枪性能为主兼有冲锋枪性能。因而设计定型的63式自动步枪除了可以连发射击,配装20发枪弹的弹匣以外,几乎与半自动步枪完全一样。经过20多年后到70年代末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战术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阵地攻防战的机会不多了,而战争的突然性、近战性、猛烈性、隐蔽性增强了。所以对步兵单人武器的要求是火力猛、命中率高、机动性好、动作可靠。这时,强烈呼唤的是突击步枪。60年代,以美、苏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撤换了m14、ckc、fn等半自动步枪,取而代之的是以突击步枪为主的小口径班用枪族,小口径化、枪族化成为步枪发展的新潮流。 63式自动步枪,一开始就错过了步枪发展的总趋势,再遇上后来质量的严重下滑,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被撤装的命运已是不可避免的了。 63式从盛到衰的教训是什么呢?第一,在设计或研制一项武器之前必须经过充分、切实的战术技术论证,提出确切的能符合该武器预计装备期的战术技术要求,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论证体系,那种想当然、长官意志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第二,符合要求的武器定型后,必须严格按照定型资料文件进行生产。在生产装备过程中,对部队反映的意见应积极慎重地处理;对生产中提出的改进意见,必须以确保武器性能为前提,一切经过试验证明其实际成效后妥善处理。因此,必须有健全的足,更促进了研制以突击步枪为主体枪的班用枪族的进程。 我国第一个班用枪族于1981年设计定型,命名为81式7.62mm班用枪族(见图2)。它包括81式7.62mm步枪(木托)、81-1式7.62mm步枪(折叠枪托)、81式7.62mm轻机枪。 81-1式7.62mm步枪81式7.62mm步枪 81式7.62mm轻机枪图281式7.62mm班用枪族 81式枪族自装备以来,以其射击精度好,动作可靠,质量轻,枪身短,结构简单紧凑,操枪、携行方便,机动性好,火力猛,寿命长,一枪多用,以及弹鼓、弹匣等多数零部件都可以在枪族各枪之间互换通用,全枪外形美观大方等优点深受部队欢迎,并经过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的实战考验。从1983年起全军装备,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军目前的正式装备,并已进入国际市场。 81枪族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轻武器界在论证、设计、研制、生产方面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81式枪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及应用,甚至外形与56式冲锋枪也很相象。这是81式枪族的严重不足。不过81枪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特别是开式弹鼓的创新发明,为步枪新的研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小口径枪族的开端--qbz87式5.8mm枪族 在世界范围内的步兵轻武器枪族化、小口径化的浪潮中,我国也加速了这方面的发展,继81式枪族之后,1987年5.8mm枪弹和枪族定型,初步实现了步兵武器的小口径化和枪族化。 5.8mm枪族包括5.8mm步枪和5.8mm机枪。87式5.8mm枪族结构与81式7.62mm枪族基本相同,只是为适应发射5.8mm枪弹改变了某些结构设计和尺寸。5.8mm步枪在设计定型后为了某种需要专门集中进行了一次外观改型设计,其主要变化是枪托为“l”型,撑杆用铝合金管,外面包塑料,形状特别,也很好用。上、下护盖,握把,握把座都采用塑料件,弹匣为整体塑料结构,全枪为黑灰色,整枪外观变化很大,独具特色、美观大方。机枪则没有任何变化,与81式机枪相似。5.8弹鼓与81式弹鼓相比体积小,刚度、可靠性好。 87式5.8mm枪族战术技术性能达到较高水平,尤其射击精度达到国内各种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其后坐力减小,单、连发射击都较容易掌握。并且,首创多功能刺刀,有刺、剪、锯、开启罐头多种用途,配有刀鞘,携带方便。既有刺刀的作用又有工具刀的功能,反映了我国刺刀观念的重大变化。 87式枪族是我国小口径枪族的开端,解决了发射小口径枪弹特有的技术难点,为我国实现小口径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为今后进一步研制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小口径枪族打下了基础。 87式5.8mm枪族是配合我国实现小口径化研究的产品,极具探索性和攻关性。属于过渡性产品,只在1989年小批量生产,以后不再生产。3我国步枪发展的新阶段--独立研制阶段 从90年代开始,独立研制小口径枪族已是兵工战线和部队的强烈愿望,从战术需求到客观条件都已具备。我国早在1971年就开始了小口径枪/弹药全系统研究。当时国外小口径枪族已经出现并装备部队,我国没有走仿制的老路,而是坚持了高起点、高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立研制方向,为慎重起见,仅论证、试验并选定口径历时七、八年,直到1987年小口径枪弹设计定型,命名为87式5.8mm枪弹。 我国的步枪发展,在经历了仿制、自行设计阶段后,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分掌握了武器的特性,认清了现代世界轻武器的发展方向。先后定型了81式7.62mm枪族和87式5.8mm枪族及外贸产品,即仿制的5.56mmss109北约枪弹及美国m16a15.56mm自动步枪(cq5.56mm步枪)。所有这些都为独立研制新一代5.8mm枪族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3.1新一代小口径枪族--qbz新5.8mm枪族 新5.8mm枪族非常荣耀的在一个具有历史性纪念日--香港回归的那天向世人公开亮相,以其新颖独特的外形引起人们的兴趣,而其先进性能则更为国内外同行所关注。 新5.8mm枪族包括:自动步枪、班用机枪及4个配属产品--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多功能刺刀及下挂榴弹发射器。另外还有短步枪及折叠式枪托的步枪。以自动步枪为新枪族的主体枪,其他各种枪与步枪基本结构相同,而自动机、供弹具等大部分零部件可以互换或通用。 新5.8mm枪族结构优化设计,布局合理,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先进水平,显示我国步枪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其性能特点如下: (1)为充分发挥5.8mm枪弹的威力,枪管有足够长度。它采用了无托结构,缩短了全枪长度(步枪746mm,机枪840mm)。供弹具可通用,容弹量大,可连发射击,具有猛烈的持续火力。 (2)全枪短、质量轻(步枪3.25kg,机枪3.95kg),机动性好,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3)5.8mm枪弹后坐力小,全枪动力特性平稳,整体布局合理,射击时持枪、瞄准舒适,震动很小,单、点精度均达到很高水平。 (4)机构动作可靠,能适应各种气候、环境条件下作战,全枪寿命长,优于国外同类武器。 (5)枪族内各枪基本结构相同,大部分零部件通用,自动机、供弹具等活动部件可互换,勤务使用、维修极为方便。 (6)有机械瞄准、简易夜间瞄准装置,还配有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能适应全天候作战。 (7)一枪多能、一族多枪。步枪有下挂35mm榴弹发射器,亦可从枪口用枪弹发射枪榴弹,扩大了点面杀伤能力。有多功能刺刀及刀鞘,携带方便,具有刺杀、砍、剪、锯、削的功能,还可当匕首使用,扩大了步枪的战术作用。 第14章 新枪族除步枪、机枪外,还有短步枪(全枪长560mm,全枪重2.8kg)、折叠枪托步枪,实现了一族多枪,可满足各兵种人员的需要。 (8)广泛采用工程塑料、硬铝合金等新材料,对于改善全枪外貌,提高防腐能力,减轻全枪质量,简化生产工艺都有很大好处。 (9)针对构件不同,材料采用黑色磷化、阳极氧化、全色喷塑等先进工艺以提高防腐防脱色能力,彻底解决了原56式武器抗腐蚀能力差的难题。 (10)在制造工艺上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精锻枪管,热模锻铝机匣,以及塑料件注塑成型等新工艺,较多地利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加工关键零件,保证加工精度要求,实现总装零部件完全互换。 步枪发展的另一个分支--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狙击步枪是步枪系列中的重要成员,然而我国在狙击步枪的发展中有一段空白。50年代只有少量的来自苏联的纳甘1930式步枪,配装瞄准镜,使用53式枪弹,权作狙击步枪。至56式半自动步枪装备后,在生产线上选取一定数量射击精度好的枪,在其机匣左侧铆装燕尾槽插座,配装瞄准镜来代替狙击步枪,但因威力不够,远距离精度也不理想而没有正式列装。到1965年有感于狙击步枪的需要,才正式提出自行设计狙击步枪,要求使用53式枪弹,手动直拉枪机,枪上带有伸折刺刀,在机匣上面的燕尾槽装瞄准镜,木托,10发弹匣供弹。全枪外形是一支细长的非自动步枪,质量比1930年式苏狙击步枪轻,800m射击精度尚好,但由于该枪是非自动武器,又是直拉式枪机,操作不便,抽壳困难,因此没有定型生产。 直到1979年,我们才参照国外产品设计定型了79式7.62mm狙击步枪,于1981年装备部队,很受欢迎;1985年进行改进,重新命名为85式7.62mm狙击步枪。该枪后坐力大,易使射手疲劳,枪太长不便携行。 我国的5.8mm武器系统定型后,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独立研制具有中国特点的5.8mm狙击步枪就提到日程上了。经过周密论证,确定了战术技术要求,研制了kbu88式5.8mm狙击步枪(图3)。图3kbu88式5.8mm狙击步枪 kbu88式5.8mm狙击步枪是我国5.8mm武器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支狙击步枪,具有优良的战术性能,射击精度好,尺寸短,质量轻,动作可靠,寿命长,瞄具功能齐全,远距离威力大,后坐力小,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外形流畅美观,持枪舒适方便,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已装备驻港部队。4我国步枪发展的特点和启示 我国步枪在半个世纪中,走过了一条不甚平坦但却蓬勃发展的道路,取得了很大成就,这凝聚着全行业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映射出他们坚定的信念和恒心。 回顾我国步枪发展历程,会有哪些特点和启示呢?4.1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我国步枪的每个发展阶段都是紧密联系形势的,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建国以来,经历了3次外部战争,这就是抗美援朝、中印边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每次战斗,步兵武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着步枪向前发展。当前我国走精兵之路、高质量建军,对武器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步枪的发展将如何满足部队要求,朝什么方向发展?需要进行深入地探讨。4.2建立了战术技术论证体系和技术预研储备体系 每一项发展,论证先行,提出的要求和结论必须是超前的,项目本身有其研制期、生产期、装备使用期。同时,科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论证的结论必须满足这个时期内的客观要求,才有生命力。步枪在发展中,63式自动步枪与新5.8mm枪族就是论证是否充分确切的两个不同例证。技术预研也一样,对一些新技术、新材料要先期进行开发研究,才能在研制项目中得到应用。现今战术技术论证体系和科学技术预研体系均已建立,新项目的研究开发将会有更好的基础。4.3密切联系部队,更好为部队服务 步枪是装备量最大的单兵武器,每件武器都要接受战士的检验,每一名战士都有对手中武器的评价和意见,因此在研制过程中反复征求部队意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步枪的研制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这样做,收获非常大,特别是那些有战斗经验的部队,有亲身体会,能提出一些非常宝贵的意见,使研制工作更符合要求,达到预期效果。4.4组建有效的研制组织 我国的步枪研制组织形式开始是直线下达给某一个单位,孤立进行,在任务简单、要求不高、涉及面不广的情况下还能适应,到后来,这种孤军奋战的安排不再适应新的形势。也曾尝试过多种形式,如63式自动步枪研制工作,是由高校师生、部队军械部门人员和有关工厂技术人员组成研制组,集中在工厂进行,但人员情况各异,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协调工作经验,由承担任务的工厂连人带任务一齐收编,仍然是一家进行。再后来,按统一的要求接受任务分别进行研制,待拿出作品后集中进行公开评选。如81式枪族的前身,改进自动步枪研制就是这样开始的,效果不好,作品皆不完善,也没有统一、合理的评选标准,难以评出结果。不过在公开评选试验过程中,各参加人员互相学习、观摩,吸取别人的技术,促进了发展。直到1990年新5.8mm枪族研制时才找到了合理的组织形式,由专业研究所牵头,有关工厂、高校、部队参研单位抽出优秀技术人员组成总设计师系统,在总设计师统一领导、决策下进行研制。在研制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工作。新5.8mm枪族的成功,证明了健全有效的研制组织形式是成功的有力保障。4.5科研队伍在发展中成长、壮大 我国步枪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培养锻炼了一批科研人才,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熟悉研制对象的技术特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我国步枪不断发展,研制水平日趋提高,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在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科研队伍也应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说火枪的发明 前文说过,火枪的发明这个荣耀,同时归属于中国和西欧,尽管中国的火枪出现时间更早,但是西欧的火枪与中国火枪完全没有什么技术上的相似点,所以说是“另外的发明”也不足为过。 中国的早期火枪,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至于其他后期火枪也有的弊病,暂时先不谈)……,所以,一个二十人的火枪队,一次射击能有5个人成功的开火就已经是万幸了,这射出的五发子弹,有两颗能在到达敌人的面前之前不掉下来就又是一种万幸了,而到了敌人的面前可能又会有一颗子弹从敌人的身旁飞过,而最后的子弹,结果因为敌人的甲胄坚固……。总而言之,威慑,威慑力量而已…… 到了元朝,先是火药的配比被重新调整,导致同样体积的火药,其在相同空间内所引发的爆炸气流压强比原来的压强提高了约三倍,即是说,弹丸的加速度变为了原来的三倍,出膛速度变为了原来的1.732倍;而与此相对的,竹管制的枪管被换成了生铁管,能承受的膛压大幅度提高,这样一来,火枪的使用价值由于威力、射程和耐久度的提高而大有提高,因其子弹,主要以石块和铅弹为主,所以这种新式的火枪被命名为“石火矢”。不过,由于它的体积大,且十分的重,并不是替代弓箭的优秀装备,反而被送到欧洲去替代弩弓对付重装骑士比较好一点。同时代,元朝也制造出了早期的手枪,其虽然便于携带,但威力和射程都低的可怜,基本上没有战术上的价值,给高官们用爱防身或者只是作为玩物更合适一些。至于早期的手榴弹,这里就不提了。 至于西欧方面,出现同类武器是在十四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其名叫“火门枪”,其实基本类似以后的“火绳枪”,但体积和重量都远胜后者,而杀伤力似乎和火绳枪差不多……所以,这种武器主要是用于城堡要塞的防御。 第15章 当时骑兵也装备了火枪,德意志的枪骑兵们就曾用“火门枪”把法军打得惊恐万分。骑兵用的火枪要短一些,小一些,射击时先用绳子把枪拴在脖子上,在马鞍上支一个‘y‘形的架子架住枪管,后部的木棍抵住胸前的铁甲,右手点火(似乎很白痴的样子……,不过在下在想他们会不会被射击时的后坐力顶下马来……)。估计这也是最早的“骑铁”了吧,不过关于这个兵种的价值……,看上文,“把法军打得惊恐万分”,而不是打败,可见,也是威慑力量…… 到了十五世纪初期,战场上出现了更小型的手持火炮,原先的“火门枪”的木制握柄被重新设计过,射击时能够倚靠在士兵的肩膀上,而不再是架在支架或者地上,从而,步枪的定义被正式确定为: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而且,工匠们在新式火枪的枪膛内装进了一种能够控制点火的机械装置。但是,这种武器只有在近距离,乱枪齐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较大的威力,所以…… 好了,到了十五世纪中叶,在日本战场上小放异彩的“火绳枪(arquebus)”(对,就是在幕府——全面战争中,价值100koku一队的那种枪兵)终于出现了。最初的火绳枪的点火机构是一个简单的呈“c”型的弯钩,其一端固定在枪托一侧,另一端夹着一根缓燃的火绳。火绳是经过硝酸钾或其它化学药物处理的麻绳捻成的,到了后期,也有用火棉(纤维素硝酸酯)拉成丝与浸过蓖麻油的麻绳捻在一起,阿拉伯地区甚至使用“燃水”(石油)浸泡麻绳制作火绳。弹丸采用铁或者铅做成,一般来说,因为铅软且易变形,所以在装填时和命中目标时,都有相当的好处,否则的话,装填弹丸时,需将铁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铁弹进膛,非常的浪费时间。火绳枪发射时,可用手指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引燃点火药,继续点燃发射药。这样,射手可以一边瞄准一边推火绳点火。在抵消后座力方面,火绳枪使用了滑膛技术。不过,由于其是前膛单发填装且弹丸与推进药分装,所以其射速非常之慢,大约为30秒一发,而且是经过训练的高级火枪手。再者,暴露在外的火绳非常容易被风吹灭或者雨浇灭,射击非常容易失败,枪手还需要用火折子直接去点火绳,所以射击失败之后的重新射击也非常的麻烦。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火折子直接去点火绳‘的问题被圆满解决,西欧的工匠们在枪的后部增加了一个由扳机所带动的‘小火炬‘,这个小火炬在战斗的时候一直燃烧着,当需要开枪的时候,就扣动扳机使小火炬向前运动,接触到前面插着的火绳,而小火炬是用浸泡了蓖麻油的布团揉成,上面燃烧着的火不易熄灭。这样一来,火绳枪手在射击失败之后就不必再重新打火折子,杀起人来方便了许多。这种新式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的口径一般为15~20毫米,管径比一般为40到45,而最大射程一般为60~80米,它在1543年传入了日本。 不知道大家在玩《幕府——全面战争》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另一种价值在175koku的枪兵——musteeker,其是英文单词“musket”根据构词法所延伸出来的名词,而“musket”是什么呢?正是大名鼎鼎的毛瑟枪啊!!!不过,在战国时代,毛瑟枪其实还没有诞生,《幕府——全面将军》中其实真正想表达的是其前身--于1500年前后诞生于德国纽伦宝地区的螺旋式线膛的扳机击发火绳枪,也称“来复枪”(rlife),由于内刻的膛线有效的加强了枪管的强度,导致枪管的长度有所提高,并能对弹药受力运动进行较好的导引,也就是说,其最大射程有所提高,到达了200米之多!!!而且,这种火绳枪还具备了由准星和照门组成的瞄准装置,所以,准确度……。总之,可谓是枪界一大革命也,不过,很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线膛火绳枪并没有能够广泛的被采用,只有德意志联邦中的普鲁士,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三个比较强大的邦国把它正式装备了部队,这也是德意志联邦内这三个邦国能够充分压制汉诺威等小国,以及威慑意大利,法兰西等大国的原因之一。不过很显然,这种线膛式火绳枪并没有传入日本,直到以后的燧发枪诞生,日本才进行了火枪的换代。 之后,火枪技术又在两个领域中不断的发生着革命,一是击发技术,另一则是弹药技术。前者的发展,先是在16世纪后期,欧洲发明了一种“火种点火”的方式。技术原理是,在一个小管里放一个“火种”或一节短火绳,枪手只是在用枪时才点燃火种,不至于因枪上都带一条点燃的火绳而在夜间暴露目标。“火种”式火绳枪就是后来隧发枪的先驱。而燧发枪则在不久后的十七世纪由是法国人发明。它的基本结构如同打火枪,即利用击锤上的燧石撞击产生火花,引燃火药。燧发枪的平均口径大约为13.7毫米,由于还没有发明后装弹式火枪,所以这对当时的弹药装填技术做了很高的要求,按以前的装填方法,装填弹丸时,需将弹丸放到膛口,用木榔头打送弹棍,推枪弹进膛,这是非常费时间的,在战场上,就意味着浪费生命。后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周的枪械师创造了一种加快装填法,使用浸蘸油脂的亚麻布或鹿皮片包着弹丸,装入膛口,减少了摩擦.这种方法不仅加快了装填速度,而且起到了闭气作用,精度随之提高,射程也提高了。 如果说燧发枪的出现标志着纯机械式点火时代技术的结束,那么随之而来的爆炸式点火技术就是瞬间点火时代的开始。首先进行爆炸式点火技术激发试验的是一个名叫亚历山大·福希斯的苏格兰牧师。福希斯开始用的是器皿装雷粉。后来把雷粉铺在两张纸之间。在进一步制作了纸卷“火帽”,这种发明大大加快了枪械的发射速度。1808年,法国机械工包利应用纸火帽,并使用了针尖发火,1821年,伯明翰的理查斯发明了一种使用纸火帽的“引爆弹”。后来,有人在长纸条或亚麻布上压装“爆弹”自动供弹,由击锤击发。这样一来,击发枪就更完善了,到了19世纪,针刺击发枪也诞生了。其最早出现在1840年,是德国人德莱赛发明的,故又称为德莱赛针刺击发枪。其技术特征是: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用针击发火。这种武器首先由普鲁士军队装备,在普鲁士的三次王国统一战争中,其大放异彩,令丹奥法三国骑兵闻枪色变。 与击发技术的发展同步的是装弹技术的发展。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标准配备的是著名的brown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并非英军上尉派垂克·佛格森captainpatrickferguson于1776年就发明成功的后膛装弹来福枪,该“佛格森”式后膛装弹来福枪是佛格森上尉在参加英军镇压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在美国的前膛装药的肯塔基式线膛来福火绳枪的基础之上研制成功的,英军曾生产了100支这种新枪,装备了由他本人率领的一支百人队伍,有效射程提高到200米,最高射速每分钟六发,但因他本人战死,这种枪一直到1853年也没有在英军推广。 而后来的事情,因为已经离战国时代很遥远,就粗粗的说一下:1860年,美国首先设计成功了13.2毫米机械式连珠枪,开创了弹夹的先河。此枪枪托里有一个弹簧供弹舱直通枪膛。子弹可以由此一发一发装进,自动输送入膛。连珠枪的出现,使步枪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火枪设计经过一系列变革之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全世界范围内逐渐趋向统一。那就是口径在7.92毫米左右的枪机自动的步枪。不过,一战之后,各国都已经积极开发自动装填步枪。先后出现了许多新式步枪,如前苏联的西蒙诺夫,法国的m1918式,德国的伯格曼式,美国的伽兰德式和英国的斯普林菲尔德式等,基本上都是类似于“三八大盖”的步枪。同时,步枪的口径也不断缩小,大多在9毫米以下。至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还出现了自动步枪和突击步枪,如1942年出现在战场上的德国7.62毫米s+g44突击步枪,其主要特点是火力猛,点射和连续射击时容易掌握。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的突击步枪,其对世界各国枪械的研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之后,现代近战武器逐渐出现,像六十年代装备美军m-16,装备苏军的ak47,以及后续枪种m4a1,ak74,以及类似于二战时期德国mp40设计思想的h&kmp5等等。 不过,枪是杀人的工具,枪法是杀人的伎俩,这一点从没变过……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关于火枪的应用 归根结底,火枪技术的发展是因为其被战争双方所需要,那么,火枪的普及率和其被运用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先从火枪的故乡欧洲说起,欧洲的军队对于火枪这样的装备是非常热衷的。尤其是德国和英国。从上文就可以看出,德国的火枪技术和火枪的普及率乃是欧洲第一,不论是在发明了火门枪的火药时代,或者是普鲁士王朝战争时期,火枪在德国人的手里是永远让周围的国家生畏的。 第16章 那么,谈一谈德国人的火枪战术。 德意志建立一支精锐切庞大的火枪部队的第一目的就是——对付法国的骑兵,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德意志和法国进行过很多次战争,特别是在拿破伦的时代及其以后,先后有拿破伦东侵,普法战争等大规模战争爆发,而普鲁士位初法国正西,且莱茵河两岸都是崇山峻岭,非常适合在上面构架城堡并且使用长距离攻击兵器做防御战,所以,火枪技术在德国的发展相当之快,而且新式的火枪能够迅速的装备部队。而德意志联邦内部的三大强盛邦国普鲁士,奥地利和巴伐利亚三国之间并没有什么战事发生,但三个国家基本一直处于冷战状态,三个国家之间一直在进行着军备竞赛。而火枪作为当时的先进武器,就一直是三国竞争的焦点,尤其是普鲁士,其在十八世纪中叶果断的放弃了新月骑刀和先前的直线膛枪,而把螺旋线膛火枪装备给了骑兵部队,从而有了一支当时名振欧洲的“黑暗骑士团”(乃取堕天使之意,欧洲的骑士,是信奉上帝且讲究骑士道精神的,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准使用长距离攻击武器,而黑暗骑士,则是以火枪为主要攻击武器,故名曰“黑暗”)。这支以枪骑兵为主的黑暗骑士团的主要作战方式,乃是普鲁士原创,并为其他国家的枪骑兵所效仿。其过程为:当敌人的近战轻骑兵部队冲锋的时候,先是由枪步兵排成散兵线轮番射击,诱使对方骑兵采取中央突破的战术,然后,枪骑兵队突然从两翼以与枪步兵队以120度角的角度冲出,先在约200米的时候用火枪精准射击敌人的侧翼(此称之为第一攻击位置),然后枪步兵队在枪骑兵装填弹药的时候掩护射击队形展开的敌骑兵队,最后枪骑兵第二梯队进入第一攻击位置并在分散的第一梯队间隙中攻击,同时,第一梯队对敌人的第二骑兵波次的锋矢部位进行密集攒射,然后左右分散离开……。这个战术,当初由于火枪装填弹药费时且需要平稳(要向里面撒火药粉),一开始并不成熟,特别是第一梯队骑兵装填失败率很高,所以经常因为敌军第二骑兵波次在第一骑兵波次的掩护下突破了步枪兵的防线。而到了后来,由于有了预装药子弹和弹夹,整个战术变得成熟,在一战中得到相当的运用,而到了二战时期,装备落后的波兰军队在棉对德军的摩托化步兵冲锋的时候,还在使用这种战术(汗,真落后,当时他们还用长刀骑兵去打坦克……,精神可嘉啊……)。 而除了枪骑兵,欧洲人也有其他的火枪战术,基本上都是用来对付敌人骑兵的。而对付骑兵重要的是射速,欧洲人有的采取了两人组合式,即两人为一组,一人射击的时候,另一个人装填,然后这个人再射击,刚射击完的再装填。后来,为了节省火枪兵的训练经费,改为两枝枪,两个人,一人负责射击,另一人负责装填,两枝枪轮流使用的方法(类似日本本原寺家的火枪战术),这样做射速有所提高(因为熟练)。但当时普遍使用的战术乃是三排线,一排爬,一排单膝跪,一排站,三排轮流射击。真正的革命是拿破伦所为,他不仅创造了“大炮-骑兵-步兵”的经典战术,也发明了“火枪阵列”这个名词。火枪阵列的战术,基本构架于“二段(即上面介绍的前者),不过,其“段位”是可变的,全看当时的需要,例如需要火力不间断射击的时候,就改为“三十段”,而当需要大面积杀伤的时候,就改为“一段”,这样一来,能够充分发挥火枪兵的潜能,使射速和射击面积按当时的需要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至于火药的故乡中国,实在是令大家有点失望啊…… 根据《明史》中的记载,扳机击发式火绳枪传到中国的时间约十五世纪初,比日本早100多年。可是一百八十年后,到了十六世纪末的1585年,太阁丰成秀吉,在基本统一全日本后,出兵朝鲜时,却吃惊地发现,中国明朝派去援朝抗日的将领李如松所统帅的中国军队,仍然尚未全面装备新式扳机击发式火绳枪,更没有大规模的专门的新式火绳枪部队。与侵朝日军相比,明军步兵火力处于极大的劣势。因此,丰臣秀吉极轻视援朝的明军。在这以后,日本不再对中国『言语必和,礼意必笃,毋生嫌疑,毋为诡激』(中国唐朝时日本大化天皇告诫其使者语,史称东夷貌柔顺),从此日本不再对中国“貌柔顺”。丰臣秀吉命令日军以新式火枪与李部对攻,由于武器的优劣悬殊太大,李如松所部多次在平壤城下被日军战败,直至战争结束时,明军仍未能在陆战中战胜日军,而是靠以扳机击发式火绳枪武装的朝鲜水师的‘龟船‘将日军水师大部歼灭,迫使丰臣秀吉下令撤军。如果说是因为胜利而使中国明朝忘记了吸取教训的话,一些在日本内战中战败的诸候残部拿着这种火枪侵扰中国的东南沿海各省,打得中国明朝的沿海地方驻军难以抵挡。日本的新式火枪使中国的明朝军队的刀剑招架不住,这也是为什麽明朝的‘倭患‘难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时的明军仍不能从武器劣势中觉醒,明军将领们在总结失利的原因时,还是归于败在“不敌倭刀”,而去精研倭刀和倭刀书,而不是去普及新式的火枪。其实,一直到了明末清初的时候,中国的火枪技术一直领先了日本少说五十年,特别是一种燧发枪,其以木制的枪托抵肩射击,口径缩小的枪管精度好重量轻,分离式药室预装弹药,打火式枪机的射速很快,非常之先进,欧洲在18世纪晚期才有了这样的火枪。而到六十年后明朝灭亡时,中国明朝政府军队仅有一支人数很少的“神机营”,只是象征性地使用扳机击发式火绳枪,而没有在军事意义上大规模地使用之,以至于,在利于火枪兵队防御的山海关,吴三桂也会无心防守(明弓的力量小于清弓,射程不如清弓,这样一来,清军骑兵着重甲,用硬弓,可以射到城头上面,而明兵却很难射死清军),至骑兵呈凶的清军轻易地战胜了明军。(虽然明朝的“神机营”的主要战术意图是防守城池,而并非平原战事,但是,只有在北京这样的大城池,在仪仗作用的装备了火枪部队)。只是因为它没有被用于实战,世界历史学界一直没有承认这种武器是中国在那时候发明的…… 而中国明朝的继承者清朝干脆连“神机营”也取消了。在1685年和1686年的两次“雅克萨战争”这样的标准攻城战中,清军未能使用火枪,以至俄军火枪兵自恃拥有扳机击式火绳枪这种步兵武器的优势,能够以一当十,负隅玩抗。最后,清军依靠远距离的大炮优势火力方才取胜。而具讽刺意味的是,当清军把“雅克萨战争”中缴获的俄军扳机击发式火绳枪样品献给康熙帝时,康熙帝竟然以不得中断前人所授的弓箭长矛传统理由,仅留下二支用作自己把玩,而令清军禁止使用此种新式火枪。一百五十年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标准配备的是著名的brown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英军的brown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虽然使用纸装弹药,使前膛装药步骤得以简略,但其与1685年和1686年“雅克萨战争”俄军所使用的前膛装药的扳机击发式滑膛火绳枪的威力几乎没有区别,有效射程都是80米,两者都是前膛装药,两者都是滑膛枪,两者都是扳机击发,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这里所说的本质区别是指后膛装弹与前膛装药的区别)。而且,在乾隆皇帝统治下,清军曾于18世纪在中国的西藏击退了由英国的brown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武装起来的尼伯尔侵略军,并曾缴获了数以百计的地道的英国造brown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如果道光皇帝麾下的清军陆军手中持的是仿制俄军1686年的扳机击发前膛装药滑膛火绳枪,或是仿制英军的brownbess式前膛装药的滑膛燧石火枪,如果明清两朝有研习出配合骑兵,炮兵所使用的火枪兵战术,那么英军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在定海、唐沽登陆,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地打进中国,也许历史将改写啊……,但历史弄人,遗憾的是,与150年前一样,腐朽愚昧与保守满清政府令清军仍然没有接触新式火枪的机会。清军手中没有前膛装药的滑膛火枪这种所谓“洋枪”,而是使用“土充”、“抬杆”、和刀矛。而清军使用的火炮的射程威力反倒大踏步后退,还不如150前“雅克萨战争”时的清军所用的“红夷”炮的威力。在英军的优势火枪,与专门杀伤人员的,号称“葡萄弹”的实心榴散弹的炮火(并非落地开花弹,英军1840年入侵中国时尚未使用落地开花弹)面前,中国人只有俯首认输了。 哎,写到中国,突发感慨,多了许多计划外的笔墨,好,收回正题,我们继续研究日本的火枪技术和战术。 为什么说织田信长伟大?不是因为他以三千兵击败了今川义元的近三万,也不是因为他成功的破坏了信长包围网,更不是因为他带出了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这样日后统一日本的王者,而是因为,他最先把火枪普遍的装备了部队,并且研发出了“火枪三段”这样的火枪战术。火枪三段的基本过程在这里就不累赘重复了,其实与欧洲的“火枪三段”基本一样,不过是错站,而射击时轮流上前,这一点和欧洲有些区别。若说当时的火枪并没有什么杀伤力,对骑兵冲锋并没有什么阻挡能力(关于长筱合战的胜利原因,请参看南部雪烈大人的文章,有详细描述)的话,其真正的革命意义在于其对日本的军事组织结构。 第17章 马羽信乡贤者说的好:“火枪使得卑微的,从没有经过任何军事技能训练的一介步卒也可以给长年培养出来的精锐武士以致命打击,这使得自镰仓以来日本的职业武士作为军队主力的军制落后于时代。在使用新式武器的情况下,一个拥有百万石封地,可以动员数万武士的强大诸侯,也会在使用火枪的农民集团面前伤尽脑筋。武士从生下来开始就要进行严酷训练,以掌握刀、枪、马术、兵法等基本军事技能,成材需要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拉到战场之上,还要经过数次大的会战淘汰,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武士,然后枪声一响,命丧足轻之手,该足轻可能前天还在家里种地呢。”如过把马师话中的“武士”二字换为“骑士”的话,依然成立,所以说,火枪在欧洲粉碎了骑士这个阶级,使得黑暗时代没落,进入了火药时代。而由于火器的生产问题,商业开始逐渐代替了农业成为欧洲国家的经济支柱,而火器的自尊,也带领欧洲人走向世界。可以说其推进了欧洲的生产力发展,推进了军事力量的集中,从而推进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制度的更替。在日本,虽然后来因为锁国令的颁布而削弱了上述的影响,但是,其社会多少有一些动荡,且火枪并不是什么人都用的起,能够运用火枪的大名,同样也是领国经济发达的大名,经济和技术的配合,给了他们非常好的统一机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三个人更是利用自身优秀的战略战术素养,成功的把握住了这个机遇。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科学技术的力量,期待我们,也能掌握住这样的力量。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炼丹术和火药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发明的火药现在被称为黑色火药或黑火药。在古代,火药的用处可大啦,猎人常靠它布设陷井捕捉猎物。老百姓靠它开山、筑路、修渠。在军队里,火药的用处更大了。两军交战,除了短兵相接,互相厮杀外,拥有威力巨大的火药武器,常常是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黑色火药逐渐被爆炸力更强、更安全、能随时控制爆炸时间的现代各种高级炸药所替代,但是黑色火药至今未被淘汰,仍在一些行业内被使用。 火药的发明和中国古代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明确地讲,火药的发明应归功于中国古代的炼丹家。 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相当发达。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能制造出造型复杂、非常美观的大型青铜器皿了。春秋中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到了春秋末年,铁制的农具和兵器也已得到普遍使用。 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渐接触和熟悉了许多矿物的性能,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从战国时代起,就有人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矿物药方面,梦想能炼出长生不老之药来,也有人想从矿物中炼出金银来。那种炼制所谓长生不老药的炼丹术在古代被称为“方术”,从事炼丹的炼丹家则被称为“方士”,后来被称为“道士”或“丹家”。 虽然这些炼丹家始终未能炼出长生不老之药来,但是在一次次冶炼中,他们不断积累经验,掌握了不少化学知识。这些炼丹家对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起了不少作用。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把他们称为古代的化学家更为合适。在这些方士中,较为突出的有李少君、魏伯阳、刘安、葛洪等。 火药的主要原料为木炭、硫磺和硝石。 硫磺在我国古代也被称作石流黄、留黄、流黄等。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后,就已在湖南的郴县发现了大量的硫磺矿。此后在我国北方、南方也多次发现大型硫磺矿。我国古籍中最早提到“流黄”的是《淮南子》一书(公元前150年前后)。说明在当时古人对硫磺已有认识。西汉末年问世的我国第一本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上。把石流黄归入“中品药”的第三种,可见当时硫磺已被广泛用于入药。 硝石是黑色火药里的氧化剂。它的化学成分是硝酸钾,受热能产生氧气,有很强的助燃作用。火药爆炸力的大小.主要根据含硝量的多少来决定。最迟在公元前后,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硝,并能掌握利用它。古代人民在实践中慢慢发现硝石有消除积热和血瘀等医疗作用,便将它入药。《神农本草经》把硝石列入“上品药”的第六种。古代的炼丹家十分熟悉硝石的性能,常把硝五作为主要的氧化剂和溶剂。公元500年左右的炼丹家陶弘景就指出硝石有“强烧之,紫青烟起”的现象。 炼丹家们在炼丹时既用硫磺又用硝石,渐渐发明了可以燃烧的火药。 唐朝初年,有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邈也炼过丹药。在他所写的《丹经》一书中,有一种“伏硫磺法”,记载着类似火药的方子。 由于这种伏硫磺法经常在制作过程中发生燃烧,烧伤炼丹者的手脸,甚至烧掉炼丹房,古人明白了硫磺、硝石和木炭的混合物极易猛烈起火,甚至发生爆炸,制作时必须十分当心。 经过一次次的爆炸起火,炼丹家们从最初的恐惧中逐渐认识到,硫磺、硝石和木炭,如按一定比例配制,可制成会爆炸的“火药”。 火药是在炼丹家们炼药时发明的。具体年代已无从查考,但根据资料可以推断,火药发明的时间应在唐代以前。由于这种火药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叫作“黑火药”。 火药虽是由炼丹家发明,但炼丹家的本意是为了制作药物,他们并不希望它有强大的爆炸力和破坏力。可是当火药的配方一旦为军事家们所知晓,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明白,用火药制成的武器,一定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于是军事家们不断探索研制,强化它的毒性、燃烧力和爆炸力。火药发明后,引起武器制造的重大改革,逐渐由兵刃时代进人了火器时代。 约在唐朝末年,火药已开始用于战争。宋朝有个叫路振的人,他所著的《九国志》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唐哀帝时(公元904-906年),郑播攻打豫章(现在的江西南昌),他命令兵士“发机飞火”,烧了龙沙门。据解释,飞火是火炮一类的东西,是用火药制造的燃烧性武器。可见,当时火药已用于战争。到了宋朝,人们发明了更多种类的火药武器,从最初的燃烧型火药武器逐渐过渡到威力更大的爆炸型火药武器。 1132年,南宋的军事家陈规为了防御金兵的侵扰,又发明了一种管状的射击性武器--火枪。这种火枪是用长竹竿做的,竹管里面装满火药。打仗时由两个人抬着,点着了火发射出去。火枪的发明,可以说是火器史上的又一个新起点。 火药自从发明以后,主要有两大用途:一种是制造武器用于战争,另一种用途是用于生活、生产。据《武林旧事》、《梦粱录》、《事林广记》等书记载,在南宋、元朝时人们已经用火药制成焰火,以燃放焰火的形式来欢庆节日。火药性能和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掌握,古代人民利用它来开山、破土、采矿、筑路等,使其在生产劳动与和平建设中发挥威力。 火药、火药制造方法以及火药武器,是由中国传入阿拉伯,再辗转传入欧洲直到世界各地的。19世纪,美国在修建纽约港时,仍是使用中国发明的黑火药爆破。恩格斯曾说:“法国和欧洲,其他各国是从西班牙的阿拉伯那里得知火药的制造和使用的,而阿拉伯人则是从他们东面的各国人民那里学来的,后者却又是最初的发明者--中国人那里学到的。”恩格斯的这番话,明确指出了是中国最先发明火药这一历史事实。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民主革命时装备的轻兵器(一) 中国的新型人民军队,从1927年8月1日建军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那时称“中国工农红军”;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称“八路军”、“新四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般地讲,每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有自己的制式武器装备,而民主革命时期的我人民军队则不同,正如《游击队之歌》里所唱的:“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民主革命的22年中,我军的武器装备绝大多数都是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就是说,敌人装备的武器亦是我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这是我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大特色。此外,敌人没有装备的武器,我军亦有,如鸟枪、土炮、长矛、大刀等等,还有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我军自制的枪弹、手榴弹、地雷、手枪、冲锋枪、步枪、轻机枪及小型火炮等等。现就我人民军队装备的枪械分为缴获装备使用的枪械和自制轻武器进行叙述。 缴获装备使用的枪械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我人民军队装备的轻武器基本上是缴获敌人的,它是我军取得全国胜利、夺取政权使用的主要武器。 第18章 在缴获和装备使用的枪械中,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苏联、芬兰、丹麦、瑞典、澳大利亚、日本、伊朗以及旧中国等20余个国家制造的枪械。 手枪手枪一般用于自卫和近距离内(50m)突然袭击敌人,主要装备指挥员和特种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人民解放军,所装备使用的手枪种类繁多,产地达十几个国家,其口径不一,有5.6mm、6mm、6.35mm、7mm、7.62mm、7.65mm、8mm、9mm、9.65mm、11mm、11.43mm、11.56mm等等。(1)毛瑟手枪在我军装备使用的手枪中,数量最多的是毛瑟手枪。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毛瑟手枪开始分两个渠道流入中国,一是经过欧洲代理商--联合公司卖给日本武器经销商和贸易公司,然后由日本销往中国,这一渠道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断;二是通过上海的进出口贸易商将毛瑟手枪卖给中国。毛瑟手枪除功能和外表俱佳外,还可以改装为半自动马枪,因而深受军阀们的喜爱。毛瑟手枪也成为国民党军队的制式装备。国民党军队的下层军官基本上配备了毛瑟手枪。出现在中国的毛瑟手枪有5个型号:m1896式7.63mm毛瑟手枪;7.63mm警用型毛瑟手枪;m1912式7.63mm毛瑟手枪;9mm毛瑟手枪;m1932式7.63mm毛瑟冲锋手枪(又称“712”式)。在国民党军队装备的毛瑟手枪中,还有上海、汉阳、太原、巩县兵工厂制造的仿m1896式和湖南、汉阳兵工厂生产的m1932式,另外还有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制造的、根据德m1896式改进的11.25mm一七式手枪。国民党军队购买和装备的毛瑟手枪还有西班牙的阿斯特拉(又称星牌)、皇家手枪和mm31手枪。阿斯特拉手枪中有m900型、m901型和m902型,容弹量有10发和20发,且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之分。皇家系列手枪中亦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以及长、短管之分。mm31式是皇家系列手枪中的单独系列。就毛瑟手枪而言,在中国出现的种类竟达20余种,这些种类的手枪在我国革命战争中,都有缴获品。毛瑟手枪在我人民军队中使用得非常广泛。1927年8月1日,朱德与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同志率领国民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朱德同志在起义时指挥作战中使用的就是7.63mm警用毛瑟手枪。这支毛瑟警用手枪后来刻有“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的字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8集团军)和新四军,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同志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副师长,他当时配用的是m1932式7.63mm毛瑟冲锋手枪,他使用这支手枪率领八路军129师的将士们驰骋抗日疆场。(2)博查特-卢格手枪革命战争年代,我人民军队缴获的手枪中,有博查特手枪和卢格手枪。为什么把博查特手枪和卢格手枪合在一起写成博查特-卢格手枪呢?因为博查特手枪是美国人雨果·博查特于1890年设计的一支自动装填手枪,当时没能在美国引起重视,于是博查特带着图纸和样枪来到德国,1893年,德国生产了博查特设计的手枪。卢格是德国的一位工程师,曾经是博查特的助手,1899年,他在博查特手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支手枪,定名为博查特-卢格手枪,后来人们都称这种手枪为卢格手枪。卢格手枪的型号也不少,如m1900式、m1903式、m1904式和m1908式,我人民军队缴获和装备使用的型号有m19087.65mm和9mm手枪等。 (3)勃朗宁手枪勃朗宁手枪是国民党军队中装备使用较多的手枪之一,但被我人民军队缴获甚多并装备使用。其型号有m1900式7.65mm勃朗宁手枪、m1903式9mm勃朗宁手枪、m1906式6.35mm勃朗宁手枪、m1910式7.65/9mm勃朗宁手枪、m1935式9mm大威力勃朗宁手枪、加拿大造mk1式9mm勃朗宁手枪,此外还有上海金陵兵工厂仿制的m1900式勃朗宁手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西北红军的领导人刘志丹率领红军东征时,配用的是m1900式7.65mm勃朗宁手枪,刘志丹同志在勃朗宁手枪的握把两侧分别刻上了“抗日”、“救国”的字样,表达红军抗日的决心。(4)南部系列手枪南部系列手枪种类较多,它由日本人南部设计,是日本军队的制式手枪,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使用的主要手枪,也是我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缴获较多的手枪,并成为我军的装备。南部手枪的口径主要以8mm为主,亦有7mm口径。南部系列手枪包括南部手枪(1904年定型)、南部陆式手枪、南部14年式手枪(新式和旧式两种)、南部94式手枪。我军缴获和装备使用量较多的是14年式,这种手枪在我国俗称“王八盒子”。另外我军缴获和装备的日本手枪还有:北支19式手枪,口径为7.65mm;杉浦式手枪,口径有6.35mm和7.65mm两种;滨田式1型和2型手枪,口径为7.65mm;还有26年式9mm转轮手枪。(5)柯尔特-勃朗宁手枪柯尔特-勃朗宁手枪由著名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设计,美国柯尔特武器公司制造,因而得名为“柯尔特-勃朗宁手枪”。我军缴获国民党军队的柯尔特-勃朗宁手枪有0.32英寸、6.35mm和m1911式、m1911a1式4种。m1911式和m1911a1式的口径为0.45英寸(11.43mm)、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是美国军队的制式手枪,此种枪从1911年起装备美军至80年代,服役时间长达70年之久。(6)华尔特系列手枪华尔特系列手枪由德国卡尔·华尔特兵工厂研制开发,其型号很多,口径有6.35mm、7.65mm和9mm三种,其中有袖珍手枪、工艺手枪、警用手枪等。华尔特手枪做工精良、性能好,装备此枪的国家很多。我军从国民党军队中缴获并装备使用的华尔特手枪主要有m1式、m2式、m4式、m8式、m9式、p9式、ppk式和p38式,其中p38式是德军的制式武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主要军用手枪。 (7)萨维奇手枪萨维奇手枪口径有7.65mm、9mm和11.43mm三种,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发射方式为半自动,由美国萨维奇武器公司制造。萨维奇手枪在我国俗称“野人牌手枪”。我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中缴获和装备使用的萨维奇手枪有两种,那就是m1910式和m1917式,口径都是0.32英寸。(8)伯莱塔手枪伯莱塔手枪由意大利的伯莱塔公司制造,这种手枪的型号较多,口径有7.65mm和9mm两种。伯莱塔手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式,发射方式为半自动。 出现在我国的伯莱塔手枪型号有:m1915式、m1915/19式和m1934式,这几种手枪原是国民党军队和警察的装备,在革命战争时期被我人民军队缴获并装备使用。另外还有一种旧中国仿制的伯莱塔手枪,口径为7.65mm。 除了上述手枪外,我军缴获和装备使用的还有其他国家的手枪,如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m1927式7.65mm手枪等。 (9)柯尔特转轮手枪柯尔特转轮手枪由美国柯尔特武器公司制造,口径有0.32英寸、0.357英寸、0.38英寸和0.45英寸,有的成为美军的制式手枪。柯尔特转轮手枪出现在旧中国的品种很多,在革命战争时期被我人民军队缴获并装备使用的有0.32英寸特长弹巢转轮手枪、0.38英寸陆军用特长弹巢转轮手枪、0.38英寸刑警用特长弹巢转轮手枪和m1917式0.45英寸转轮手枪等等。(10)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由美国史密斯-韦森公司制造。该公司生产的型号很多,世界上很多国家装备了其制造的转轮手枪。在本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出现在中国的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较多,这些转轮手枪,有从美国购买的,有国民党兵工署在美国为国民党军队和警察订购的。其中有0.32英寸史密斯-韦森转轮手枪,0.32英寸史密斯-韦森特长弹巢转轮手枪,k200型0.38英寸转轮手枪,m1917式0.40英寸转轮手枪……。(11)s·f转轮手枪s·f转轮手枪有8.13mm和9.65mm两种口径,它既有标准枪管,又有长枪管,既有短弹巢又有特长弹巢。其中有比利时制造的,也有西班牙制造的。这些手枪在旧中国的国民党军队和警察中都有装备,我人民军队在革命战争中也都有缴获并装备使用。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同志使用的就是比利时制造的s·f8.13mm转轮手枪。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当时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参谋长的左权同志率领红一军团击毙敌109师师长牛元峰,并缴获了牛元峰使用的s·f转轮手枪,后来这支转轮手枪就由左权同志使用。 第19章 抗日战争时期,左权同志任八路军副参谋长时配用这支转轮手枪,驰骋抗日疆场,指挥八路军对日作战。1942年5月25日,左权同志在指挥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以身殉国。左权同志使用的s·f转轮手枪就由八路军司令部作战科长王政柱保存,在庆祝建国10周年时,王政柱同志将这支转轮手枪捐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12)韦伯利转轮手枪由英国的韦伯利-斯考特公司制造,为英国军队的制式手枪。口径0.455英寸(11.56mm),这种转轮手枪的型号多。在革命战争中被我军缴获的有mk3式、mk4式、mk5式和mk6式。(13)其他国家转轮手枪被我人民军队缴获和装备使用的转轮手枪还有:西班牙皇家转轮手枪,美国的约翰逊转轮手枪、理查森-哈弗顿转轮手枪,比利时和俄国的纳甘转轮手枪,法国的m1892式陆伯转轮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民主革命时装备的轻兵器(二) 冲锋枪冲锋枪是介于手枪和步枪之间的一种全自动武器,它发射手枪弹。在22年的民主革命时期,我人民军队缴获和装备使用的冲锋枪主要有美国的汤姆逊冲锋枪、m3系列冲锋枪,英国的司登冲锋枪,德国的希曼斯冲锋枪和旧中国制造、国民党军队装备的冲锋枪等等,枪的口径有7.63mm、7.65mm、9mm、11mm和11.43mm,生产国除上述国家外还有丹麦、澳大利亚等等。汤姆逊冲锋枪它曾经是美国军队的制式冲锋枪,由美国制造,其型号较多,有m1921式、m1928式、m1928a1式、m1式、m1a1式和m2式等等,口径均为11.43mm。其中,m1921式和m1928式自动方式为半自由枪机式,其他型号的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这些冲锋枪的发射方式为全自动和半自动。旧中国国民党军队装备的汤姆逊冲锋枪的型号有m1928式、m1928a1式、m1式和m1a1式,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缴获一批并且使用之。 m3冲锋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开膛待击,发射方式为全自动,曾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装备的主要冲锋枪。m3式冲锋枪有9mm和11.43mm两种口径,其改进型为m3a1式。旧中国国民党军队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曾装备了较多的m3式和少量的m3a1式,这两种枪我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中都有缴获并装备。希曼斯冲锋枪口径为9mm,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发射方式为全自动,采用折叠枪托,它是德国法西斯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主要冲锋枪之一。该枪有mp38式、mp40式和mp402式等型号,其中mp402式的供弹具是采用两个直形弹匣并列供弹。旧中国的国民党军队装备有mp38式和mp40式,在革命战争中,我军都有缴获,并装备使用。司登冲锋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产品,口径为9mm,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开膛待击,发射方式为全自动和半自动,由英国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制造,它是英国军队的制式冲锋枪,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装备的主要冲锋枪之一。司登冲锋枪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携行方便,英国出品的司登冲锋枪型号较多,流入中国的司登冲锋枪有mk1式、mk2式、mk3式和mk5式,其中以mk2式居多。另外在抗日战争期间,英国在加拿大的朗.布奇兵工厂为国民党军队生产了一批司登冲锋枪,其型号是mk2式,此种枪上刻有“司登手提机枪.加拿大造”等字样。这些冲锋枪都是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在革命战争年代中被我军缴获并装备使用。 旧中国造冲锋枪旧中国的兵工厂生产多种冲锋枪,基本上都是仿制,或在仿制的基础上有所改进。主要有:仿德国的伯格曼冲锋枪;仿美汤姆逊和m3式冲锋枪。仿伯格曼冲锋枪的口径为7.63mm,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仿汤姆逊冲锋枪是m1921式,口径有两种,晋厂为11.25mm,川厂为7.63mm。仿美m3a1式冲锋枪,60厂的口径为11mm;北平厂的口径为9mm;东北兵工厂(即90厂)亦曾仿造此枪,口径为11mm。另外,旧中国的兵工厂还曾仿造过埃尔玛冲锋枪,口径为7.63mm。以上生产的冲锋枪都是国民党的装备,在革命战争中被我人民军队缴获,并且成为我军的装备。 其他冲锋枪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人民军队缴获和装备使用的冲锋枪还有:美国制造的莱辛冲锋枪,其型号有m50式和m55式,口径为11.43mm;美国的纽海文冲锋枪,口径为9mm;英国制造的兰彻斯特冲锋枪,口径为9mm,型号为mk1式;澳大利亚造澳司登和欧文冲锋枪,口径均为9mm;德国的伯格曼m1934式冲锋枪,口径为9mm,等等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spiw箭弹枪 概述 年代末,有关部门曾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广泛的探索与研究。最初负责该项目研究的是美国军械部,参加研制工50作的有军械部的研究与发展局、法兰克福兵工厂、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美国关于特种用途单兵武器的研究开始于、匹克汀尼兵工厂和弹道研究实验所。一些民用公司如aai公司、雷明顿公司、惠尔普公司、哈林顿-理查森公司、温彻斯特公司和奥林及马西逊公司等也参加了这个项目的开发。 特种用途单兵武器方案的基本出发点是想以极高的初速发射一种质量小、尾翼稳定的弹丸。这个设想是依据美国50年代初进行的齐射专题研究的结论而提出来的。由于弹头质量很小,枪口冲量自然也就相当低,这就导致人们去研制一种既能实施控制点射,又具有很高的命中公算的步枪。 在考虑箭弹枪的结构方案时,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减小散布,即如何将箭弹以正确的方向和高速发射出去。在与减小散布有关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枪托的结构形状、枪口冲量和射击方式三要素。方案研制者指出,为了提高命中公算,最好是以极高的射速实施3发可控点射,这样所产生的最大散布为4密位左右,而m14式7.62mm步枪的最大散布达20密位。 在该武器方案研究的最初阶段,问题主要出在弹药上。当时选用的两种弹是xm110式和xm114式箭形弹,都存在着曳光性能差,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为了确定小箭弹的最佳质量,曾于1962~1963年初作了一系列试验,试用了3种不同质量的箭弹方案:初速为1430m/s、质量为0.66g的箭弹,初速为1430m/s、质量为0.816g的箭弹和初速为1160m/s、质量为1.20g的箭弹。 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的第二种箭弹枪aai公司的箭弹枪箭弹枪的初步试验于1964年初进行,参加试验的有5种枪:斯普林菲尔德武器公司的第一、二两个方案样枪,aai公司的方案样枪,奥林-温彻斯特公司的方案样枪和哈林顿-理查森公司的方案样枪。1964年3~4月间对前4种样枪作了比较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它们的性能都不可靠。此后,又进一步作了试验,可靠性问题有了改善。工程设计的模型试验表明,这几种样枪都有些优点,但aai公司的方案样枪最有希望。于是,美国陆军步兵局建议:以aai公司的样枪为基础,吸取其他方案的长处继续完善箭弹枪的研制方案。但美国陆军器材部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决定对包括发射常规枪弹的步枪和箭弹枪在内的所有新步枪系统进行研制。美国陆军作战发展司令部重新评价了基本战术技术要求,对发射5.56mm口径枪弹的步枪和箭弹枪进行了工程和勤务试验以及野战条件下的性能试验,其中包括ar-15式、ar-18式和斯通纳63式5.56mm步枪。 后来,对箭弹枪中的aai公司样枪又作了试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xm19式箭弹枪。xm19式箭弹枪在1973年的试验中暴露出弹托不能完全分离的问题,故也未达到美国军方的要求。aai公司后来又研制出了xm70式可控短点射箭弹枪,也未被采用。 结构特点 1.枪 虽然各公司研制的都是箭弹枪,但其样枪结构各不相同。 斯普林菲尔德的第一方案样枪采用无托结构,扳机位于弹匣前面。装上榴弹发射器后,全枪的重心在射手两手之间。不装榴弹发射器时,重心在小握把上。该公司的第二方案样枪采用常规结构,有两脚架和刺刀。 aai公司的最初方案样枪采用斜枪托,弹鼓置于枪的正上方,有3发点射可控机构,枪管护筒上有散热孔,榴弹发射器悬挂于枪口下面。 第20章 该公司的改进方案xm70式样枪采用活塞火帽式自动方式,武器质量小、冲量低。其基本原理是,弹壳中有一活塞火帽,枪的工作机构所需的能量靠活塞火帽传递。枪弹击发后,弹膛内的火药气体压力驱使活塞火帽在弹壳内移动一固定的行程,击针受活塞火帽的推动而向后,由此带动枪机抽壳并抛壳。击针向待击位置复进时下一发弹输入弹膛。停射时枪机呈挂机状态,有单发和3发点射两种射击方式。枪上的消声消焰装置有补偿器的作用,配用铝合金弹匣。 2.瞄准装置 xm70式样枪采用反射式准直瞄准镜。 3.弹药 以上几种样枪都使用箭形弹。aai公司的xm70式箭弹枪使用的是xm645式箭形弹。 性能数据 初速----1418m/s 自动方式----活塞火帽式 发射方式----单发、3发点射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50发 全枪长----1076mm 枪管长----508mm 瞄准装置----反射式准直瞄准镜 配用弹种----xm645式箭形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spiw箭弹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自来得手枪 大沽自来得手枪 作业原理:起落式闭锁枪机,短后座力作业(fallingblock,lockedbreech,shortrecoiloperated)半自动 弹匣容量:内置10发弹匣 击发方式:单动式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口径:7.63x25mm/.30mauser/7.63mauser(7.62x25mmtokarev与此近似) 枪管长度:5.5” 枪重:2lb. 相容性:mausermilitarypistol/m1896设计 制造厂:海军大沽造船所 制造年代:约1918 清末洋务派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了维修北洋海军的舰只,奏请在华北建造一座船坞。大沽船坞于1880年二月动工兴建,十一月完工,命名为“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在1891年,大沽船坞曾仿造德国一磅后膛快炮九十余尊。后来因甲午战争缘故,炮厂迁往天津,并入北洋机器局。入民国后,改称大沽造船所,隶属海军部。除了修造船只外,并开始制造军械,以补充海军的需要。1917年制成马克沁重机枪,1918年,该所扩充枪炮厂,添建枪炮检查室及一号炮厂,并仿造生产毛瑟m1896手枪。到1935年12月,撤销兵器制造部门。1958年,在大沽船坞旧址,成立了新河船舶修造厂。 大沽造船所是很特殊的一个兵工厂,第一是隶属于海军系统,第二是其所造的军械品质非常好,当时各地军阀都争相订购。本枪可以看出其制造非常精致,经过了八十多年,绝大部份的表面烤蓝都已经磨光,但是各零件仍然工作良好,其接榫、搭配均属上乘。在国外的收藏家中,十分有名,将其列为作工可以与毛瑟原厂的仿造品。 本枪采用了早期毛瑟平滑表面的设计,与其他毛瑟在表面有车出纹路不同。在枪膛上面,有烙印的英文大沽海军船坞(takunavaldockyard)字样,在弹匣的上弹板侧面有中文的『好』字,其他没有别的识别字样。据说大沽一共生产了5,000至6,000把自来得手枪,序号至1,000为标准的毛瑟车纹表面,烙印在右侧。随后的1,200为平面型,枪膛烙印。最后的3,000把没有任何印记。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自来得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cz52 作业原理:滚轮式闭锁枪机,短後座力作业(rollerlocking,shortrecoiloperated)半自动 弹匣容量:单行排列式弹匣8发 击发方式:单程式 瞄准具:凹形照门,刀片形准星 口径:7.62x25(tokaev) 枪管长度:12cm 枪重:950g 相容性: 制造厂:捷克ceskazbrojovka兵工厂 制造年代:1953 捷克陆军在1948年开始寻找新一代的手枪,经过数轮测试,所有送交候选的手枪都差强人意,因此捷克陆军将新一代手枪的必要诸元,在1950年交给了ceskazbrojovka兵工厂,由其设计一把新枪。在1952年5月,新枪正式定型为cz-52。在1952-1954年之间,一共生产了200,000把左右。 本枪独特之处在於其闭锁系统,采用了两个滚轮,最早使用这个系统的是德国的mg-42,接下来便是cz-52,随後有cetme/g3、g33、hkp9等,手枪采用这种设计,这算是第一把。 其滚轮在闭锁时,由於复进簧的压缩,向两边突出,卡在滑套的缺口之中。在发射之後,枪管与滑套一起後退,滚轮卡榫因而相对向前,於是滚轮收缩开锁。在这整个程序中,枪管保持水平,不像白朗宁式闭锁,枪管须要上下倾斜,理论上而言,应该较为准确。 捷克部队一直到80年代仍在使用本型枪枝,由於坚固耐用,十分可靠,加上其枪口初速高达1,390尺/秒,弹道平直,除了缺乏一些现代手枪的花样之外(不过本枪已有decock-不击发解除待击的功能),至今仍可算是相当称职的军用武器。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cz52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cz-85 作业原理:倾斜式闭锁枪机,短后座力作业(titledbarrel,lockedbreech,shortrecoiloperated)半自动 弹匣容量:双行并列式弹匣,10,15 击发方式:双程式和单程式 瞄准具:凹形照门,刀片形准星 口径:9x19mmnato/9mmluger/9mmparabellum 枪管长度:4.72” 枪重:2.2lb 相容性:browninghighpower设计,cz-75 制造厂:ceskazbrojovkaa.s,czechrepublic 制造年代:1993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cz-85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qsz92式手枪 口径:9毫米 全长:190毫米 枪宽:35毫米 枪高:135毫米 全重:0.76千克 枪管长:111毫米 瞄准基线长:152毫米 初速:350米/秒 射程:50米 枪弹:dap92式手枪弹-9*19毫米 弹匣容量:15发 全枪寿命:大于3000发 qsz92式毫米手枪是我国新一代战斗手枪,用于装备团以下指挥员及特种部队,现已装备驻澳部队。 该枪采用半自动发射方式,具有单动和联动功能,采用枪管短后座式;闭锁方式采用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击发方式为击锤式;设有手动保险、击针保险和不到位保险,具有膛内有弹显示、弹匣余弹显示和空仓挂机功能;采用双排双进弹匣供弹方式;枪底把采用新型工程塑料;照门和准星上有荧光点,便于夜间瞄准,同时还设有激光瞄具接口;装有双向手动保险扳把和可换向安装的弹匣扣,方便左撇子使用。 该枪配用dap92式9毫米钢心弹,必要时可发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第21章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qsz92式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224型9毫米手枪 口径:9毫米 全长:184毫米 枪宽:34毫米 枪高:133毫米 枪管长:108毫米 全重:0.85千克 初速:330米/秒 射程:50米 枪弹:巴拉贝鲁姆手枪弹-9*19毫米 弹匣容量:8发 224型9毫米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一种军民两用手枪。该枪采用气体延迟后坐半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具有双动式发射机构、有空仓挂机机构;保险机构有手动保险、奇书-整理-提供下载枪机不到位保险、击针自动保险机构;并设有可调照门和运动手枪型握把。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224型9毫米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前苏联spp-1m水中手枪 spp-1m水中手枪是与aps水中突击步枪一起开始研制的军用枪,但因aps是结构复杂的自动步枪,所以spp-1m的完成时间要比aps提前了1年多。在spp-1m研制中发明的水中弹药的设计和经验后来也用到了aps上。 在潜水运动中作为捕鱼用的单发水中运动枪是利用橡胶、弹簧、二氧化碳气体等的压力来发射金属制成的标枪或鱼叉。而spp-1m使用的是sps水中枪弹,虽然弹头形状与普通弹头有很大区别,但是具有与利用火药发射弹头的地面用的一般枪弹几乎相同的结构。 由于枪弹体积很大,不可能采用普通的自动连发结构或左轮手枪的转轮结构,但如果采用多管式的结构,可能会很容易的设计成半自动手枪。 为了减轻弹头在水中失去能量的速度,sps采用了有长又重的标枪状金属弹头。弹壳内装有发射药,底部设有通常弹药用的击发式底火。弹壳的形状非常接近俄罗斯帝国时代左轮手枪用的枪弹弹壳,但枪弹口径已从7.5-7.62mm缩小到了4.5mm。sps能在40m深的水中进行射击,在陆地上的有效射程也可达到20m。 spp-1m的结构 spp-1m是以在水中使用为前提,采用了最简单的设计结构。首先,作为军用武器必须具备在水中可制伏多数敌人的性能;另外,由于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抵抗力,所以如果选用进行复杂运动动作的结构很容易引起动作不良或击发不良;还有,在阴暗的水中当发射完手枪上装有的全部枪弹后,能迅速简便的进行再装填的操作性能也是必备条件。 spp-1m设计成拆开式结构,将枪左侧握把上方的枪管固定杆(兼起手动保险作用的保险扳把)推向上方后,枪管后端回向上拆开,是弹膛直接暴露,在4个枪管内装入4发sps枪弹后,关上枪管后端,就可以进行射击。spp-1m还配有能把4发sps枪弹同时推进枪管弹膛的专用装填器。在实战中,往往提前把4发sps枪弹装在枪弹定位器上,并放在专用的防水盒内以供使用。因专用装填器也采用了中间折开式结构,再加上4发一组的枪弹早已提前装在枪弹定位器上,因此即使动作受到很大制约的水中也能迅速进行再装填。 另外,spp-1m采用了双动式的扳机,扳机和扳机护圈也很大,便于用戴手套的手在水中进行操作。 半自动射击的结构设计非常令人感兴趣,4个枪管后方扳机座的后上方开有4个击针孔,后面还装有大型的击发机构。扣动扳机后,击发机构一边旋转,一边后退,最后释放击发机构,它在簧力作用下向前复发,击发枪弹底火。枪后端的击发机构在后退的同时,依靠侧面曲线槽的作用而旋转,因此每扣动一次扳机,击发机构就自动旋转90度。 向上方推动握把左侧上方的枪管固定杆(保险扳把)打开枪管后,枪管固定杆会自动弹回到原来的位置。 因在水中的射程较远,枪的准星和照门都没有微调整机构,但考虑到在阴暗环境下的使用性,准星设计的特别大。spp-1m公认的有效射程在空气中为20m,在5m深的水中为17m,10m深的水中为14m,20m深的水中为11m,40m深的水中为6m,都很近,因此采用最简单的机械瞄准装置已经很充分的了。 spp-1m发射的是类似于标枪状的金属弹头。这种很长的金属弹头要是一旦与枪管内的膛线相嗤合,那麽由于枪管内的压力过高而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很大。因此spp-1m的枪管内没有膛线,但为了防止生锈和提高抗磨损性能,枪管内堂表面进行了镀硌 sps水中枪弹是与spp-1m同步推进研制的专用特殊枪弹。与地面一般枪弹一样,sps采用可金属弹壳,弹壳内装有发射药,底部中央设有底火。sps虽是水中使用的枪弹,但其基本结构与地面上的一般枪弹几乎完全相同,不同的是sps采用了又长又重的弹头。地面上一般枪弹的弹头重量很小,如果在抵抗力很大的水中发射,将会失去能量,变得杀伤能力低下或无力。 相同道理,sps也采用了与标枪一样很长的重型金属弹头。sps弹头在空气中测定得初速只有250m/s,为了使弹头在水中保持直线运动,弹头长设计成115mm,几乎是口径的约25倍。另外,与aps水中突出步枪用得mps水中枪弹一样,把弹头前端做成了约1mm*的平面,与尖弹头相比,就有一定平面的弹头在水中的直线运动性能更为出色,尤其是空气中向水中进行射击时特别有效,具有不再水面形成跳弹的特性。 弹头前部直径有大到小的过渡部位也不是一般弹头的圆弧线,而是象铅笔头部那样的直线,这也是有利于水中直线推近性能的设计之一。sps没有配备光弹的必要。 spp-1m水中手枪是采用接近古典手枪的简单的多管式结构的半自动手枪,除了所使用水中枪弹有点奥妙以外,简直是一种结构及其简单的手枪。完成如此简单结构的军用手枪,还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它的秘密,这种情况的确令人惊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前苏联spp-1m4管4.5mm水中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史密斯-韦森cs9/cs45手枪 cs9和cs45手枪 在过去的很长的时间里,史密斯-韦森公司一直是手枪界一直领先的公司。但是近几年来,以被来势凶猛的欧洲所压倒,甚至在设计方面也失去了领先的地位。尽管如此,史密斯-韦森公司和柯尔特公司仍然是代表美国的世界性的手枪企业,这一点丝毫没有改变。 cs45(左)和cs9(右)包括弹堂的1发枪弹后,容弹量分别为7发和8发 在生产和销售手枪的品种的多样性方面,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能与史密斯-韦森公司相抗衡的公司。该公司的宗旨是满足所有阶层的消费者,因此该公司的产品多的令人眼花缭乱。在美国的枪械企业中最早看出现代手枪,特别是双动手枪的发展前景,并着力于现代手枪开发的就是史密斯-韦森公司。 cs9(左)的套筒宽度为23.5mm cs45(右)的套筒宽度为25.5mm 这里介绍的cs9(9mm口径)和cs45(.45acp,11.43mm口径)手枪是该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开发的cs9、cs40、cs45三款迷你手枪的两款。cs是英文“chiefsspecial(长官专用)”第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 设计和性能 首先,cs系列现代手枪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套筒左侧面用激光刻印的枪名“chiefsspcial”和史密斯-韦森公司的商标图案。套筒前端面的边缘加工成了圆弧面,但套筒后端仍是带棱角的斜面。cs9的枪全重为0.745kg。橡胶制的握把镶片两侧外表面加工有沥青路面状的防滑纹,漂亮的保住了铝合金制的套筒座。cs9的握把非常适合一般大小手的射手,而cs45的握把似乎显得稍为大一些。 瞄准装置中的照门设计的比较特殊,照门上方开有扇形槽,扇形槽后方形成方形缺口,缺口的左右侧都有一个供夜间射击用的白色荧光点。这种照门非常容易瞄准。准星是后方画有供夜间射击用的白色荧光点的一般片状准星。 cs9的扳机力在单动状态下约为4kg,双动状态下约为6kg,是略微大一些,但因扳机的动作灵活,6kg的扳机给人的感觉似乎只有5kg左右。 第22章 cs45的扳机力在单动状态下约为3.7kg,双动状态下约为7.3kg,从数字上看似乎扳机力很大,但操作起来与cs9一样灵活。不过令人费解的是,这两种手枪在双动状态下的扳机力伟和差距如此大。 原来cs9和cs45其实都不是按双动手枪进行设计的,而只是以第一发枪弹能以双动方式进行发射为前提来设计的。操作时,由于击锤没有特殊部位,因此必须先略微扣动扳机,使击锤的后端突出套筒的后端面一些以后,才能用手指压倒击锤,使击锤进入待击位置。 cs系列现代手枪除了追求实射性能以外,还充分考虑到了安全性能。装在套筒后面左侧的手机保险还兼起着待击解脱杆作用,手动保险在关闭位置上断开扳机连杆与击锤的连接,锁住击针,锁住击锤。枪上还设有击针锁定,拔出弹匣后弹匣机构保险还可使扳机连杆与阻铁断开连接。 现在采用弹匣机构保险的手枪很少,在美国只有史密斯-韦森手枪采用这种结构。拔出弹匣后完全失去发射功能的设计虽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追求接近完美的安全性能是史密斯-韦森手枪的最大特点之一。cs系列手枪的套筒采用铬钼钢制作,枪管采用不锈钢,套筒座采用铝合金,这些都是常用材料。 cs9和cs45上还配有马斯特公司制造的“马斯特90”枪锁,这是为了防止孩子或他人乱动而采取的安全措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市场上登陆了“马斯特90”的设想,所谓的“马斯特枪”指的是出枪主以外的其他人不能发射的枪。 实射性能 在实弹数据测量中使用的是“比赛边缘动力学公司”生产的“千年记时仪”这种记时仪可当场显示所发射的枪弹的初速、偏差等数据。 cs系列手枪的命中精度并不高,在美国市场上也有一定的传闻。在15m距离上进行的初步实弹射击试验中,用cs9手枪发射的温测斯特枪弹的弹找点偏离靶子中心约175mm。最大有效射程小于60m。不过对于已经假设一般使用距离小于7m的自卫手枪来说来讲,这一程度的命中精度已经是非常充分的了。 cs系列手枪的准星和照门上都没有任何的号码或记号,只就意味着准星的照门的高度是不可调整的。也就是说,如果枪上的瞄准装置设置得不准确,那也只能认为是运气不佳了。对于枪手来讲,瞄准装置相当于是人的眼睛。 实弹射击中使用的cs45和cs9手枪的瞄准装置都不怎么吻合,照门按理应略微向右调整一下。由于实弹射击试验是在没有对瞄准装置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射击的结果并不理想,最终也没有进行具体的命中精度测量。 包括cs系列手枪在内,史密斯-韦森手枪在设计上还有疑点。扳机部位上方套筒座的高度比较高,如果以握把部位为支点,cs系列手枪的枪管的轴线与柯尔特m1911手枪相比则处于相当高的位置,这种设计对后坐力的处理并不理想。 与20世纪70年代不同,现在美国的现代手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采用崭新设计思路的欧洲产品陆续登场,以“纵横天下无敌手”的气势席卷着美国市场。美国的老资格枪械企业史密斯-韦森公司也正在编写新篇章。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史密斯-韦森cs9/cs45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最优秀的西格手枪 p226手枪是西格手枪的制造者引以为荣的产品。按他们自己的说法,p226手枪是西格手枪中最优秀的。西格手枪之所以能在当今世界手枪市场上占尽优势,也是靠p226手枪打出来的。 p226手枪的设计开始于70年代末,当时美国陆军正在为更换新一代的制式手枪寻找合作火伴。为了抢占这个大市场,西格公司全力投入到了这场竞争中,为了符合美国陆军提出的苛刻的标准,设计人员确定以p220和p225手枪为原型来研制新型手枪。1980年新型手枪制造出来,定型为p226。 p226手枪基本结构与p220手枪相同,其中80%的零部件与p220和p225完全—样,但外形尺寸比p220略小,与p220手枪的不同之处主要是弹匣的容量增加了一倍,并且设计了一种使左右手都能方便地操作的弹匣卡销。 p226造出采后便同其它几十种手枪一道参加了美军组织的选型竞争,经过一番严格的淘汰,美军选定了两种枪进行最后的角逐,其中之一就是p226西格手枪。从此,西格手枪一下子成为世界手枪家族的佼佼者。虽然最后美军选择了西格手枪的唯一竞争对手——贝雷塔手枪,然而据专家们评价,二者之间谁优谁劣,实际上很难区分,许多参加了这一竞赛过程的人讲,他们更喜欢西格手 p226手枪的主要性能 口径;9毫米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座 闭锁方式:凸耳式 弹匣容量:15发或20发 枪重:750克 枪长:196毫米 瞄准装置:准星——缺口式 瞄准基线:160毫米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sig公司的p226,p229.p228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格洛克18 格洛克18与原型枪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连发的功能,使用时通过调整滑套左侧后部的扳柄位置来选择发射方式,另外该枪配有可装33发弹的弹匣。这样,格洛克18既可作为个人自卫手枪亦可作为小型突击步枪使用,因为具有这种特殊的功能,所以特种部队和保镖使用的比较多。使用这种枪的人都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格洛克18的突出性能不仅吸引了各国的军警,同时也吸引了国际黑社会组织,在卖出的格洛克18中,有相当一部分落入了黑社会组织之中,因而也有人称格洛克18为“黑枪”。其主要性能: 口径:9毫米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座,自动、半自动。 闭锁方式:枪管摆动式 弹匝容量:17发、19发、33发 枪重:636克 枪长:223毫米 从1990年开始,一批新式格洛克手枪迅速出现,这主要是因为80年代中期美国联邦调查局做出一项决定,为其特工人员订购约10,000支10毫米口径手枪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格洛克18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德国沃尔特p38手枪 德国卡尔沃尔特公司生产的沃尔特手枪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因外形美观、性能稳定、动作可靠以及工艺先进等特点,使其在世界名枪的行列中有一席之地。在沃尔特手枪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枪种,其中有代表 性的有5种:p1型9毫米沃尔特手枪、p1型9毫米沃尔特枪是沃尔特的创牌产品--p38沃尔持手枪的改进型,p38是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使用的主要手枪。战争结束 后,手枪的创造者将p38稍加改进减轻了原枪的重量,并将其改称为p1沃尔特手枪。p1手枪的特点是枪管较长,9毫米口径的p1手枪是基本型。另外还有0.22英寸口径的。7.65毫米口径两种枪型。p1手枪是最早采用双动扳机结构的枪种之一。 主要性能: 口径:9毫米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座,自动装填,双动 闭锁方式:铰链式 弹匣容量:8发 枪重:772克 枪长:218毫米 瞄准装置:26星——缺口式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德国沃尔特p38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史密斯韦森1076式10mm手枪 概述 1986年4月迈阿密事件促使美国联邦调查局决心采用10mm口径的枪弹。随即举行弹药选型,选择一种威力稍大、综合性能优良的手枪弹,用来替换现使用的各种0.38in和0.357in手枪弹。选型结果,初速297m/s(由史密斯-韦森1076手枪发射)的减威力10mm口径枪弹被有幸选中。在有21家公司提供的手枪竞争中,史密斯-韦森1076手枪一举中标,并与联邦调查局签订了生产9600支1076式手枪的280万美元的合同。 第23章 新手枪配发后,除私人手枪外,联邦调查局所有0.38in和0.357in左轮手枪将撤装。 目前1076式手枪只有10mm型,史密斯-韦森公司准备再生产一些变型枪。同时,对手枪外形进行了部分改进,如套筒座后部突起改为圆形。 结构特点 1076式手枪射击噪音比9mm手枪大,但后坐力不相上下,比较轻,枪口跳动也小,射击后瞄准线很容易迅速恢复。射击精度较好,10m处射击时,瞄准线是归零的。 1.枪 该枪采用史密斯-韦森公司传统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枪管偏移式开闭锁,参照1006式手枪设计,尺寸类似于史密斯-韦森第三代9mm系列。该枪用不锈钢制成,击锤抛光,握把呈直线型,双动扳机行程较长,但扳机力比史密斯-韦森型小,有一个实用的短待击机构。它没有手动保险机柄,只在左侧机柄下方有一个待击解脱杆。 每支手枪配4个9发弹匣,两个11发弹匣,一个15发弹匣。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柱形准星和缺口照门,准星和照门都可横向调整。 3.弹药 该枪发射联邦调查局10mm减威力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10mm 初速----297m/s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9发、11发、15发 全枪长----197mm 枪管长----108mm 全枪质量----1.125k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10mm减威力枪弹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史密斯-韦森1076式10mm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沙漠之鹰 沙漠之鹰总是和“大威力”、“银色外壳”(其实不一定是银色的)、“大后助力”等词语捆在一起,在游戏中出现的频率毫不逊于格洛克系列手枪。 有关资料普遍都说沙漠之鹰是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sraelmilitaryindustries,简称iml)研究的产品,其实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准确的说,这应该是美国人和以色列入的共同作品。早在1979年,美国人j.lindig,j.skildam、h.z.skiidam、联合工程师b.white创立了马格努姆研究公司(magnumresearch inc,简称mri),准备研制一种使用.357口径左轮手枪子弹的半自动手枪,计划就叫做“马格努姆鹰”,其成品的定位是狩猎和比赛用枪。 扳机扣动的瞬间 沙漠之鹰首个原型于1981年完成,但由于供弹系统的问题,使得mri不得不向外求助,于是这个救世主的角色便落到了imi头上。两年后,imi便生产,并卖出了首把.357口径的沙漠之鹰。紧随不久,威力更大的.44口径沙漠之鹰又推出了。1987年和1991年,imi又分别研制成功了.41口径和.50口径的沙漠之鹰,可惜.41口径的型号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很快被淘汰了。而.50口径的沙漠之鹰,由工程师evanwilding设计,就在当年的纽伦堡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以“沙漠风暴”的名字首度展出,现由mri作商业生产。 传统的左轮手枪,因为“四处漏风”,虽然后助力较小,但却要牺牲一定的弹头初速。imi认真参考了步枪的设计,经过改良后移植到了沙漠之鹰上。改良后的闭锁装置和瓦斯驱动装置,在减少后助力的同时也确保了良好的稳定性。曾经有一名射手,使用.44口径的沙漠之鹰,在15码的距离外,20秒内射完一个8发弹匣,其子弹的着点半径仅5厘米,可见准确度之高。为了适应狩猎的要求,imi还为沙漠之鹰设计了枪管改装套件和瞄准镜器具,受到了狩猎人士广泛的欢迎。 沙漠之鹰的威力也是令人称道,有“袖珍炮”的雅号。听说加长枪管后用于狩猎的沙漠之鹰,射程达200米,可以轻易的把一头一吨重的糜鹿放倒。当年曾是奥运会比赛用枪的它,之所以后来被剔除出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贯彻力太强。从奥运会失落归来的沙漠之鹰,很快就被军方看上了,继而改为向军用手枪的方向发展。现在,一些国家的特种部队队员的腰间的枪袋,插着的就是沙漠之鹰。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沙漠之鹰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勃郎宁手枪 1911式.45口径手枪由johnm.browning发明,是二战时期最著名的美国手枪。在西美战争期间,美军普遍反映小口径的左轮手枪威力不足,军队急需一种有较大威力的大口径手枪。在这种需求下,1911式.45口径勃郎宁手枪诞生了。colt和springfield兵工厂在1911—1915年间生产这种手枪,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60%在法国的美军士兵都配备了它。一战后,又在扳机、撞针、握把和结构上对它进行了改进,主要是使它更轻便。在二战期间,它只配备给军官和班长,并不是美军步兵的制式武器。但是禁止士兵配备手枪的条例被仍到了一边,在前线许多士兵都拥有一把1911式手枪。它被认为是最后可以依靠的武器,尽管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有更有效的武器可用,但没有人会否认它所带来的安全的感觉。直到1984年,它仍然是标准的美军随身武器。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0.45英寸(11.4mm) 载弹量:7发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勃郎宁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p38手枪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9mm 弹夹:8发 waltherp38手枪代替lugerp08作为德军的标准配制,并于1939年投入生产。lugerp08手枪相比,它设计简单、安全可靠、易于大批量生产。p38是一种双重制动的武器——在装上弹药、竖起击铁后,你可以再松下击铁,然后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迅速的扳起击铁并抠动扳机打出枪膛内的子弹;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开火比瞄准更重要,该枪仅须简单的抠动扳机就可以完成竖起击铁和射出枪膛里的子弹这一系列动作。到二战快结束时,生产了超过一百万支该枪。1957年,walther公司开始恢复生产一种轻便型的p38手枪,称为p1型,直到1980年,该枪一直是德军的标准辅助武器。在一些国家,p38一直服役到90年代。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p38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毛瑟半自动手枪 一、96式毛瑟手枪的研制、生产和使用概况 96式毛瑟手枪,冠以毛瑟的名称,其实并不是毛瑟本人研制的,是毛瑟兵工厂的试制车间总管费德勒(feederle)兄弟三人共同研制的。但这支枪的研制成功,要归功于毛瑟的慧眼识英才,费德勒是毛瑟兵工厂试制车间总管,他的两个弟弟都是毛瑟兵工厂的工人,他们三个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深得毛瑟的喜爱,他们经常未经毛瑟允许进行自动装填手枪的研制,可毛瑟不仅不责难他们。而且给予鼓励。据史料记载,96式毛瑟手枪的研制开始于1893年,是因一个偶然的动机诱发的。可一提出后,就得到了毛瑟的支持,1894年夏天,他们兄弟三人就拿出了样枪,样枪拿出来后,又经过8-10个月的攻关,于1895年3月15日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初样枪研制成功后,保罗.毛瑟马上在德国申报了枪管短后坐式手枪的专利。1895年12月11日,德国专利局批准了这项专利。随后,毛瑟又在其它国家申请了专利保护,并陆续取得了这些国家的专利,它们是:比利时的11943号专利(1896年1月9日);瑞士的11942号专利;法国的253098号专利;英国的959号专利,挪威,的4780号专利:意大利的40594号专利等。 第24章 毛瑟认为,96式手枪将在商业上取得重大成功。取得专利后,毛瑟工厂就着手对96式手枪的设计进行进一步完善,同时进行生产准备。 大约在1895年11月,毛瑟工厂就制造出了第二支样枪,这支样枪和第一支样枪比较,有几点改变,主要的是把扳齿击锤改成了圆弧锥形击锤,这一机构在1.5万支手枪上使用过,这支样枪制造出来后,毛瑟下定了生产96式毛瑟手枪的决心,准备工作从1896年1月一直忙到10月,在这10个月里,毛瑟工厂的试制车间以机加和手锉的方法加工了110多种零件,1897年上半年,96式手枪正式批量生产,当年就生产了数千支,并卖掉了一千多支。在以后的43年中,这支枪的基本结构始终保持不变,只是击锤的形状和弹仓(匣)的容量有所改变。表1是1895年至1939年毛瑟工厂生产的毛瑟手枪一览表,共计100多万支。 1896年生产的样枪有五种不同类型,7.63mm口径的有10发、6发和20发弹匣三种,6mm口径的有实验型手枪和10发弹匣卡宾枪两种,但后两种枪在后来未形成批量生产,1916年增加了9mm口径的手枪。1896年8月,毛瑟将7.63mm10发固定弹仓手枪介绍给了国王凯塞.威靡二世。因为这些枪是打算作为肩射武器的,所以在握把后的垫板上开了一条沟槽,可以装枪托,后来设计了一种木枪盒,可以装在握把上。1897年6月,在路德维格.洛斯荷茜工厂进行了96式手枪样枪的实弹射击,同年8月20号给威廉二世作了表演,表演后,洛斯公司董事会认为这支手枪很有发展前途,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一致同意正式投产,因为洛斯公司拥有毛瑟集团的大部分股票,所以正式投产前得到他们的同意是必要的。不久,德军和警察就装备了这支手枪,随后世界各国先后购买了这支手枪。本世纪20年代初,96式毛瑟手枪就进入了中国,在本世纪前半叶中国的军事舞台上,演出了不少有声有色的历史话剧。 在以后的数十年间,正式装备96式毛瑟半自动手枪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中国等十几个国家。还有一些国家的警察也装备了这支手枪。 二、毛瑟手枪的种类 毛瑟手枪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由毛瑟兵工厂生产的几种有代表性的96式手枪,未作特别说明的96式毛瑟手枪大多数是发射7.65mm博萨弹,为便于识别,称为7.63x25mm毛瑟弹。该弹是19世纪欧洲最通用的手枪弹。 1、7.63mmm96式半自动毛瑟手枪 这是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毛瑟手枪,它的自动方式是管退式,射击方式为半自动,一般都有lo发固定弹匣,弹头初速425m/s,有效射程70m,表尺射程1000m,全枪长288mm,枪管长132mm,瞄准基线长230mm,空枪全重1.1kg,6条膛线,缠度200mm。 2、短管毛瑟半自动手枪 这支手枪是在前述手枪的基础上研制成的,它和96式毛瑟手枪比较,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只是枪管短一些,其它都一样,短枪的枪管长仅97mm,因而全枪长也缩短为268mm,有效射程只有50m。 3、9mm毛瑟手枪 9mm毛瑟手枪是在96式毛瑟手枪的基础上扩大枪管内腔而成的,此枪适应于发射9mm手枪弹,其它结构与96式手枪完全一样。由10发固定弹匣供弹,空枪全重1.1kg。 4、m1932式手枪 这是1932年由毛瑟工厂研制的,是在96式手枪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快慢机而成的,这样既可进行半自动射击,又可进行全自动射击。其结构是在枪的左侧装上一个快慢机,并刻上“r”和“n”字样,分别代表全自动和半自动,此枪的供弹机构也改为l0发和20发活动弹匣供弹。因该枪出厂时编号712,又称712式手枪。此枪传人中国后被称为“快慢机”。 至于西班牙和中国仿制的毛瑟手枪,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三、基本构造和作用原理 1、基本构造 96式毛瑟手枪由枪管、枪机、枪机框等28种零部件组成。 2、自动原理和自动过程 7.63mmm96式毛瑟半自动手枪的自动方式为管退式(枪管短后坐式)。枪弹击发后,火药气体的压力在将弹头推向枪口的同时;将处于闭锁状态的枪管和枪机一起推向后运动,经过一定距离(2.5mm)的运动后,枪管就抵着了枪闩的后端面,使它下面的凸钩落人击发机座中部顶上的凹部,同时枪闩前端的钩子略微压缩击针簧,使后端滑下,将枪闩后上方两道凸出,闭锁突笋脱离机体底部的两道闭锁槽,这样就解脱了枪机,使它继续后坐,完成抽壳、抛壳,同时推压击锤向后倒,使击锤被击发阻铁扣住,在枪机后坐压缩复进簧的同时,击针簧也伸张开来,将击针稍推向后退。 枪机后坐到位后,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复进,将弹匣顶端的一发弹推入弹膛,在复进过程中.枪门受到击锤簧的压力,一面推枪管前进,一面因后端被击发座中部的凸起斜面抵角压迫上升,于是枪闩后方的两道闭锁灾笋与枪机的两道闭锁槽吻合形成闭锁。这样,枪管、枪机和枪闩都恢复了原来的位置,只有击锤被扣在了待发位置,形成待发状态。这一闭锁机构称为卡铁起落式闭锁,在毛瑟手枪上一直沿用到1939年。毛瑟工厂还设计了空仓挂机机构,使枪在击发完弹匣内最后一发弹后,停止复进,将枪机留在枪尾。这是自动装填武器设计中的首次使用空仓挂机,这一机构至今还在许多枪上使用。 3、击发和发射机构 毛瑟手枪使用的是击锤击发机构,当弹上膛后处于待击状态时,扣动扳机,击锤打击击针,击发底火。击针后端有一个锁定击针的小突笋,后期为了防止突笋断裂发生走火,又将一个突笋改为两个。只有闭锁到位后,击针尾部的突笋才能解脱,击针才能击发底火。 96式毛瑟手枪的保险机构有三种,一种是保险杆下压锁住击锤的保险机构,另千种是保险杆向上抬的保险机构,还有一种是将击锤和保险杆结合在一起的保险装置,这种保险装置在手枪击发过程中既要保险,又要使占锤处于击发状态。在非待击状态时,有一块金属片插在占针和击锤之间,以防止走火。 四、性能诸元 96式毛瑟半自动手枪作为一种自动装填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的优点,有的枪型还可以在枪尾装上木枪盒作冲锋枪用,是一种比较好的步兵轻武器。该枪主要有7.63mm和9mm两种口径。其主要技术诸元是: 全重(kg)1.16 全长(mm)288 初速(m/s)425 理论射速(发/分)90 有效射程(m)50 射击方式单、连发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7.63mmm96式毛瑟半自动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fn生产的勃朗宁手枪 世界著名枪械设计大师约翰·摩西·勃朗宁在其一生中,成功地设计了许多手枪、步枪、机枪等枪械。他设计的轻武器,有些直至20世纪80年代还为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所装备。 勃朗宁研制手枪始于19世纪末,其产品主要由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美国的柯尔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顿武器公司制造。本文主要介绍比利时制造的勃朗宁手枪。 比利时fn国营兵工厂制造的勃朗宁手枪种类较多,其中有军用手枪、警用手枪和袖珍手枪,口径有6.35mm、7.65mm和9mm,手枪的自动方式有自由枪机式和枪管短后坐式。 1899年,约翰,摩西·勃朗宁设计了一支口径为7.65mm(下图) 比利时勃朗宁m19007.65mm手枪),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的手枪,并获得专利,这是世界上第一种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的手枪。1900年,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获得生产特许权并开始制造,该手枪被比利时军队列为制式手枪,枪的全称为:勃朗宁m19007.65mm手枪。这种手枪在解放前流人中国较多,在我国被称为“枪牌手枪”。 勃朗宁m1900手枪由枪管、套筒、握把和弹匣组成,发射7.65mm半突缘式勃朗宁手枪弹。枪管有6条膛线,导程约230mm。套筒前端设有准星,后端有“v”形缺口照门。套筒前部有平行的上下两孔,上孔容纳复进簧,下孔容纳枪管,击针等部件在套筒后部。 m1900的自动过程是:击发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同时也推套筒向后,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并压缩复进簧。套筒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张,套筒复进,将次发弹推人弹膛,击针尾端则被击发阻铁所阻停止前进,手枪呈待击状态。 1903年,比利时fn国营兵工厂生产了勃朗宁设计的一支口径为9mm的手枪,定型号为m1903,同年出现在欧洲市场。 第25章 m1903自动方式为自由枪机式,发射机构带有控制联杆,用于防止早发,弹匣容弹量为7发。该手枪发射勃朗宁设计的9mm勃朗宁手枪长弹。 图2比利时勃朗宁m19039mm手枪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在世界上应用非常广泛。该枪的自动方式是枪管短后坐式,击发后,枪管和套筒扣合在一起后坐一定距离后,枪管和套筒解脱,枪管再向后运动少许便受到限制,而套筒继续后坐。其枪膛闭锁是通过枪管在垂直面内的起落来实现的;击发机构采用外露击锤式;发射机构有一推杆,它仅在弹匣被插入时才起作用,只能进行半自动射击。该枪设有防偶发和防早发保险机构。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一大特点就是弹匣结构,枪弹双排交错排列,其容弹量高达13发之多。瞄准装置由准星和表尺组成,表尺为弧形活动表尺,共10个分划,每一分划为50m准星呈燕尾形。该手枪的握把处有一沟槽,以连接枪托,进行抵肩射击,这样可以提高射击精度并增加射程。该枪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fn生产的勃朗宁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kf-9-amp突击冲锋手枪 概述 kf-amp系列突击冲锋手枪是美国研究协会近来为满足特种部队反恐怖战斗和保安需求而研制的。目前主要有5种型号:kf-9-amp、kf-59-amp、kf-3-amp、kf-11-amp、kf-54-amp。 结构特点kf-amp系列冲锋手枪广泛采用冲压件,结构紧凑,体积小,操作方便,射击精度高。 结构特点 1.枪 该系列冲锋手枪均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开膛待击。枪管采用不锈钢或铬钼钢制成,机匣、枪托、弹匣均采用冲压件。通过更换枪机复进簧可以调整射速,以取得最佳射击效果。枪机拉机柄可根据需要设在机匣的左侧和右侧,拉机柄进入机柄槽内后方的保险缺口可使武器处于保险状态,应急射击中解脱保险方便、迅速。枪管口部,可以配装膛口制退器或消声器。枪托为金属框架折叠枪托,向左折叠后位于机匣左下侧,非常适于在狭小的空间内使用。 该系列冲锋手枪的主要不同之处是:kf-9-amp式口径为9mm,无前握把;kf-59-amp式与kf-9-amp基本相同,但装有前握把;kf-3-amp式与kf-9-amp基本相同,但发射枪弹不同;kf-11-amp式与kf-9-amp相似,但口径为11.43mm;kf-54-amp式结构与kf-59-amp相同,但口径为11.43mm。 2.瞄准装置 该系列冲锋手枪采用由固定的片状准星和缺口照门组成的机械瞄准具,也可配用光学瞄准镜。 3.弹药 kf-9-amp、kf-59-amp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kf-3-amp发射9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kf-11-amp和kf-54-amp发射11.43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kf-9、kf-59、9mm kf-3式kf-11、kf-54式11.43mm(0.45in) 理论射速----800发/min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20发、36发、60发、108发 全枪长---- 枪托打开 kf-9、kf-3式----603mm kf-59式----648mm kf-11式----626mm kf-54式----668mm 枪托折叠 kf-9、kf-3式----273mm kf-59式----394mm kf-11式----356mm kf-54式----406mm 枪管长---- kf-9、kf-3式----76.2mm kf-59式----127mm kf-11式----89mm kf-54式----127mm 膛线----多边形,6条,缠距400mm 全枪质量(不含枪弹)---- kf-9、kf-3式----1.13kg kf-59式----1.27kg kf-11式----1.36kg kf-54式----1.60kg 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9x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9mm和11.43mm点击察看图片链接:kf-9-amp突击冲锋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中国7.62毫米80式自动手枪 1980年,为适应世界手枪朝增大容弹量方向发展的潮流,中国轻武器研制人员为基层军官设计了一种大威力全自动手枪——1980年式7.62毫米手枪,也称80式冲锋手枪。80式战斗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第一种战斗手枪。这是一种既可以单发又可以连发的全自动武器,国外一般称其为冲锋手枪。该枪的设计思想是拟为部队基层军官及特种专业士兵设计一种体积较小、质量较轻、威力较大、既能自卫又能突击战斗的单兵自卫武器,其性能不亚于7.63mm毛瑟手枪,拟取代54式手枪。1970年开始研制,1980年设计定型,历经10年。冲锋手枪既有手枪携带方便的优点,也有冲锋枪火力猛烈的长处,可单发、连发射击。它配有两种可卸式枪托:一种是枪套枪托;一种是匕首枪托。装上枪托后可实施抵肩连发射击,此枪手持射击时有效射程50米,抵肩射击时有效射程达100米。该枪发射51式7.62mm手枪弹,初速470m/s,枪口动能617j,全枪长302mm(不含枪托),全枪质量1.37kg(含20发空弹匣),可选配10发、20发两种弹匣,战斗射速60发/分。并设有存弹量指示器。可用持枪右手拇指迅速拨动发射转换器,变换单、连发射击状态。自动方式采用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卡铁摆动式,发射方式为单发或连发。该枪虽然没有列装部队,但是它以独到的设计、较好的性能弥补了我国在这一产品上的空白,为手枪系列化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尝试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中国7.62毫米80式自动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史密斯-韦森1076式 概述 1986年4月迈阿密事件促使美国联邦调查局决心采用10mm口径的枪弹。随即举行弹药选型,选择一种威力稍大、综合性能优良的手枪弹,用来替换现使用的各种0.38in和0.357in手枪弹。选型结果,初速297m/s(由史密斯-韦森1076手枪发射)的减威力10mm口径枪弹被有幸选中。在有21家公司提供的手枪竞争中,史密斯-韦森1076手枪一举中标,并与联邦调查局签订了生产9600支1076式手枪的280万美元的合同。新手枪配发后,除私人手枪外,联邦调查局所有0.38in和0.357in左轮手枪将撤装。 目前1076式手枪只有10mm型,史密斯-韦森公司准备再生产一些变型枪。同时,对手枪外形进行了部分改进,如套筒座后部突起改为圆形。 结构特点 1076式手枪射击噪音比9mm手枪大,但后坐力不相上下,比较轻,枪口跳动也小,射击后瞄准线很容易迅速恢复。射击精度较好,10m处射击时,瞄准线是归零的。 1.枪 该枪采用史密斯-韦森公司传统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枪管偏移式开闭锁,参照1006式手枪设计,尺寸类似于史密斯-韦森第三代9mm系列。该枪用不锈钢制成,击锤抛光,握把呈直线型,双动扳机行程较长,但扳机力比史密斯-韦森型小,有一个实用的短待击机构。它没有手动保险机柄,只在左侧机柄下方有一个待击解脱杆。 每支手枪配4个9发弹匣,两个11发弹匣,一个15发弹匣。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柱形准星和缺口照门,准星和照门都可横向调整。 3.弹药 该枪发射联邦调查局10mm减威力枪弹。 第26章 性能数据 口径----10mm 初速----297m/s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9发、11发、15发 全枪长----197mm 枪管长----108mm 全枪质量----1.125k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10mm减威力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史密斯-韦森1076式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15式11.43mm将官手枪 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将官们使用0.38in口径的柯尔特袖珍型手枪。1946年柯尔特公司停止生产这种枪。70年代初,由于该枪库存减少,开始考虑为将官们选择一种新手枪,要求该枪必须比m1911a1式手枪体积小,威力相对低。1972年,美国军方选中了岩岛兵工厂研制的xm70式手枪,后正式命名为m15式手枪配发给高级军官。 该枪在套筒上刻有将军字样,握把左边镶有一块铜板,上面刻有将军的名字。 结构特点 1.枪 m15式手枪实际是m1911a1式手枪的缩小型,动作原理与m1911a1式相同,只是尺寸有所减小。由于枪管减短,因此枪口焰和声音较大。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缺口照门,片状准星。 2.瞄准装置 3.弹药 该枪发射11.43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11.43mm(0.45in) 初速----245m/s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枪管偏移式 发射方式----单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7发 全枪长----200mm 枪管长----106mm 膛线----6条,右旋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1.02kg 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11.43mm柯尔特自动手枪弹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15式11.43mm将官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卡利科m-100p式手枪 结构特点 1.枪 卡利科m-100p式手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滚柱式延迟后坐闭锁方式,类似hk步枪结构。枪管由两个销子固定。不管手枪型,还是卡宾枪型都使用相同弹匣,枪口制退器也是一样的,只有枪管长度不同。套筒座采用高强度轻合金。握把是空心的,内装一些维护保养工具。 m-100p手枪上配有一个左右手均能灵活操纵的双作用保险。当击锤被卡住时,位于机匣另一侧的保险钮朝上,位于s即保险位置。保险旋钮的转动,带动着机匣内的凸轮转动。此时,一个卡槽卡住扳机,使手指无法扣动它。其间,另一个卡槽转至击锤处,即使击锤意外解脱,也无法使击针打击底火。 该枪弹匣可容纳100发0.22lr枪弹,居众枪之首。这是由于采用了一种螺旋状弹匣系统。 100发0.22lr枪弹一发挨一发地排列在14条输送槽上,后者是浇铸在输送器上的。一个弹簧使输送器转动,推动枪弹沿螺旋槽向出口移动。位于弹匣后部的一个凸轮控制着一对弹簧。一个活动部件,或称助推器顶着最后一发弹,将枪弹推向弹匣口。当助推器转至7.5圈之际,正是弹匣空无一弹之时。该弹匣结构复杂,零部件较多,因此必须经常保养。 2.瞄准装置 该枪配用机械瞄准具,前部为可调整风偏的准星,后部为固定式缺口照门。 3.弹药 该枪发射0.22lr手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0.22lr 自动方式----半自由枪机式 闭锁方式----滚柱式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100发 全枪长----405mm 枪管长----150mm 膛线----全枪质量(不含弹匣)----1.2kg 弹匣质量---- 空弹匣----约500g 实弹匣----860g 瞄准装置---- 瞄准基线长----264mm 配用弹种----0.22lr手枪弹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卡利科m-100p式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glock17 glock17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型号,由于9mmpara口径是北约成员国的军用手枪标准口径,而在其他非北约国家中也是应用很广的军用手枪口径,所以glock17的应用范围最广、产量最大。 20世纪80年代初,奥地利陆军寻求一支新手枪以取代服役了多年的德国华尔特p38自动手枪,他们首先试验了著名的奥地利斯太尔(steyr)公司在70年代开发的斯太尔gb手枪,但试验的结果并不理想。于是,订单落到了glock公司手上。 作为一家还没有名气的年轻的枪械制造公司,glock公司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他们首先邀请了奥地利军方人士及北约组织的高级将领,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组织研究人员将这些意见整理出一个清晰的框架要求,作为开发新手枪的研制起点,并要求外形、结构要全新设计,采用新材料和新的工业技术制造。在1983年,glock公司的新手枪问世。并开始接受奥地利陆军的各种严格的试验,试验结果十分满意,于是奥地利陆军正式采用,并命名为m80。而这支新手枪的商业名称就是glock17,发射北约口径的9x19mmpara手枪弹。 glock17的外形非常简洁,简洁到看来起方头方脑,完全不像传统的手枪外形设计那样讲究曲线的运用。实际上这样的设计十分符合实战应用,便于随身携带和使用。手枪握把与枪管轴线的夹角比任何手枪都要大,这个角度是根据人体手臂自然抬起的瞄准姿势与身体的角度而定的,因此几乎不用瞄准便可举枪射击,这样的设计在突然遭遇的近战中瞄准反应速度特别快而且准。 glock17的扳机式保险看起来好像一些双管猎枪所用的双扳机,但前面突出的小扳机是保险杆。只要手指扣动扳机时就打开了保险,这样设计的好处不但提高了安全性(对于那些忘记关上保险的人而言),而且也提高的反应的速度,当需要发射时,不需要事先打开保险。 虽然hkp7手枪以握把保险来代替传统保险,是最早尝试改变传统手枪保险方式的,但这种保险方式没有得到推广。而现在很多枪械制造商都开始采用扳机保险装置,尽管由于专利权的问题,这些设计和glock手枪的扳机保险在结构上有分别,但其设计思想和基本原理却是源自glock17的。 glock17经受了奥地利陆军的严格试验,包括冰冻、风沙、浸泡海水、烂泥等环境,据说在经过10吨重军用卡车碾压过后,它的工程塑料部件都没有损坏,可以继续射击。有人说在一些枪展上看到glock摊位上的人把手枪使劲扔到地上来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并同时展示glock手枪坚固的塑料部件。 glock17还能在水中射击,虽然不是专用的水下手枪,但一些蛙人作战部队都会装备这支手枪以便应急使用。 glock手枪系列中的第一支型号为什么编号是“17”呢?到目前我听过三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因为这是glock公司生产的第17种产品。相信这种讲法的人极少,因为没人能列出以前的16种产品为证。 第二种解释是广为流传的,因为这支手枪的弹匣容量是17发,而当时流行的双排手枪弹匣是15发(这个流行的定义其实是以流行的意大利伯莱达92f为基准的),所以就决定编号为17了。 第三种解释是我比较相信的说法,因为glock公司的人对外界宣称:他们以公司的门牌号码“17号”来命名新枪,以庆祝和纪念新枪的诞生。对于弹匣容量是17发,我认为只是一个巧合:glock17的弹匣长度和其他15发容量的弹匣长度差不多,但glock17所采用的众多新技术中的其中一项名为“扁钢丝绕制弹簧”,这种弹簧的剖面是扁的而不是传统的圆形,所以在保持相同弹力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弹簧压缩时的长度,所以当双排弹匣里的弹簧压缩时便可以多容纳两发弹。 第27章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glock17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手球型手枪 国别:美国 类型:手枪 名称:美国amt公司棒球手型手枪 口径:11.43mm;全长:265mm;重量:1360g;弹容:7发;该枪是amt公司仿柯尔特11.43mm口径政府型自动手枪中的一种,其中引入了许多新部件。该枪采用可调整式照门,扳机压力亦可视射手需要调整。 同时amt公司的主要枪械销售对象也是那些爱用11.43mm口径手枪打猎或射击比赛的顾客。该公司专门订作仿柯尔特手枪的竞技枪,亦有178mm枪管的猎用枪。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手球型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雷明顿m1858转轮手枪 这一型号是柯尔特m1860手枪的竞争对手,是美国陆军订购的最后一种火帽铅弹式转轮手枪,采用钢制转轮座,表面发蓝处理,黄铜扳机护圈,胡桃木握把 全枪长:362mm 枪管长:203mm 全枪质量:1.13kg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雷明顿m1858转轮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柯尔特鹰式9mm手枪 1.枪 鹰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既可单动,也可双动。该枪有很多优点,如当最后一发弹射出后,套筒挡铁使套筒处于空仓挂机状态,表示枪弹已经打完;待击解脱杆可使击锤显示弹膛内有一发弹,不用扣动扳机就能使击锤解除待击状态,击针保持锁定状态;传统式弹匣按钮安装在使用方便的位置;扳机护圈加大,护圈前部刻有沟槽或花格,便于双手或带手套牢固握持。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普通机械瞄准具。 2.瞄准装置 3.弹药 该枪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9mm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发射方式----单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8发 全枪长----216mm 枪管长----127mm 全枪质量----1.1kg 瞄准装置---- 准星----固定式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9x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瓦尔特公司的p99手枪 素以制造击锤式击发机构手枪而闻名的瓦尔特(walther)公司,从1994年1月开始设计采用塑料握把、击针式击发机构和单/双动扳机的p99手枪,历时两年,即于1996年元月正式投产。 两种击发式机构的优劣 1970年,奥伯恩多夫的hk公司曾推出一支采用无击锤的击针式击发系统与崭新的塑料握把的手枪。这支被称为vp70的手枪并没有到处赢得喝彩声,因为那时人们对击针式击发机构和聚合物技术还不怎么相信。然而没过多久,这两个部件就日见红火了。随后,采用这两个部件的手枪便逐步取代了德国瓦尔特p38手枪的“子孙们”的地位,后者曾以外露式击锤、单动/双动扳机和弹性手动保险机而独领风骚。 首先是奥地利的加斯滕·格洛克打破了击锤式击发机构手枪的垄断地位。当无击锤击针式击发系统和塑料握把于1970年庆祝它们的“银婚”之际,格洛克手枪的击针式击发机构和塑料握把赢得了美国的信任并在世界上被广为仿制,像柯尔特、s&w和cz等都采用了这种握把和击针式击发机构。被人厌恶的击针式击发机构现在被誉为最保险的系统元件。有预压或没有预压的双动击发都属正常。 采用击针式击发机构的手枪主要是在膛内有弹时解脱保险和再次保险容易出问题,而这对于采用外露式击锤的手枪则不值一提。在采用击针式击发机构的手枪上,要使枪再次待击,需要重复拉套筒向后,并要排除没有击发的枪弹,以及克服其他一些缺点。可以考虑的解决途径是在手枪外部加一个击针待击/解脱杠杆。这固然使枪的结构变得复杂而使人不适,但操作元件要少些。 针对上述问题,格洛克手枪曾采用使击针部分预压的办法,但并不成功,采用持久待击扳机(纯双动)的“柯尔特泛美2000”或czl00也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效果。这些枪都陷入了困境。 从96年第23届国际狩猎和运动武器露天展览会上看到,出于经济需要而重新成立的瓦尔特公司,在其新推出的手枪上也采用了击针式击发机构,这就是最近定型的p99手枪。是什么东西把设计师霍斯特·韦斯珀(horstwesp)和彼得·达哈默(peterdalihammer)引上这条道的呢?有些人会问,是不是颇受赞扬的击锤击发式手枪突然之间有了必需消除的缺点了? 击锤击发式手枪的确有缺点,这是无可争辩的客观事实。其表现是:每一种外露击锤式手枪系统中都有空隙,灰尘、沙子,泥浆、各种液体、口袋里的碎屑及日常生活中的莱蔬碎末等都会从中进入机构内部。往后扳击锤费劲,因操作紧张而出现不想待击而待击的情况时有发生,跌落时意外击发不可避免。再者,击锤式手枪机构相对复杂些,重量大些,外表没有用击针式击发机构的手枪平滑。当南非的威克托(vektor)手枪套筒采用聚合物技术以后,瓦尔特公司的技术人员也重新考虑了使用这种技术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于是为常用手枪设计了惟一在手掌、鱼际肌和手指处无棱边的握把。 套筒座的结构 p99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吸收了其他成功使用塑料套筒座的手枪的特点,如格洛克的击针点火装置和铰接的扳机,hk公司usp手枪的弹匣解脱钮和瞄准镜座里的模块(molded)。不过,p99有一系列独到的特点,包括待击解脱杆,击发机构、弹匣卡笋和可更换握把后板,这些都有别于当代其他手枪。 p99手枪是一种闭膛待击,双动、枪管短后坐式半自动手枪,它采用了索格绍尔手枪的闭锁系统。其枪管有6条普通的挤压膛线。目前采用91x18mm口径,预计到1997年初将有.40s&w口径的变型枪问世。提供给美国顾客的手枪弹匣容量10发,如果其他国家的客户需要也可提供容纳16发9mm枪弹的弹匣。 p99手枪的一个关键特点是采用了聚合物套筒座,它是由大家熟知的用玻璃纤维增强的12号聚合物模压成型的,与金属套筒座相比,聚合物套筒座的优点是:容易制造,成本低廉(枪的售价也较低),强度高,弹性好,韧性强,尺寸规范,不变形,抗腐、耐磨,抗化学反应,重量轻(比钢制套筒座轻226.8g或更多),比传统的金属套筒座上带两个侧板的握把窄些。聚合物也可能比钢或铝吸收更大的撞击力。 嵌入聚合物套筒座的有引个导轨,每侧2个,以供套筒和套筒座之间的钢制件互触。每个导轨长约12.5mm,厚1.25mm。 套筒座上的扳机护圈大,适合戴手套射击,套筒座正剐为锯齿形,适合手指向前双手持枪。 握把后板的特点 虽说人机工效好的套筒座如今并不那么特别,但瓦尔特公司却想得更远一些,它提供了3种可更换的握把后板以满足不同手型的需要。握把后板系用柔韧的、能吸收后坐力的(像橡胶那样的)材料做成,更换很简单,只要将靠近根部的滚压销往外拔出3.18mm就行了。所有的p99在出售时都带有握把后板,握把周长136.4mm,双动状态时握把与扳机之间的距离为75mm,单动状态时67.3mm。与之相比较,柯尔特m1911手枪的握把周长为134mm,握把前侧与扳机的距离为75mm(用长扳机)。 枪上没有握把侧板,由12号聚合物加玻璃纤维填料做成的握把表面粒结轻微、凹槽不深,黯淡且易握持。 弹匣的底部与握把外廓浑然一体。受弹口容易插弹匣。一个固定销穿过背面下部的一个槽孔,与槽孔一起构成军、警用皮带环。 第28章 握把最大厚度达29mm(壁厚4mm,再加容弹16发的弹匣),cz-100手枪握把窄些,但其弹匣容量只有13发。 p99手枪握把的握持角度和基本造型与p38手枪非常相似,但为了利于供弹,插在其中的弹匣比p38里的陡直些,因为无击锤的击针系统许可这样。 公司没有采用聚合物弹匣,尽管枪要重些。p99不带弹匣的重量完全可以向格洛克17手枪看齐,它重635g,只比首批格洛克(聚合物弹匣重40g,后来改成了钢弹匣)重20g。p99容弹16发的钢板弹匣重80g,其底部和托弹板为塑料,所以带一个空弹匣重为715g。 扳机护圈部位结构 扳机护圈旁边的弹匣卡笋和分解卡笋是一个整体,非常平滑,并可左、右手操作。分解卡笋位于扳机上部。杆式弹匣卡笋在扳机护圈的根部,可以两头按压,其形状为“非线式”,可由扣机之手的拇指或食指操作(此时,扳机处于保险状态),因此不会出现偶发火的现象(如把枪插入枪套时)。 扳机护圈前部有大家熟悉的便于持枪的战斗角。在批量生产前的p99手枪上,扳机护圈前面呈与食指弯曲度一致的弧形,如今又变成了直形,带有显著的握槽。 在扳机杆的下方,扳机护圈上有与食指相匹配的滑动斜面,以减少摩擦感和减轻夹皮之痛。此处只有一个杠杆,即挂机柄稍微凸出一点,其侧面有与之平行的小护翼。扳机护圈后面两侧有拇指槽,其右侧的拇指槽也适合于右手射击的射手食指。左侧的则适合左撇子射手食指。p99手枪除挂机柄只适合右手射击者以外,其他操作零部件均适合左。右手射击者使用。在套筒座前部有两个榫槽供安装激光瞄具或其他光电瞄具。 当别的设计师最近将外观像钢的聚合物用做套筒座导轨的时候,瓦尔特公司则对钢质导轨又进行了优化:前后导轨采用钢制件,左右导向板的联接呈弓形,导轨外包一层塑料。分解卡笋和锁膛月牙板(gegenkulisse)也是这种结构。击发机构安排在套筒座后面,包括单动击发阻铁、击针体和抛壳挺,全部由结实的钢板做成。套筒导轨向后远远地延伸到握把后方,成为静止的握把助锄(griffsporn)。这样,扣扳机的那只手在射击中不可能因套筒的移动而受到伤害。 同套筒座一样,p99套筒的设计也比往常击针/聚合物手枪家族那种犹如四棱形的结构略胜一筹。它的套筒呈梯形斜坡,前部略细些,其外形与该公司的p5手枪类似。由整块高强度合金钢铣削而成的套筒外部有一层瓦尔特公司特有的,坚硬而均匀的“特尼氟”涂层,比镀铬还好。套筒上没有杠杆之类,除闭锁窗外,另外还有两个射击时关闭的敞口,一个是击针通道,另一个是待击解脱按钮槽。它的右边是相对较长的抓弹钩槽。 枪管和闭锁机构 同它的外观一样,p99的内部结构也有不少革新之处。该枪同当前世界上广为流行的改进型勃朗宁系统一样,也是以枪管部分锁定在抛壳口里。与众不同的是该枪的枪管和套筒不是直角形状,而是以对半平分的八棱形即梯形相互扣合。 枪管与套筒之间的锁定,就像人们熟悉的索格绍尔手枪那样,通过枪管弹膛部分与抛壳口的正面啮合来完成。射击时,枪管和套筒一起后退,直至套筒座里的闭锁卡铁与枪管下凸起里的一个斜槽啮合,枪管向下,离开继续后退的套筒。在枪管回转过程中,套筒推其向前、向上与闭锁卡铁相撞,使套筒和枪管再次闭锁。枪管内部经过研磨,刻有6条右旋膛线。枪管下方是复进簧,由平直金属丝做成,结构合理,节省能量。复进簧与复进簧导杆一起构成了复进系统。 击发和保险机构 套筒座内的四个部件即扳机组件,扳机杆,单动阻铁和单动阻铁驱动簧,外加两个小弹簧,这些构成了p99的双动和单动机构。在双动状态下,扣动扳机,使扳机杆推击针体向后移动,压缩击针簧。临近扳机行程终点时,扳机杆开始向下运动,释放击针,击发枪弹。第一发弹双动射击后,其他射击都是单动击发。在这种情况下,击针体被一个单独的单动阻铁阻住,单动阻铁由单动阻铁驱动杆驱动,后者又由扳机杆推动。 在单动击发时,扳机杆将手指的压力传递给一个由下面将击发阻铁卡住或释放的套简卡铁上。击发阻铁在松开瞬间向下,从侧面释放击针。这种单动释放击针的过程比采用自动拨回式扳机释放击针多后退1mm。单动时的扳机行程5mm,双动时14mm,为了单动释放扳机,需要约2.5kg的扣力,双动释放需要约4.2kg。 对于老手来说,p99的扳机操作起来得心应手,当他在射击后让扳机从最后方位置只向前行进约lmm时,他只听到或感到一个轻微的啮合过程。为了再次完成自动保险,必须让扳机向前移动约4.5mm。当把扳机仔拉回到这4.5mm范围的中间时,能够进行非同寻常的快速射击,因为自动击针保险仍处于解脱状态。这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稍加训练就能很好地掌握。 扳机和单动阻铁驱动杆的脱离是借助扳机杆上的释放突笋实现的,此突笋伸进套筒中的一个凸起内。套筒运动时,其上的相应凸起迫使扳机十于向下,使扳机杆和单动阻铁驱动杆脱离。将击针回放1~2mm,又可以使扳机杆和阻铁驱动杆重新挂接。 一个经过专业训练的军械士,只要取下两个零件,就可以在数秒钟内将p99手枪转换为双动状态。将这两个零件重新装上,则又回复到单动状态。 压下套筒左上方的待击解脱钮,待击击针便解脱了。待击解脱钮内有一个销子,下降后能够向后移动单动阻铁驱动杆,松开单动阻铁,释放击针。此时,击针体和待击解脱钮本身就能阻止击针全行程运动。 向后拉套筒仅9.5mm就可以使击针待击,这是p99手枪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扳机停留在前方的双动位置。由于大多数的张力不是用于联动,所以拉套筒到常规的单动位置只需454g左右的力。 尽管p99没有常规手枪那样的人工保险机构,但仍具有几种保险功能。 第一个保险机构是扳机保险机构。它的肘节扳机钩另加了二个铰接机构,本身带有预压簧,后面连有一个片状体。当按常规扣扳机时,压力点在扳机钩牛央,扳机组件开始转动,凸出的片状体会进入套筒座上的槽内。当扣压方向接近铰接点时,扳机不转动,而是向后滑动,直到预压簧碰到套筒座,阻止扳机进一步运动。 第二个保险机构是被动式的击针体保险机构。击针体上有一带预压簧的卡柱,当其处于下方位置时,卡在套筒上相应的槽内,阻止击针前移。只有当扳机被扣动时,扳机杆上的击针体卡柱凸笋将卡柱顶回,将击针体上抬,才能释放击针前移,打击底火击发。这种机构防止手枪枪口朝下落地时引起偶发火。 第三个保险机构是待击指示保险机构。枪膛内设有有弹指示和击针待击指示机构。当膛内有弹时,拉壳钩的后部旋进套筒内,套筒后部可以显露出一个红色的亮点。当击针待击时,在套简后面的凹陷部可以看到凸出的、带红点的击针尾端。这两个标志都可以显著观察到或触摸到。 正确地待击比人们想象的容易得多:只要用射击的那只手从右下方抓住套筒(拇指停留在握把背面),同时将套筒后拉9.5mm即可。只有当你时刻了解击针是否待击或膛内是否有弹,才能充分利用这种新操作方法。因此,击针待击和膛内有弹寸旨示机构也是p99手枪的一项重大革新。 瞄准装置 p99手枪瞄具的新颖之处在于高低调整。每支枪都备有4.2mm、4.4mm、4.8mm和5.1mm等四种不同高度的准星,根据需要安装其中的一种。在25码距离上命中点的高低允许误差±127mm,足以使大多数9mm弹调整归零。准星与套筒螺接在一起,装的时候拧紧就行了。为美国市场准备的p99上固定有3点图象,而为欧洲市场准备的枪上表尺缺口周围有固定的白色光环,准星上有白点。另外也提供自动发光的“夜瞄具”。这种瞄具的优点是坚固,紧凑,前瞄具能在野外修理。如果需要将高低精确地调整归零,可以用一锉刀调整准星高度。另外,可以在套筒座前部的凹槽里装激光瞄具或战术闪光灯之类的光电辅助瞄具。 与一般铁瞄具不同的是,它由富有弹性的塑料制作,比铁瞄具更能抵抗持久的撞击而不变形。长方形准星宽3.6mm,直角形缺口宽4.6mm,仅通过棘爪螺钉调整风偏。前后瞄具角度合适,便于将枪拔出或插入枪套。后瞄具可以进行方向调整,瞄准基线长158.5mm。 实弹试验 用于实弹试验的有4支枪,2支是预制批的,2支是批量生产的。试验中,预制批的第一支枪一切功能正常,筇二支枪则出现了4次装填故障。批量生产的2支枪也是这种情况,第一支枪什么问题没有,而第二支枪却出现了抛壳故障。换用瓦尔特公司的比较软的复进簧后,故障即刻就消除了。现在,发射商用减装药弹也无可指责。 因此,新型的p99手枪没有什么大问题,即使为官方需要而预定的扳机力也很少出问题。 第29章 为了寻求警方或军方顾客,瓦尔特公司尽力使p99手枪让这些潜在的用户感兴趣,这是可以理解的。为了符合警察学校的规定,p99手枪也带有14mm的双动扳机行程,和采用预压击针射击的较大扳机力。 为了验证p99能否经受粗暴使用,一个名叫安德列亚斯·费达斯的射手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装有空包弹的手枪从约3.5m高的猎人用高台上掉到森林地面,在地上拖着走几步或把枪弄脏,或者放在水桶里浸水,然后拿起来射击。试验结果,手枪一切功能正常。 p99手枪主要诸元 武器类型单/双动自动装填手枪,采用改进的勃朗宁闭锁系统和击针式击发方式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 口径9mm卢格尔 枪长x宽(最大)x高180x29x135mm 枪管长102mm 空枪重0.71leg 瞄具带对比装置的准星,缺口,准星可更换,缺口可进行方向移动 保险击针体保险、扳机保险,待击指示保险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斯捷奇金冲锋手枪 苏联在1920年代后期就尝试开始为军事人员的个人防卫需要而研制一种能全自动射击的大型军用手枪,但没有取得成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个设想被重新提出。1948年,在位于图拉的中央设计研究局工作的工程师伊戈尔·斯捷奇金(igorstechkin)正式接受了设计一种新型手枪的任务,设计要求是要采用新的9x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进行半自动和全自动射击,在全自动射击时要求容易操控,并要求可驳接枪托,也即所谓的“冲锋手枪”。 这种冲锋手枪很快就设计出来,并在1951年与马卡洛夫pm手枪一起被苏联军队采用,这种新枪被命名为斯捷奇金自动手枪(俄文为АвtomatnчeckoгoПnctoлetacteчknha,相当于英文的automaticheskijpistoletstechkin),缩写为aps(俄文АПc),也常常被称为斯捷奇金手枪。aps手枪在1953-54年间大量装备给苏联军队的炮兵、坦克/装甲输送车的车组、步兵中的rpg-7射手、前线军官等军事人员,成为世界上唯一被列为制式军用装备的冲锋手枪。 然而在装备部队后却发现aps体积太大,枪托式枪套又太重,把aps作为自卫武器显得携带不便,而作为进攻武器又显得威力不足,于是在1970年代初aps开始逐步从常规部队中撤装并转入库存。在1970年代又设计生产了一小批改进型的aps手枪,这批新aps手枪的枪管稍为延长,并在枪口部刻有螺纹,用于外接快卸式消声器,这种改进型手枪被命名为apb(АПБ)。虽然aps从常规部队中撤装,但apb与aps一起被苏联特种部队spetsnaz所装备并在阿富汗战场上使用。 在1990年代的前苏联地区冲突期间,aps也被多个俄罗斯执法机构的特种部队采用,例如omon、sobr、要员保护小组等等。aps比起广泛装备的马卡洛夫pm手枪有更好的精度和更大的容弹量,而且aps既能以半自动模式准确迅速地射击,也能在室内近战的紧急情形下进行全自动射击。现在尽管有更现代化和威力更大的手枪出现,如gsh-18,但aps由于使用库存量足和价格便宜的9x18mm手枪弹,以及良好的射击精度和较低的后坐力,直到现在仍然被俄罗斯的执法机构尤其是特种部队使用。 aps手枪采用简单的自由后坐式工作原理,结构类似马卡洛夫手枪,全钢结构,外露式击锤,双动板机,复进簧套在枪管外,双排双进弹匣。在钢制套筒的左后方有一个三位置的保险/快慢机柄,为了在全自动射击时容易控制,aps手枪在握把内安装了一个插棒式弹簧缓冲器,并把套筒后坐行程延长到相当于马卡洛夫手枪弹长度的2倍,使理论射速降低到一分钟600发。固定片形准星安装在套筒前方,缺口式照门的射程可调,表尺刻度有25m、50m、100m和200m。 为了进一步增大射程和提高全自动射击时的散布精度,aps手枪采用了一种可驳接到手枪上充当枪托的硬壳式枪套,作枪套使用时可以通过腰带卡把枪套挂在腰上,也可以通过一根肩挂式背带挂在肩上;作枪托使用时,可以通过手枪握把尾端的引导槽驳接枪套,驳接枪套时也可能使用背带。早期的枪托式枪套是木制的,后来改用棕色的工程塑料。由于原来的枪托式枪套太笨重,现在俄罗斯特种部队也采用了一些轻便的“开顶式”战术枪套,但不能驳接成枪托。 全长枪长225mm驳接枪托长540mm 全枪宽34mm 全枪高149mm 空枪重(含弹匣)不含枪托1020g 含枪托1.58kg 全枪重(含实弹匣)1220g 枪管长140mm 枪口初速340m/s 瞄准基线长187.5mm 弹匣容量20rds 理论射速600rpm 战斗射速80rpm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m219式7.62mm机枪 概述 m219式7.62mm坦克机枪是m73式7.62mm机枪的改进型,主要解决m73式机枪故障率高的问题。改进型开始称为m73e1式,后称m73a1式,最后定名m219式。该枪目前是美军制式装备,主要装在坦克和各类装甲车上使用。 结构特点 m219式坦克机枪结构紧凑,外形体积小,动作可靠。 1.枪 同m73式一样,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并同时利用枪口一部分火药气体能量加速后坐。由于枪机较小并只做横向滑动,机匣长度短,枪外形体积较小。射击后,火药气体推动枪管、枪管节套、枪机共同后坐。在后坐一段行程后,枪机底部的滚轮在机匣的开闭锁曲线槽的作用下,向右移动,离开弹膛内的弹壳底部,实现开锁。该枪由于枪机不做前后运动,因此加有专门的抽壳机构,动作也比较复杂。 为消除m73式供弹/退壳机构的故障,m219式机枪将固定的抛壳挺改装在受弹器座下方,拉壳钩、推弹/取壳器及受弹器座等都作了重新设计,机匣内也增加了新的导槽,以改变抽、抛壳动作的定时性,减低故障率。 与m73式的另一不同之处是,该枪枪管节套不能互换使用。 2.瞄准装置 该枪没有瞄准装置,借助坦克或战车上的瞄准具射击。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制式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54m/s 有效射程----900m 理论射速----500~625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枪机横动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全枪长----889mm 枪身质量----14kg 配用弹种----北约7.62x51,mm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m219式7.62mm坦克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布朗式轻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风冷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30发 射速:500发/分 轻机枪首次出现是在一战的后期,当时的中型机枪普遍不能随步兵冲锋,这导致了德国mg08、英国lewis、美国布朗宁轻机枪的出现。在30年代,lewis被英国版的捷克zb26式轻机枪,即布朗式轻机枪取代。 该枪使用英国.303英寸弹药,最明显的特点是30发弯曲形弹夹从上方插入。由于它只有22.25磅重,一个人就可以使用,但通常一把枪配备两人,一人负责携带弹药和装弹。尽管它射速不高,但实战证明,它在各种环境下都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布朗式轻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马克i型重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水冷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250发 射速:450发/分 hirammaxim原是一个美国工程师,在十九世纪80年代移民英国。 第30章 1884年,maxim展示了他的新武器——第一个真正的机枪。以maxim的机枪为原型,vickers(一个英国武器制造商)生产了这种水冷式机枪,它成为英军在一战和二战中使用的标准中型机枪。 该枪使用了可快速更换的枪管和可容纳4公升水的钢制护套,这使它可以保持数小时连续射击,提供强大的火力。该枪性能可靠,使其得到广泛的使用。不过,和其它水冷式机枪一样,它重量过大,连三脚架在内重达38公斤;再水的重量和弹药使它很笨重,开火时移动不灵活。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马克i型重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g43通用机枪 这是hk公司最新的弹链供弹式机枪mg43的照片,它在2001年9月11-14日期间的在英国国际防务展上首次展出。这种新机枪为导气式原理,和fnmimini一样,只能进行全自动射击方式选择,向下抛壳。由于它有很多方面和fnmimini很类似,被形容为保守的设计,所以虽然是新枪,但不如同一展台上的g36受欢迎。mg43与fnmimini一同争夺英国国防部的轻机枪订单,但最终落败于fnmimini。不过德国国防军已经装备了mg43,据说已经正式命名为mg4。 全长1050 折叠枪托全长810 枪管长480 枪全高250 全宽90 空枪重8.55 射速800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g43通用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qjy88式通用机枪 qjy88式5.8mm通用机枪是5.8mm枪械系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步兵威力的一种武器。1999年7月设计定型,已经投入批量生产,陆续装备部队,替代67式等老式重机枪。 为确保通用机枪的射击威力,它使用5.8mm机枪弹,在必要时,也可使用步枪的5.8mm普通弹。5.8mm通用机枪配有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以确保通用机枪远距离的射击精度和夜间作战能力。该产品已完成设计定型,开始试制生产,将逐步装备部队,以代替过去沿用的老式重机枪。 5.8mm通用机枪的主要战术任务是歼灭1000m暴露的敌步兵,压制敌火力点。必要时,也可对低空飞行的敌机、直升机和伞兵进行射击。该枪弹箱容弹量大,可与枪身或枪架连接,保证机枪无论是在轻机枪状态还是在重机枪状态,均可随战士运动中射击。 口径:5.8毫米 全长:1151毫米(轻机枪) 1321毫米(重机枪) 枪管长:600毫米 全重:11.8千克 枪架重:4.2千克 初速:895米/秒 战斗射速:300发/分 有效射程:1000米 射界: 方向:左右各45度(平射) 360度(高射) 高低:-30度-10度(平射) 70度(高射) 弹箱容量:200发 枪弹:87式5.8毫米机枪弹点击察看图片链接:qjy88式通用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以色列加利尔轻机枪 加利尔5.56mm枪族于1973年起正式装备以色列陆军。此枪族包括突击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是以色列在前苏联ak-47式突击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中轻机枪即加利尔arm,它带有两脚架,选用的弹匣容量可达50发。以色列在成功研制出加利尔5.56mm枪族之后,又研制出发射北约弹的加利尔7.62mm枪族,其外形和5.56mm枪族极为相似,而且也是由上述3种枪组成。 结构特点:加利尔arm轻机枪具有结构简单、结实、特殊条件下动作可靠,精度好等优点。 枪身:该枪同枪族中其他成员一样,也分固定枪托型和折叠枪托型,可全自动或半自动射击,不用专门附件即能发射枪榴弹。它采用前苏联ak步枪的基本结构,即导气式工作原理和枪机回转闭锁。枪的零部件少,而且零部件之间间隙较大,可靠性、勤务性都很好。该枪的机匣上方配有枪提把,前护木为方形,便于手握。枪口装置具有消焰、制退双重作用。 瞄准装置:该枪前面有柱形准星,后面有翻转式觇孔照门,射程装定在0~300m,300~500m。 弹药:该枪发射北约5.56mm枪弹。 性能数据 (arm5.56mm轻机枪)口径----5.56mm 初速----980m/s 有效射程----600m 枪口动能----1725j 理论射速----650发/min 战斗射速 连发----105发/min 单发----4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50发 全枪长----970mm 枪管长----460mm 膛线----6条,右旋 全枪质量(含空弹匣)----4.3k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觇孔式 配用弹种----北约5.56x45,mm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以色列加利尔轻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qjz89式12.7毫米机枪 qjz89式12.7毫米重机枪系统以平射为主,用以杀伤敌集群目标,压制轻型武器火力点,毁伤轻型装甲目标;必要时,它还可实施高射,对武装直升机等低空目标进行射击。该系统由重机枪、白光瞄准镜、微光瞄准镜、穿爆燃弹和穿燃弹曳等组成。 该枪首次采用枪管短后坐-导气式混合式自动原理;机头回转闭锁机构,供弹系统采用环型杠杆传动机构;枪架采用球形铰链结构;配有白光瞄准镜和微光瞄准镜 口径:12.7毫米 全长:1192毫米 枪管长:1003毫米 全重:26.5千克 枪身重:17.5千克 枪架重:8.5千克 初速:825米/秒 理论射速:450-600发/分 有效射程:1500米 弹箱容量:50发 枪弹:54式12.7毫米枪弹 84式脱壳穿甲弹 89式穿甲燃烧曳光弹 89式穿甲爆炸燃烧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qjz89式12.7毫米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57式重机枪 57式7.62毫米重机枪是仿制前苏联sgm中型机枪,1957年生产定型,大量装备部队,后被67式轻重两用机枪取代。 57式重机枪战斗性能和结构大部分与53式重机枪相同,不同主要有:枪架为框型轮架,65年改成三脚架;枪管比53式长2毫米,且外部有纵向散热槽等。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二次供弹,实施连发射击。 性能: 口径:7.62毫米 全长:1500毫米 枪管长:722毫米 瞄准基线长:670毫米 全重:29千克 枪身重:14.5千克 枪架重:14.5千克 初速:865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战斗射速:300发/分 有效射程:1000米 弹箱容量:250发 枪弹:53式枪弹,7.62*54毫米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57式重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勃朗宁m2hb式大口径机枪 概述 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大口径机枪研制工作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于1921年正式定型,当时称为m1921式12.7mm机枪。 第31章 m1921式机枪实际是在老的m1917式7.62mm口径基础上放大设计的,由于保留了水冷式枪管结构,全枪非常笨重。后来美国对m1921式进行了改进设计,研制了质量小、带气冷枪管的m2式机枪。战场使用发现,m2式机枪枪管较薄,难于适应持续射击,因此美国于1933年又研制出了带重枪管的m2式机枪,称为m2hb式。 m2hb式机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口径机枪之一,目前有50多个国家装备,而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使用它。 美国军队除装备带三脚架的m2hb式机枪外,还将它配装在轻型吉普车和步兵战车上,作地面支援武器使用,也作坦克上的并列机枪使用。 结构特点 m2hb式大口径机枪威力大,精度好,动作可靠。缺点是质量大,射速低。 1.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结构独特。射击时,随着弹头沿枪管向前运动,在膛内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枪管和枪机同时后坐。弹头飞出枪口后,闭锁卡铁离开楔闩上的闭锁支承面,其两侧的销轴被定型板上的开锁斜面压下,于是整个闭锁卡铁脱离枪机下的闭锁槽,枪机开锁。随后,枪管节套猛撞内设的钩形加速子,加速子上端撞击枪机尾部,加速枪机后坐。该枪设有液压缓冲机构,枪管和节套后坐时,液压缓冲器的活塞被推向后,压缩缓冲器管内的油液,使其从活塞四周的油管内壁之间的缝隙向前逸出,对后坐产生缓冲作用。 枪机复进时,枪机尾部的凸起撞击加速子上端使其向前回转,加速子释放液压缓冲器簧,推动枪管和节套复进。闭锁卡铁在楔闩上的闭锁斜面的作用下强制上抬,进入枪机下的闭锁槽中,枪机闭锁。 该枪采用单程输弹、双程进弹的供弹机构,拨弹杆尾端的导柱卡入枪机顶部的曲线槽内,当枪机做往复运动时,实现供弹动作。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简单的片状准星和立框式表尺,准星和表尺都安置在机匣上。 3.弹药 该枪发射12.7mm枪弹,包括普通弹、穿甲弹、穿甲燃烧弹和训练弹。 性能数据 口径----12.7mm 初速----893m/s 表尺射程----1800m 有效射程----1650m 枪口动能----18300j 理论射速----450~60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闭锁卡铁起落式 供弹方式----可散弹链 容弹量----110发 全枪长----1653mm 枪管长----1143mm 膛线----8条,右旋,缠距381mm 全枪质量----38.2kg 枪管质量----12.7kg 供弹具质量(含发弹,不含弹箱)----14.1kg 瞄准装置 准星----片状 照门----缺口式 瞄准基线长----510mm 配用弹种----m2式12.7x99,mm枪弹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勃朗宁m1917a1式机枪 概述 勃朗宁m1917a1式7.62mm机枪是一种老的水冷式重机枪,设计者是著名的美国枪械师j.m.勃朗宁。1910年,在美国犹他州展出了第一挺样枪。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枪于1917年投入生产,到1918年共生产56608挺。1936年,对原枪进行了改进,正式定名为1917a1式。后来又对1917a1式进行多次改进,型号有m1919a4式、m1919a6式等。 结构特点 勃朗宁机枪火力猛,动作可靠,但比较笨重。 1.枪 该枪采用勃朗宁的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卡铁起落式闭锁机构,整个机构比较复杂。机匣呈长方体结构,内装自动机构组件。射击后,火药气体作用于弹壳底部,推动枪机和枪管一同后坐8mm。随后,机匣中的两个开锁斜面同时下压闭锁卡铁两侧销轴,迫使闭锁卡铁滑出枪机下部的闭锁槽,于是枪机开锁,脱离枪管和节套,单独后坐。开锁后,枪管和节套在后坐中猛击旋转式加速杆,加速杆上端撞击枪机下面的突出部,在加速枪机后坐的同时,减慢枪管后坐速度。枪机在后坐、复进过程中,完成一系列抛壳、供弹等动作。 该枪采用弹带供弹,利用枪机后坐能量带动拨弹机构运动。 该枪枪管可在节套中拧进或拧出,以调整弹底间隙。枪管外套有可容3.3l水的套筒,以冷却枪管。该枪还配有1917a3式三脚架。 2.瞄准装置 该枪准星为片状,可做横向调整;表尺为立框式,可修正风偏。 3.弹药 该枪发射m1式或m2式7.62mm枪弹。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m85式装甲战车机枪 概述 美m85式12.7mm装甲战车机枪由美国科基斯维尔航空公司研制,最初称为t175e2式机枪。目前该枪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主要装在战车炮塔上使用,也可在地面上装在三脚架上射击。现装备美国及其他国家军队。 结构特点 m85式机枪在结构上比m2hb式勃朗宁机枪短而轻便,可手动击发或电击发射击。 1.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由于枪机和枪管节套锁在一起,击发后,枪机、枪管一同后坐,待枪管撞击到加速杆,此杆开始回转,撞击枪机框快速后坐,枪机框后坐中又迫使枪机闭锁凸起从枪管节套内的闭锁槽中脱离出来,实现开锁。然后枪机/枪机框共同后坐,实现抽壳、抛壳等一系列自动动作。 该枪有一个射速选择柄。当转向低射速时,枪机运动就能碰到减速杆,减速杆带动转鼓转动,阻铁使枪机、枪机框上抬,并暂停在后方。当转鼓转到一定程度,在簧力作用下又回转,并带动减速杆收回,解脱枪机/枪机框,使其继续向前运动,这样可使射速降至400发/min。 该枪采用可散弹链,可以手动击发,也可电动击发。 2.瞄准装置 该枪本身不带瞄准装置。 3.弹药 该枪发射m2式12.7mm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12.7mm 初速----866m/s 表尺射程----1800m 有效射程----1000m 理论射速 高射速----1050发/min 低射速----400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供弹方式----可散弹链 发射方式----连发 全枪长----1384mm 枪管长----914mm 全枪质量(不含弹链)----27.9kg 配用弹种----m2式12.7x99,mm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m85式12.7mm装甲战车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73式7.62mm坦克机枪 概述 m73式7.62mm坦克机枪原称t197e2式,是美国继m14式步枪、m60式机枪后定型的第三种发射北约7.62mm枪弹的制式枪。该枪由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研制,通用电气公司生产,当时用于取代m1919a4式、m1919a4e1式以及m37式老式车载机枪。后来曾对m73式进行过改进,出现过m73c式和m73e1式。 结构特点 m73式7.62mm坦克机枪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1.枪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借助火药气体推动枪机、枪管后坐。枪管口部有助推装置,能够利用火药气体加速枪管后坐。为节省空间,该枪枪机很小,在后坐开锁时不纵向滑动,而是滑向机匣右侧,这就缩短了机匣长度。由于枪机横向运动,因此它的推弹入膛、抽壳、抛壳动作是由专门机构完成的。 该枪既可左侧供弹,也可右侧供弹,可以手动击发或电动击发。它的枪管更换比较特别,卸枪管时,需要把机匣扳向左侧或右侧(枪管护筒半永久性地固定于坦克上),然后向后拉出枪管。 该枪也可架在m132式三脚架上作为地面机枪使用。 第32章 2.瞄准装置 该枪本身没有瞄准具,借助坦克上的瞄准具瞄准射击。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54m/s 有效射程----900m 枪口动能----3540j 理论射速----500~625发/min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闭锁方式----枪机横动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全枪长----889mm 枪管长----559mm 膛线----4条,右旋,缠距305mm 枪身质量----14kg 枪管质量----2.4kg 配用弹种----北约7.62x51,mm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73式7.62mm坦克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阿雷斯5.56mm轻机枪 概述 阿雷斯5.56mm轻机枪是美国阿雷斯公司以斯通纳63式步枪为基础研制的。现已小批试生产。 结构特点 1.枪 阿雷斯机枪结构类似斯通纳63式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在某些结构上还吸取m60式、m249式机枪和m16式步枪的优点。其特点是导气装置在枪管下方,全枪零件很少,武器质量小,动作可靠。它的许多零部件都是用不锈钢、铝等防锈材料制成的。武器分解、结合非常方便,不需任何工具。 该枪可用弹匣或弹链供弹,去掉两脚架和更换枪管后,可快速变成一支突击步枪。 2.瞄准装置 该枪前端有带防护罩的柱形准星,后端有带觇孔式照门的表尺。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5.56mm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5.56mm 初速----945m/s 理论射速----60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或弹匣 全枪长 枪托位出----1073mm 枪托缩回----971mm 枪管长----550mm 全枪质量 含两脚架,不含弹链或弹匣----5.47kg 含100发弹,不含两脚架----6.32kg 瞄准装置 准星----柱形 照门----觇孔式 配用弹种----北约5.56x45,mm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阿雷斯5.56mm轻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阿雷斯7.62mm外动力机枪 概述 阿雷斯7.62mm机枪是美国阿雷斯公司近些年研制的电动射击武器,主要用作装甲车辆的辅助武器,适合装在现有同轴机枪的架座上使用。目前研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结构特点 阿雷斯外动力机枪结构比较简单、可靠,外形体积小,质量小。 1.枪 该枪系借助外部电源(18~32v)驱动凸轮机构,由此带动枪机完成各种自动动作。其优点是枪身外形体积和质量小,适用于小型炮塔,而且通过改变外部电源的能量来调整武器射速。该枪枪管可以快速更换,可选择从左方或右方供弹;使用普通的可散弹链,射击后空弹链从供弹槽下退出,空弹壳从机匣上方抛出。 该枪在没有外部电源情况下,还可手摇曲柄进行发射,每摇两圈发射一发枪弹。 2.瞄准装置 该枪本身没有瞄准装置,借助装甲车辆上的瞄准具瞄准射击。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理论射速----可在650发/min范围内调整 发射方式----连发 供弹方式----弹链 全枪长----808mm 枪管长----597mm 全枪质量----12.5kg 枪管质量----2.36kg 配用弹种----北约7.62x51,mm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阿雷斯7.62mm外动力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ex-34式7.62mm链式机枪 概述 ex-34式7.62mm机枪是链式枪炮系列中口径最小的,主要装在装甲车或直升机上作同轴武器使用。该枪目前已经准备装在英国主战坦克和所有未来战斗车辆上,也装在hgs-55式直升机上。此外,加拿大、肯尼亚和哥伦比亚也有少量装备。 结构特点 ex-34式链式机枪结构紧凑,质量小,可靠性和维修性能好。 1.枪 该枪采用外部能源(0.22kw)驱动的链式传动原理,旋转闭锁机构闭锁,弹链供弹。枪管可以快速更换,时间只需10s,而且更换时,不用移动弹链。 该枪的改进型具有自动气冷枪管机构,即在枪管外套一全枪管长度的套筒,其喷管系统可使空气向前流过枪管套筒以达到冷却枪管的目的,同时还可起到排烟作用。由于该枪主要作车载机枪,故采用前方抛壳方式。 2.瞄准装置 该枪本身没有瞄准具,借助装甲车辆上的瞄准具瞄准射击。 3.弹药 该枪发射北约7.62mm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7.62mm 初速----856m/s 理论射速----570发/min 供弹方式----弹链 发射方式----连发 全枪长----940mm 枪管长----559mm 全枪质量(不含弹链)----13.70kg 配用弹种----北约7.62mmx51,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ex-34式7.62mm链式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米尼岗”m134型速射机枪 美国陆军型号称为m134型速射机枪格林(gatling)7.62毫米弹药速射机枪(minigun)用途广泛,美国空军型号称为gau-2b/a型,美国海军型号称为gau-17/a型。目前,这种速射机枪最高射速高达6,000发/每分钟,被称为世界上射速最快的机枪。该机枪于60年代初,原通用电气公司(现为洛克希德·马丁军械系统公司)在机载m61al“火神”6管速射机炮上发展而成,系列口径从5.56毫米(0.223英寸)一直到25毫米(1.0英寸)。最初美国空军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发展出7.62毫米口径6管gau-2型航空机枪,采 用电力驱动,由一名乘员操作,用于美国空军的轻型飞机和直升飞机上,极高的射速威力惊人,并曾在越南战争期间广泛使用。 美国空军的gau-2b/a型速射机枪,美国陆军和美国海军改装后也大量采用。在最近几年中,美国海军已经开始使用gau-17/a型来替换服役时间较长的各型25毫米(1.0英寸)链式弹药机枪和0.50英寸口径重机枪。美国陆军的m134型能非常容易的改进用来射击其它的较小口径弹药,像是xm214型5.56毫米“袖珍型-速射机枪”。 具体结构方面以美国陆军m134型速射机枪为例,采用回转联动装置,组件包括一台驱动电机,六个枪机部件,六个可移动的枪机轨道,枪管套管部件,后部枪支架,六根枪管,枪管夹持部件,保险部分,套管盖和二个快速释放销。因为转动部分在固定套管盖内,枪机部件和套管盖主凸轮轨道随动,引起枪机部件随着移动轨道往复移动,击发弹药。每个枪管被固定安装在枪管夹具部件中和枪机部件成一直线,在一台电机驱动下转动。基本尺寸:长度29.5英寸,重量35磅,有效射程1,500米。该机枪若以6,000发/分钟射速在l秒钟内水平面±45度扫射,则在200米距离上每间隔3.14米,便命中一发子弹。 第33章 采用北约组织的7.62毫米口径标准弹药,包括m59、m80实心弹(bali)、m60高能试验弹(hp)、m6l穿甲弹(ap)、m62曳光弹、m63训练弹。m134型可靠性(mrbf)为250,000发,寿命600,000发,每根枪管寿命l0,000发,散布为6.5密位(80%的命中数)。 美国海军gau-17/a型在uh-1n、h-3和h-60型直升飞机上使用,现在提供给机组人员使用的是2000/4000发/每分钟两种可选择射击速率。在uh-1n配置中,速射机枪能在直升飞机前部固定并且被飞行员遥控射击。gau-17/a型速射机枪系统组成的部件由电缆、机枪驱动电机、一个mau-201/a或一个mau-56进弹机,可弯曲的弹药馈给滑槽和一个弹药存储系统。弹药存储系统有4,000发链装7.62毫米待发弹药的备弹能力。 美国陆军m134型“速射机枪”系列的m21、m27、xm50和emersonmini-tat被用于uh-1、oh-6a和oh-58a型直升飞机上使用;xm18e1、m28和xm64在ah-1g和modah-1s直升飞机上使用;xm53在ah-56a直升飞机上使用。m134还在美国陆军和美国空军的广泛范围多种轻型固定翼飞机和一定数目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飞机上使用。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米尼岗”m134型速射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55式坦克机枪 55式7.62毫米坦克机枪是仿制前苏联的dpm机枪,1955年定型。 该枪是在53式轻机枪的基础上,为满足车载使用的需要改进而成的,其主要结构与53式轻机枪,只是弹盘、发射机构、枪尾和瞄准机构有较大变化,并配有光学瞄准镜。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片撑开式闭锁方式,63发弹盘供弹,仅能进行连发射击。 口径:7.62毫米 全长:1138毫米 枪管长:605毫米 瞄准基线长:445毫米 全重:8.6千克 初速:840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战斗射速:100发/分 有效射程:400米 弹盘容量:63发 枪弹:53式枪弹 7.62*54毫米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55式坦克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54式高射机枪 54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仿制前苏联德什卡m36/46式高射机枪,1954年生产定型,曾大量装备部队,后被77式高射机枪取代。 54式高射机枪装备后,进行了多处改进:去掉原枪管上的散热片;在枪管上增设提把,便于枪管更换;重新设计了轻型三脚架,取消防盾和两个轮子,重量从127.5千克减少到53千克,并定名为65式高射机枪枪架;高射瞄准镜增加了副尺,使瞄准范围扩大了一倍,并取消了“两用测距尺”,改用望远镜测距。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片闭锁方式,一次供弹,70发开式弹链节/箱供弹,实施连发射击;采用柱形准星,半圆形照门,立框式标尺。 口径:12.7毫米 全长:2328毫米 枪身长:1342毫米 瞄准基线长:1113毫米 全重:93千克 枪身重:33千克 枪架重:53千克 初速:830-850米/秒 理论射速:540-600发/分 战斗射速:80发/分 有效射程:1600米(高射) 1500米(平射) 弹箱容量:70发 枪弹:54式枪弹 12.7*108毫米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54式高射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77式高射机枪 77式12.7毫米高射机枪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射机枪,1977年设计定型,1980年生产定型,大量装备部队。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气管直吹式导气装置;短闭锁片强制闭锁和滑脱开锁式闭锁机构;采用卡将机身与枪架连接;采用60发开式弹链节/箱供弹,实施连发射击;平射瞄准具为准星照门式,立框式标尺,高射瞄准镜为间易光学缩影环形瞄准镜,放大倍率为2倍。 口径:12.7毫米 全长:2150毫米 枪身长:1605毫米 瞄准基线长:953毫米 全重:56.1千克 枪身重:21.3千克 枪架重:28.3千克 初速:810-825米/秒 理论射速:650-750发/分 战斗射速:60发/分 有效射程:1600米(高射) 800米(平射) 弹箱容量:60发 枪弹:54式枪弹 12.7*108毫米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77式高射机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bolt,frontlug,boltaction) 弹匣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表尺照门,山字形准星 口径:6.5x50mmsr 枪管长度:79.7cm 枪重:3.95kg. 相容性:三八式短铳、三八式骑铳、四四式骑铳。 制造厂:名古屋造兵厂 制造年代:1935年~1938年间 三八式步枪是由有(土反)(arisaka)成章上校领导下,在东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厂,由南部(nambu)骐次郎少校设计完成。其设计改良自毛瑟步枪,但是其枪栓及节套均大为简化。其正式名称为三十八年式步兵铳。后来稍事更改,在1939年推出了九九式,最大的差异为改用7.7mm无底缘子弹,但基本设计仍然相同,是日本军队近四十年的主要步兵武器。 子弹为日本自行发展的6.5x50mm、半有边子弹,定型于明治30年,称为30年铳弹。其刺刀也是明治30年定型,称为30年式铳剑 三八式步枪在中国并不陌生,除了侵华日军使用之外,在清末民初便大量由日本进口,山西军人实习工厂并大量生产。抗日时期,也是敌后的中共游击队的主要武器。由于中共宣传游击队抗日的功绩,因此三八式也水涨船高,几乎达到神话的地步。 三八式的优点在于其构造简单,容易维护。子弹后座力小,因此不易使射击者心生恐惧。其出膛初速用139grain的全包裹子弹为762m/s,中正式使用154grain的全包裹子弹为810m/s,其杀伤力、抗风性能均较差。至于其精准的程度,与中正式比较,在相同条件下,并没有太大的差异。但是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后座力大小在缺少训练和经验的士兵身上,可能是射击好坏的一个决定因素。 除了中国之外,泰国、芬兰、甚至英国都曾经或多或少的采购过三八步枪。中国在二次大战大战结束后,接收了大批在华日军的武器,因此在国共战争中,仍是一项主要武器。中共并在韩战中大量使用,后来配备给了民兵。台湾在70年代末期,高中军训课仍有使用三八式的。 本枪为名古屋(nagoya)造兵厂在1930年代中期生产,其天皇徽记并未被磨去,但是印上了一个小圈,这表示不再属于日本皇军,可能是学校训练用枪。本枪的前一主人将全枪重新烤蓝,因此虽大失收藏价值,却有如新枪一般。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三八式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七七式步枪 七七式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bolt,frontlug,boltaction) 弹匣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口径:7.92x57mm 枪管长度:23” 枪重:4.08kg. 相容性:mauserstandardmodell 制造厂:浙江铁工厂 制造年代:1938年~1941年间 浙江省省主席黄绍□,1938年1月在浙江丽水大港头成立浙江铁工厂。 第34章 制造步枪,轻机枪,手榴弹及迫击炮等轻武器,以武装其省属自卫团队。 浙铁生产的武器都以『七七』为名,其步枪以中正式为蓝本。本枪的枪托上印有『河南民兵』字样,因此可能为中共的民兵使用过一段日子。 其上护木可能是后来所换,已与原来仅止于照门之前不同。枪匣下侧尚可见工具痕迹,战争时期难免从简,而且以地方资源,能量产唯妙唯肖的毛瑟步枪,殊属不易。 本枪之枪栓经分解后发现,原来是『东三省兵工厂』所制的13式步枪之枪栓。这是意外收获,『七七式』当然不用此种枪栓,不知是何时何人将其拼凑在一起。其拉柄头为橄榄形,撞针弹簧在撞针内,是日式步枪特色。 中正式步枪阅兵用的背带钩和护弓前的背带环孔,均已舍去,准星前的斜坡,刻有交错纹路,想来是用来防止反光影响瞄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七七式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中正式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bolt,frontlug,boltaction) 弹匣容量:内藏式弹仓,4发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口径:7.92x57mm 枪管长度:23” 枪重: 相容性:mauserstandardmodell 制造厂:河南巩县兵工厂 制造年代:1935年9月 中正式步枪是近代中国,不断尝试将步枪制度化,第一次得到了一些成就.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军队国家化,中央军的建立,慢慢的有了些成果. 巩县兵工厂从1935年初,就开始小量试产中正式步枪,大约从七月起,开始量产.本枪序号3157.属于最早的一批.同时,也可以推测,当时月产最多不过是八九百枝. 令人很惊讶的是,本枪采用了二段式的枪托.但没有接榫,只是用胶黏住,然后在枪托底板再用螺丝锁住.这种作法是日本人所发明的,据说原因是节省木料,而且增加枪托底部的强度.但是时日一久,接着处必定裂开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中正式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汉式(汉阳造)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双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bolt,opposingfrontlockinglugs,boltaction) 弹匣容量:外露单排弹仓,5发,曼里夏式弹□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口径:7.92mmx57 枪管长度:29.13‘ 枪重:4.14kg 相容性:missionrifle 制造厂:兵工署第21工厂 制造年代:1941 从1895年开始,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本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 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抗战时其步枪厂于1938年交与21厂,因此从1939年至1944年生产的汉阳造在枪匣上印有□字厂徽及『汉式』字样。 汉阳造与88式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去除了枪管的套筒,以上护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护箍下方,其他则参考了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 由于生产时间长远,民初中国所有的战役此枪几乎无役不与,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在内。根据当年在新军第八镇(师)21标一个士兵的回忆,当年第八镇的步枪全部是汉阳兵工厂出产。因此,1911年10月10日晚上,程定国所开的第一枪,用的应该是汉阳造,由此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 本枪为21厂于1941年生产,因此可能历经抗战,国共之战,甚至可能远征过韩国,曾与美军对垒。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作业原理:倾斜式枪栓闭锁,长冲程瓦斯推捍(rotatingbolt,longstrokegaspistonrod)半自动 弹匣容量:固定式10发或插入式弹匣10、20、30、40发 瞄准具:表尺照门,针状准星 口径:7.62x39mmm1943 枪管长度:521mm 枪重:3.85kg 相容性:sks 制造厂:406厂,norinco(northernindustriesco.,china)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出口 制造年代:1973 sks是由希曼诺夫(sergeigavrilovichsimonov)所设计,二次大战时,他在土拉兵工厂(t)工作,发展出了14.5x114mm的ptrs反坦克枪,随後他将该枪缩小,制成了7.62x54r的sks41及7.62x39sks45,该枪采用倾斜式枪栓。 1945年苏联正式采用,定名为7.62希曼诺夫半自动卡宾枪(7.62samozaryadnyikarabinsisyemisimonovaobrazets1945g),简称为sks45,取代了svt40。土拉兵工厂在1949年正式量产,1955年停产。中国於1956年接受俄国技师的指导,同时生产56式冲锋枪(ak-47)及56式半自动步枪,此後虽试产过63式,由於文革时期生产质量不一致,不了了之,56半一直用到80年初。 在80年代美国大幅进口中国的枪械时,有一部份印有五六式、公安等字样,是极早期的一批。後来进口的,品质也较差,价钱极低,曾经有一阵子一把只卖$70。 另一把是南斯拉夫(南联、yugovia)的m59/66,这一型有固定的枪榴弹发射器,以往极为少见,2002年中起,突然在美国市场大量出现,全新的一把只卖一百多元而已。 sks的设计相当好,简单耐用,冷战时的各共产国家多有生产,不过又是一句老话,生不逢时,其名声都给ak-47给盖过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五六式半自动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二式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bolt,frontlug,boltaction) 弹匣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 瞄准具:表尺照门,山字形准星 口径:7.7x58mm 枪管长度:59cm 枪重:4.035kg. 相容性:九九式短铳、九九式骑铳。 制造厂:名古屋(nagoya)造兵厂。 制造年代:1944年左右 1940年开始,德国协助日本陆军建立了伞兵部队,日人称之为『挺身落下伞部队』。随即开始找寻一种适合的武器,由於日军不相信冲锋枪,因此只在手上所有的几种制式步枪上打转,先後测试过折叠式枪托的三八式卡宾枪、旋入枪管的九九式步枪,均不合用。一直到一九四三年才采用了基於九九式步枪发展出来的拆卸式步枪-二式小铳。这也是骇人聪闻,据堂主所知,前无古人的,第一把可以轻易的拆卸成二段的量产军用步枪,。 日人喜欢钻牛角尖,由此可见,拆卸式枪械,不但生产困难,并有许多技术上的问题须要克服。况且,伞兵的任务多是深入敌方控制地区,已经不可能有重武器支援,再来个拉一发打一发的步枪,岂不是驱民於渊? 第35章 该型枪枝仅在名古屋造兵厂生产,估计日本在最後的两年中,一共生产了22,000枝二式步枪。 二式步枪的前後段用一根插销固定,插入後,可以旋紧。插销与枪管部下方的卡榫楔合,达成固定的目的。要分解时,只要将插销旋松拉出,前段即可向前抽出分离。其照门有对空射击横杆。本枪状况十分良好,只缺防尘盖,其他序号、组装号、菊花徽都吻合完整。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二式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前苏联制ak-47 卡拉什尼柯夫是苏联著名的枪械设计师,自50年代以来,他所设计的ak系列步枪,包括ak—47、akm和ak—74自动步枪不但一直是苏军及华约国家军队的制式装备,而且还风靡了整个世界。有许多国家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大量购买和仿制该系列枪支。据保守估计,全世界约有2亿支ak系列枪支。ak—47卡氏系列自动步枪中最重要的枪型是ak—47自动步枪,它是苏联陆海空军目前的制式装备。多数共产党国家都装备和生产这种步枪。该枪分固定枪托和折叠枪托两种造型。 其最大特点是结实、可靠及使用方便。据说,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士兵,常常在捡起越南游击队丢下的ak—47步枪后,便扔掉自己所携带的m16步枪,使用起ak—47来。另外,一支ak—47售价只有230美元,而m16a1单价却达565美元。 主要性能: 口径:7.62毫米; 工作原理:气动式,选择射击;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弹匣容弹量:30发; 枪长:(枪托打开)869毫米; 枪重:4.3公斤 有效射程:300米; 战斗射速:600发/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ak-47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1步枪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容量:8发 m1步枪,又称garand步枪,是美国步兵的标准配置步枪。以它的发明者johnc.garand的名字命名。它是第一种在战场是广泛使用的半自动步枪。尽管它在1936年就被军队采用,直到1943年一直是供应不足,但到战争结束时,它的产量却超过了4百万支。m1步枪易于分解和清洁,它的口径、弹丸速度和半自动性能的结合提供了优于其它步枪的火力。它唯一的缺点就是弹夹重新装弹很困难。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1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1卡宾枪 工作方式:m1和m1a1:半自动 m2:半自动、全自动 口径:.30英寸(7.62mm) 弹夹容量:15和30发两种 m1卡宾枪是针对德国的闪击战而发展起来的。机械化师和空降部队运用向美国人表明混合防御工事和静态的前线已经过时。闪击战意味着后方的人员可能会发现他们在几乎没有警告的情况下遭到了进攻。需要一支轻便的步枪来取代制式手枪,m1卡宾枪就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它广泛的用途,到战争结束时,已生产了超过6百万支。该枪比手枪易于掌握,在中长距离上比重机枪更有效,并且非常适于作为轻便武器装备给迫击炮、重机枪和火箭炮分队。m1a1是m1的变型,有可折叠的枪托,是特别为伞兵设计的。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1卡宾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 准确地说,斯普林菲尔德m19037.62mm步枪是在1903年6月19日被批准作为美军制式装备的。这支走过百年岁月的“老枪”沐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亲历了无数次战火硝烟。它是美国士兵的最爱,这为它挣得了最长的服役记录。早期的美海军陆战队也曾使用它。 这支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步枪也被改进用于执行特别任务,比如在堑壕内远距离精确射击,在深邃的丛林作战;发射枪榴弹,或用作狙击步枪。 它的附件也是五花八门,有刺刀、背带、光学瞄准镜、榴弹发射器、消声器等等。 在装备后的许多年内,m1903步枪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军用步枪。斯普林菲尔德和岩岛兵工厂选用特种钢和上等胡桃木经过严格的加工工序制造m1903,堪称精良。即使在战时原材料缺乏、由经验不多的工厂制造的情况下,m1903步枪依旧性能稳定,其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射击精度和机构动作可靠性保持良好。比如在二战中生产的m1903a3,当时为了能及时供应前方,制造时大量采用冲压件以及简单的两条膛线的枪膛。即使这样的产品,在战争中,其使用效果并不比战前精密制造的各种型号差。 在m1903步枪正式装备美军海陆空部队100年后的今天,它仍然在部队服役。美国海军训练队使用的就是配白色背带的m1903步枪,其金属部件作了镀铬处理,枪托也上了漆,使得这支“老枪”看起来“英姿勃发”。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ak-90运动步枪 mak-90的意思是指“ak-1990改进型”(modifiedak-1990),实际上是56式冲锋枪的post-ban版,由于美国在1989年禁止进口的ak拥有如下几个特征:手枪形握把、折叠枪托、刺刀座和枪口装置,受这种规定影响,北方工业公司的各种ak都不能再出口到美国,因此北方工业公司便顺应潮流地推出了这种采用运动步枪枪托、取消枪口装置、取消连发功能、配有5发容量小弹匣的mak-90。 不过由于枪的零配件都有pre-ban和post-ban之分,因此在北美有些人购买了这种运动型的ak后,换上一个小握把甚至折叠枪托,再购买pre-ban的弹匣甚至弹鼓,照样玩得爽。难怪郑三炮说美国的禁枪法案都是“政客们酒后或嫖后在墙上画道的结果”。不过在1998年起北方工业的枪械已经全面禁止进口到美国了,因此现在北美市场上销售的mak-90却又成了pre-ban了。 口径:7.62x39mm或5.56x45mm 全长:892mm 枪管长:415mm 枪口初速:710m/s 弹匣容量:5rds 空枪重:3745g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ak-90运动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北方工业ak 卡拉斯尼柯夫在接受历史频道采访时曾说过,中国人将ak带到世界各地,却没交过一分钱的专利费。多年来,中国生产的56式冲锋枪及其衍生型出口到世界各地,这些“中国ak”以其价廉物美的特点受到青睐。在北美的民间市场,国产的ak通常都被称为北方工业ak(norincoak),事实上国产武器在北美市场都被称为norinco。 由于美国在1989年立法禁止进口到美国的ak具有所谓的突击武器的特征,因此现在这些国产ak都是在法律生效前就进口到美国的,美国人称之为pre-ban,即法律生效前的枪械。北方工业在1990年向美国出口不具有突击武器特征的ak——mak90,像这种法律生效后的枪械就称之为post-ban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北方工业ak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毛瑟1898式步枪 工作方式:非自动 口径:7.92mm 弹夹:5发 毛瑟1898式步枪是二十世纪初大多数步枪的原型,包括美国的springfield1903式步枪。 第36章 它使用的7.92mm毛瑟弹从1888年开始生产一直到今天仍在使用。该枪性能优越、工作非常可靠,它和它的变形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被德军广泛用。karabiner98 型卡宾枪比标准的98式短6英寸,在二战中,装备了大多数德军部队。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毛瑟1898式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86式自动步枪 86s是我国为适应国外民用枪市场的需求,在国产7.62毫米56式冲锋枪的基础上研制的一种半自动步枪,其外观与国产56式冲锋枪迥然不同,所以有人认为它是我国新研制的一种步枪,其实,86s的“内脏”部分与56式冲锋枪基本相同,各项性能指标也大同小异,只是不能连发射击而已。 独特的无托型外观 作为一种民用外贸型步枪,86s在外观设计上采用了目前国际上广为流行的无托结构。与56式冲锋枪相比,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86s将传统的枪托前移至机匣处,包络住整个机匣后部和发射机构,使自动机能在枪托内运动,从而保证了枪管在长度不减的情况下,全枪长比56式冲锋枪缩短约25%,外观显得短而粗。 86s的枪管与56式冲锋枪的枪管一样长(均为415毫米),但全枪长只有663毫米,比56式冲锋枪刺刀折叠时还短211毫米。 86s的机匣上部增加了提把,方便了携行。同时将瞄准具置于提把上,有利于瞄准射击。而且在提把上有光学瞄具导轨,便于加装光学瞄具。 拉机柄安排在机匣上方、提把以下,左右手均可操作。 机匣前部下方安装了可以向前折叠的小握把。小握把支撑地面时,可以提高步枪的射击稳定性。 机匣后下方有一个掏空的形似折叠金属枪托的斜撑,便于射手抵肩射击。必要时也可打开斜撑,作枪托用。弹匣有两种,一种为容弹20发的直弹匣,另一种为容弹30发的弧形弹匣。 枪口部有刺刀座,必要时可以安上刺刀进行格斗。刺刀未装在枪上时,可以当匕首用。 基本性能与结构 86s发射7.62x39毫米枪弹,采用单发发射方式,初速710米/秒,有效射程400米,弹匣容弹20或30发,空枪重3.6干克。 86s的机匣部件由枪管座、机匣体、尾座、保险部件与护手等主要零(部)件组成。回转式刚性闭锁机构主要由枪闩、枪管、枪管座(机匣)等构成。 枪闩头部有左右对称的闭锁凸耳。凸耳上有螺距为3毫米的闭锁螺旋面。 弹匣主要由弹区身,托弹板,托弹簧,托弹盖,左、右口板和前、后扣板等组成。 击发发射机构主要由击锤、击锤簧、击针、扳机、阻铁、击发机构轴和保险部件等组成。 保险机构有安全保险和到位保险两种。击发机构采用回转式击锤。 当然,86s也有一些不足,如横向尺寸大,难握持,射弹口径偏大等。但86s步枪的结构紧凑,储存和运输便利,对枪械收藏和狩猎爱好者极具诱惑力。 主要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长:663毫米 枪管长:415毫米 枪宽:49毫米 全重:3.75千克 初速:710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400米 弹匣容量:15发或30发 枪弹:56式7.62毫米枪弹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闩回转 发射方式:单发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86式自动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柯尔特先进战斗步枪 概述 1982年,美国陆军开始突施先进战斗步枪计划,由柯尔特公司与奥林公司合作研制的先进战斗步枪是4种先进战斗步枪方案之一。1989年初参加了在美国阿伯丁试验场进行的安全和工程试验,1990年又在该试验场作进一步试验。后来,随着美国先进战斗步枪计划的结束,该枪的研制也就自然停止。 结构特点 柯尔特5.56mm先进战斗步枪实际是在m16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其中部分零件取自m16a2式步枪。与m16式步枪不同的是人机工程设计更加合理,且发射铜壳双头弹。 1.枪 该枪继承了m16a2式步枪的导气系统和回转枪机,利用机头上的闭锁突笋与枪管节套上的闭锁槽实现闭锁。枪上有先进的枪口制退/补偿器和消焰器,可以有效地抑制枪口跳动和减小后坐。下机匣安装有润滑弹簧缓冲组件,用以控制连发射击的理论射速和减小后坐。与m16a2式步枪相比,柯尔特先进战斗步枪的后坐力减小了约40%。 该枪的击发机构与m16a2式步枪一样,具有保险、单发和连发射击3个位置,快慢机位于枪的两侧,左右手均可操作。用手操作扳机可以控制连发射击时的发射时间。 为了提高便携性,该枪护木、小握把和枪托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新护木有内侧隔热层、冷却气孔;小握把前端挡手环以及上表面的瞄准指向切口。小握把同m16a2步枪类似,只是稍长,外形也有所区别。枪托为伸缩式,两侧有贴腮板,可以调整枪托的长度以满足射手的需要。 2.瞄准装置 该枪既装有机械瞄准具,又配有光学瞄准镜,分别用于近距离和远距离瞄准射击。机械瞄准具的觇孔照门式l形表尺装在提把内。光学瞄准镜放大率3.5倍,并带有自动发光装置,用以在微光条件下瞄准射击。这两种瞄准具都可以进行风偏和高低调整,还可换用其他的制式瞄准镜。为了在迅速捕捉目标时本能地射击,在枪的上部装有长的霰弹枪型瞄准缺口。 3.弹药 该枪采用柯尔特/奥林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5.56mm双头普通弹、美国制式m855式5.56mm枪弹和北约制式5.56mm枪弹。双头弹用于杀伤近距离目标,m855枪弹用于杀伤远距离目标。 性能数据 口径----5.56mm 初速---- m855枪弹----948m/s 双头弹----884m/s 有效射程(双头弹)----325m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30发 全枪长---- 枪托拉出----1031mm 枪托缩回----931mm 膛线----缠距178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和瞄准镜)----3.306kg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光学瞄准镜 配用弹种----m855式5.56x45,mm枪弹及5.56mm双头弹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柯尔特5.56mm先进战斗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鲁格ac-556f式选射步 概述 ac-556f式5.56mm选射步枪由美国鲁格-斯特姆公司研制并生产。它实际上是由ac-556式步枪改进而来的,全枪较短,主要供飞行员、伞兵和坦克兵作为单兵自卫武器使用。 该枪与ac-556式5.56mm步枪的区别是,枪管较短,并配有折叠式金属枪托。此外,它还有一种结构更为紧凑的变型枪,枪托打开时全枪长为825.5mm,可作为冲锋枪使用。 结构特点 1.枪 ac-556f式5.56mm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射击后,从枪管内导出的部分火药气体推动活塞与枪机框后坐,此后枪机框上的开锁斜面迫使枪机导轮向左旋转,枪机上的闭锁卡笋从机匣内的卡槽中解脱出来,实现开锁。活塞后坐只有38mm,当活塞后坐将终止时,导气箍下方排气孔开启,使火药气体泄出。该枪结构比较简单,枪机上面基本暴露在外。 该枪机匣后部右侧有一个可选择单发、连发和3发点射的快慢机,射手左右手均可操作。枪口配有消焰器。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瞄准具由片状准星和可调式觇孔照门表尺组成。 3.弹药 该枪发射5.56mm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5.56mm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3发点射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5发、20发、30发 全枪长(含消焰器)---- 枪托打开----851mm 枪托折叠----603mm 枪管长---- 含消焰器----330mm 不含消焰器----292mm 膛线----6条,右旋,缠距254mm 全枪质量---- 不含弹匣----3.15kg 含20发实弹匣----3.6kg 瞄准装置---- 准星----觇孔式 配用弹种----5.56x45,mm枪弹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斯太尔scout旋转后拉步枪 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的枪械专家杰夫·库珀产生一种叫做“通用步枪”(general-purposerifle)构思,然后在1983年,他定义出这种命名为“scoutrifle”通用步枪的规格,这些规格包括:便于携带、个人操作的武器,能击倒重量200公斤的有生目标,最大长度为1米(39.37英寸),总重不超过3公斤(约6.6磅),其他还包括方便、威力大、精确、坚固耐用和外形漂亮等等。 第37章 此后,有一些人根据库珀定出的标准用市面上的商业枪支进行改装,使枪支达到或接近标准。在7年后,斯太尔-曼利夏公司推出了一种按照这些标准设计并命名为“scout”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 斯太尔scout是一种很轻的精确射击步枪,全枪共129个零件,枪管细长,并大量采用新材料,因此重量很轻。枪管长只有19英寸,4条右旋膛线,缠距12英寸。枪管壁虽然薄,但采用冷锻制造,因此非常坚固。 枪机的开锁角只有70°,枪机头有4个闭锁突笋,开锁动作平滑迅速。枪机尾部有待击指示器,当处于待击位置时向外伸出,夜间可以用手触摸到。保险滚轮设在枪机尾后方,滚轮上有三个位置:白点在最下方,表示解除保险状态,可以发射;白点在最上方,表示处于保险状态,但可拉动枪机,从弹膛内安全取弹;白点在中间、同时最上方出现白色带,表示此时不仅处于保险状态,而且枪机被锁住。 斯太尔scout的枪托由树脂制成,重量很轻。枪托下有容纳备用弹匣的插槽和附件室,枪托前方有整体式两脚架,向下压脚架释放钮就可以打开两脚架。弹匣容量为5发,由合成树脂制成,弹匣两侧有卡笋。在机匣顶部有韦弗式瞄准镜座,可以安装各种瞄准镜,枪管上方也有瞄准镜座,因此有多个位置可以安装不同类型的瞄准镜。除了机匣顶部的瞄准镜座外,斯太尔scout还装有机械瞄准具,其刀形准星可修正方向,而觇孔照门可修正高低。 全长1010mm 枪管长483mm 瞄准基线长350mm 全枪重(含两个空的5发容量弹匣)2.8kg 供弹具5发或10发弹匣 扳机扣力12~20n内可调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斯太尔scout旋转后拉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鲁格mini-14式步枪 概述 mini-14式5.56mm步枪起初是作为民用步枪而研制的,于1973年投入市场。此后有许多军队和保安部队采用该枪。1977年对该枪进行了改进,主要是简化了机构,使枪机机构更好地防灰尘和油泥。1978年推出了mini-14式步枪的不锈钢型。1981年再次对该枪改进,配用了m14式7.62mm步枪的消焰器和发光瞄准具。 该枪有两种变型枪。一种是mini-14式步枪的补充型,称为兰奇mini-14式步枪,采用不锈钢抛光工艺,配用了瞄准镜座和折叠式枪托。另一种是军用型,称为mini-14/20gb式步兵步枪,主要改进之处是采用了有防护的可结合刺刀卡笋的准星、耐热的玻璃纤维护木和消焰器。 mini-14式5.56mm步枪现仍在生产。 结构特点 mini-14式5.56mm步枪结构坚实紧凑,长度缩短,零件少,制造方便,成本低。主要部件采用高抗拉强度合金钢制成,大大减小了武器质量,连发射击时武器易于控制。 1.枪 mini-14意为小m14,但不是m14式7.62mm步枪的简单缩小型。mini-14式步枪基本上是采用美国加兰德m1式7.62mm步枪的结构原理,回转枪机。拉机柄位于枪的右侧,与枪机框相连,并随枪机框一起往复运动。扳机上有一向前的延伸部,即钩状第一阻铁。扣压扳机后,该阻铁向前运动。装在发射机座上的第二阻铁因阻铁簧的作用,趋于向前。枪机框上有开、闭锁曲线槽,与枪机上的导向凸起相扣合。 击锤上有两个钩状凸起,即主钩和辅钩。射击前,将机柄后拉,枪机向后运动,压倒击锤,第一阻铁挂住击锤的主钩,击锤被扣在后方。扣压扳机后,第一阻铁向前旋转,解脱击锤,击锤向前打击击针,枪弹击发。击发后,枪机后坐,压倒击锤,击锤的辅钩被弹簧带动的第二阻铁挂住。松开扳机后,第二阻铁向后,解脱击锤刚开始向前转动,又立即被第一阻铁挂住。击发和发射机构又成待击状态。 手动保险即快慢机柄在扳机护圈之前,向前推为发射位置,向后为保险位置。当装定于保险位置时,它挡住击锤并将其下压,与阻铁解脱。但此时仍可后拉机柄,亦可装弹入膛。 2.瞄准装置 该枪的机械瞄准具采用柱形准星和觇孔照门式表尺,高低和方向均可调整。此外,该枪配有光点投射器,安装在枪管下方。该投射器既可在白天使用,也可在夜间能看见敌方的情况下使用,还可与夜视眼镜配合使用。 3.弹药 该枪使用北约5.56mm制式枪弹和美国m193式5.56mm枪弹,也可使用其他类似的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5.56mm 初速----1005m/s 有效射程----300m 自动方式----导气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5发、20发或30发 全枪长----946mm 枪管长----470mm 膛线----6条,右旋,缠距178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2.9kg 配用弹种----m193式5.56x45,mm和ss109式5.56x45,mm枪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鲁格mini-14式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xm-15半自动步枪 这支枪外表黑色,虽然覆盖了塑料,但是它主要是钢制的。xm-15具有较短、便于携带和可靠性高的特点,战士和狩猎者将其当成密友,许多射手想拥有它。 xm-15步枪的制造商是美国缅因州的灌木蛇轻武器公司。 其实xm-15就是大名鼎鼎的军用步枪m-16合法的民用复制品。二十多年来,这种枪在美国枪支商店里比比皆是。灌木蛇轻武器公司副总裁说,这种半自动步枪经常被任用来参加射击比赛。 枪重7.74磅、长约34.3/4英寸、口径.233(5.56mm)、弹匣可装10发子弹,最大有效杀伤距离600米。 自m-16投入美军现役以来,美国陆军和其他国家的军队发现了这是一种相对容易掌握的步枪,至少可以较容易地达到军方要求的作战性能。从1903—1966年,美军使用的是m-1和m-14步枪。由于m-16在越战期间经常发生故障,美军后来又对它进行了重大设计改进。现在,m-16是世界上最可靠和最精确的战斗步枪之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战士们一直抱怨m-16缺乏杀伤力。射击后小口径的子弹虽然速度很高,但对敌方不能立刻造成致命伤,因而不能帮助士兵在枪战中获胜。 “灌木蛇”步枪是一种克隆枪,它的发源者m-16在越战期间被美军广泛应用,制造商柯尔特公司的专利过期后,其他制造商纷纷仿造,xm-15就是大批仿制枪的一种,最低售价800美元。点击察看图片链接:xm-15半自动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m16系列5.56mm步枪 概述 m16系列自动步枪主要包括m16式、m16a1式和m16a2式3种型号步枪。 美国关于小口径步枪的探索研究工作始于50年代。1957年,美军装备m14式7.62mm步枪之后几个月,就正式提出设计新枪。本宁堡步兵局对新步枪的具体要求是:装满弹时质量不超过3kg;能单发、连发射击;在457m距离上能击穿防弹衣、头盔和10#+[#]钢板,杀伤力不小于m1式卡宾枪。为此,美国雷明顿公司在一种猎枪弹的基础上研制了雷明顿0.223in枪弹,即5.56x45,mm枪弹。当时有两家美国公司竞争研制发射该弹的步枪,其中之一是阿玛利特公司。该公司的尤金·斯通纳将其设计的ar-10式7.62mm步枪改进为发射5.56mm枪弹的步枪。 1957年阿玛利特公司的设计方案中标。1958年3月31日,该公司将名为ar-15式0.223in步枪的10支样枪交付给步兵局。在阿伯丁试验场试验取得满意结果后,步兵局建议用此种枪取代m14式7.62mm步枪。随后根据寒冷地区试验结果又对ar-15式步枪作了一些改进,如枪管加强,允许枪膛带水射击,扳机护圈加大,戴连指手套可以射击等。 第38章 1962年,美国空军首先采购8500支ar-15式步枪装备机场警卫部队并将其命名为m16式步枪。陆军采购1000支作部队试验,经改进后于1964年正式装备。 m16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换装的第二代步枪,也是世界上第一种正式列入部队装备的小口径步枪。 m16式步枪在越南战场上暴露了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弹膛污秽现象严重,卡壳故障率高。针对战场上出现的问题,阿玛利特公司对该枪进行了改进,改进后命名为m16a1式步枪,1967年定型,1969年起大量装备美军。 1977~1980年北约小口径步枪选型试验后,确定比利时的ss109式5.56mm枪弹为北约制式口径枪弹,而m16a1式步枪只能使用美国的m193式5.56mm枪弹,从而存在近距离杀伤威力太大,远距离杀伤威力不足的问题。为了统一到北约口径,并进一步提高步枪的作战性能,柯尔特制造公司根据美国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所提出的步枪作战使用性能要求,又对m16a1式步枪进行了改进。1982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首先采购了20万支改进后的m16a1式步枪装备部队,并命名为m16a2式步枪。1984年3月美国陆军也正式宣布采用m16a2式步枪。 为准备越南战争,美国政府将m16/m16a1式步枪转交给美国柯尔特制造公司生产。1964~1967年共生产了10万多支m16/m16a1式步枪。为了满足需要,又委托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和哈林顿-理查森公司生产该枪。直到1985年初,美国共生产了600万支m16系列步枪。美军对m16a2式步枪的订购计划到1998年结束。 m16系列步枪除装备美国武装部队外,还装备澳大利亚、智利、多米尼加、海地、意大利、约旦、日本、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黎巴嫩、斯里兰卡、越南、中国台湾等55个国家和地区。 结构特点 m16系列步枪的特点是口径小、质量小、射击精度高、持续作战能力强,在步枪通常射程(400m)内杀伤效果好,广泛采用铝合金和塑料等轻型材料和先进的加工制造工艺。 1.枪 m16式步枪采用导气管式工作原理。该枪与普通导气式步枪不同,没有活塞组件和气体调节器,而采用导气管。枪弹被击发后,火药气体经导气孔高速进入导气管,并直接进入机框与枪机之间的气室。枪机上的密封圈阻止气室内的火药气体前进,因此急剧膨胀的气体便推动机框向后运动。机框走完了自由行程,其上的开锁螺旋面与枪机闭锁导柱相互作用,使枪机右旋开锁,而后机框带动枪机一起继续向后运动。 (1)m16式步枪 该枪主要由上机匣组件、下机匣组件和枪机-机框组件构成。上机匣组件包括枪管、瞄准具、导气管、上下护木、枪口消焰器、枪管连接箍、防尘盖、提把、上机匣等。下机匣组件包括枪托、握把击发发射机构、保险机构、复进簧导管、复进簧、下机匣与机匣连接套等。枪机-机框组件包括装填拉柄、枪机闭锁导柱及其固定锁、枪机、抛壳挺、机框等。 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击针没有击针簧,击发时击针以环形凸起撞击枪机尾端以保证正常的击针突出量。开锁过程中机框上的环形隔板带动击针向后运动,在机框复进但未走完闭锁后自由行程之前,环形隔板限制击针前进,只有在机枪确实闭锁之后才能击发。 发射机构只有单发和连发式,没有3发点射式。扳机护圈可向下打开,便于士兵戴皮、棉手套时射击。快慢机柄有单发、连发和保险3个位置。通过转换快慢机柄的位置,发射机构可直接控制击锤。 该枪的固定式三角形直枪托、方形护木和握把均用塑料制成,许多重要零部件用铝合金制成。 (2)m16a1式步枪 m16a1式步枪是m16式步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之处是:弹膛镀铬,重新设计了复进簧导管(亦称缓冲器),以降低射速,在完成闭锁动作过程中防止反跳开锁;由于m16式步枪没有拉机柄,在机匣右侧后端增加了一个辅助闭锁装置,该装置由机框右侧的一排细齿和伸出机匣右边的辅助推机柄组成,其作用是在枪机因故障不能完全闭锁时,射手可用手推其闭锁;枪管下方可加挂m203式40mm榴弹发射器,具有点、面杀伤能力。 (3)m16a2式步枪 m16a2式步枪是m16a1式步枪的改进型,主要改进之处是:改用刚度较大的重枪管,缠距由305mm改为178mm,可发射比利时的ss109式5.56mm枪弹,提高了有效射程和远距离杀伤威力;增加了3发点射机构,既可单发射击和3发点射,也可单发和连发射击;表尺改为可调整800m距离上的高低和方向偏差;取消了枪口消焰器朝下的开口,射击时可抑制枪口上跳,卧姿射击时可消除枪口区地面扬尘;机匣右侧抛壳口的后方增加了一个导壳板,抛壳时可防止打击(左)射手的脸部;护木由原来的方形改为圆形,改进了散热器,上呈肋状,便于握持;枪托和握把改用高强度尼龙材料制成;备有轻便的可卸式两脚架,用以提高卧姿射击稳定性。 m16a2式步枪是基型枪,全称为柯尔特m16a2mod701式和柯尔特m16a2mod705式5.56mm突击步枪。前者采用单发和连发射击方式,后者采用单发和3发点射方式。目前,m16a2式步枪又有多种变型枪。 柯尔特m16a2mod711/715式,备有简单而坚固的瞄准具,即m16式步枪一开始所采用的瞄准具。全枪质量3.2kg。 柯尔特m16a2mod741式,为重枪管型,可以实施高火力密度的精确射击。全枪质量4.58kg。 柯尔特m16a2mod723式,为卡宾枪型,是为适应快速作战和携行轻便而改进的,也可安装刺刀,并能发射所有制式枪榴弹。 柯尔特m16a2mod733式,为突击队员型,是一种尺寸、质量最小的m16a2式步枪的改进型,可发射所有5.56mm枪弹。 柯尔特m16a2mod635式,为冲锋枪型,可发射所有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采用m16式步枪的直枪托。全枪质量2.59kg 2.瞄准装置 m16系列步枪采用机械瞄准具,准星装在直立式三角形准星座上,表尺装在框形提把中。 m16/m16a1式步枪采用柱形准星、l形表尺和觇孔照门,表尺分划为0~300m和300~500m。 m16a2式步枪采用柱形准星和双觇孔照门表尺,大孔用于200m以内的近距离射击,小孔用于远距离射击。提把上还可安装光学瞄准镜。 3.弹药 m16/m16a1式步枪使用m193式、m777式5.56mm普通枪弹,m196式、m778式5.56mm曳光弹,m199式5.56mm教练弹和m100式5.56mm空包弹。m16a2式步枪使用ss109式5.56mm枪弹(即北约制式枪弹),也可使用m193式5.56mm和其他5.56mm枪弹。 主要数据 型号 m16m16a1m16a2 口径5.56mm5.56mm5.56mm 初速1000m/s1000m/s991m/s(m193弹)948m/s(ss109弹) 有效射程400m400m600m(ss109弹) 枪口动能1625j1625j1722j(m193弹)/1765j(ss109弹) 理论射速700~950发min700~950发min700~900发/min 自动方式导气管式导气管式导气管式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枪机回转式枪机回转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单发、连发单发/连发,单发/3发点射 供弹方式弹匣弹匣弹匣 容弹量20发或30发20发或30发20发或30发 全枪长990mm990mm1000mm 枪管长(不含消焰器)508mm508mm510mm 枪管长(含消焰器)533mm533mm 膛线6条,右旋,缠距305mm6条,右旋,缠距305mm6条,右旋,缠距178mm 全枪质量(含30发实弹匣和背带)3.73kg3.82kg3.4kg(不含弹匣和背带) 瞄准装置(照门)觇孔式觇孔式双觇孔式 瞄准基线长501mm501mm 配用弹种m193式5.56x45,mm枪弹m193式5.56x45,mm枪弹ss109式、m139式5.56x45mm枪弹及其他5.56mm枪弹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g11无壳弹步枪 20世纪60年代,各国军方对换装小口径步枪趋之若鹜,但当时的西德陆军却没有随波逐流,用5.56mm步枪取代当时装备的7.62mm口径的g3步枪。 第39章 在1967至1968年间,当时的西德军方、hk公司以及诺贝尔火炸药公司(dynamitnobel)达成一致见解,他们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小口径的步枪,其技术性能都无法摆脱传统步枪技术水平与局限性。为此,他们选择了德国在二战中美国在二战后都曾研究过但未成功的无壳弹/枪技术,试图一举超越小口径化,直接研制并装备具有革命性的无壳弹步枪系统。这就是g11无壳弹步枪系统。 1970年,西德国防部列出了一个标准作为这种革命性的步兵战斗武器的设计要求,这个设计要求是希望能成倍地提高西德士兵的个人战斗能力。这个标准如下: 武器的最大长度:小于750mm 包括100发弹药在内的最大重量:小于4.5kg 武器的装弹数:50发左右 高命中率的3发点射 不校正瞄具的有效平射距离:300m 对设计者而言最大的难题是在实战中提高命中率,因为战斗中的心理压力常常会降低射击水准。另外,经统计发现,3发点射时命中目标的数量比全自动发射时还要少。因为第一发弹的命中率是最高的,而发射第一发弹时的后坐力会影响到随后射出的子弹,而3发点射是每扣动一下扳机就自动发射出3发弹头。经研究只有将射速提高到2000rpm以上,才能提高3发点射时的命中率。因此,hk公司采用了一种圆柱形转膛式枪机的设计来提高射速。 最初,g11的开发项目只有两个公司参与,其中hk公司负责武器部分的设计,而诺贝尔火炸药公司则负责设计无壳弹部分。这两个公司并称为ghgs(德语:gesellschaftfurhulsenlosegewehrsysteme,即:无壳弹步枪系统联合企业)。后来德国光学仪器制造公司又加入了ghgs集团,负责开发/制造g11系统的1倍光学瞄准镜。 经过20多年的努力,g11无壳弹步枪系统日趋成熟。1990年3月23日,在g11完成一系列试验后,当时的联邦防卫技术与采购署确定:无壳弹步枪在技术上已经达到装备水平。4月4日,德国陆军部宣布,g11已经达到部队使用要求,随后发给hk公司一份价值6,000万马克的订单。 但就在这一年,柏林墙倒塌,东部地区急需资金建设,加上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威胁减小,换装新型枪已不再是迫切需要了。结果在1990年10月中旬,德国作出决定,在立法会议上不再讨论g11的装备问题。就这样,g11的生产、采购与装备计划被取消。 虽然g11的装备计划被取消,但hk公司仍对g11步枪作了一些改装以提高使用性能,并尝试向其他国家出口g11,现型的g11步枪被称为g11k2。目前,只有德国国防军的特种部队及美军特种部队极少量地装备了g11k2。 在1982年美国提出acr(先进战斗步枪)计划后,hk公司也以g11为基础,将无壳弹口径更改为4.92mm参与竞投,但1993年美军宣布取消acr计划后,hk公司的无壳弹步枪装备之梦再一次破灭。在军方公布的实验结果中,尽管四家投标公司的竞投方案都采用了超前的革新技术,但都无法使其性能比超出m16a2,其中hk的acr样枪在试验中突现的问题是在远距离射程上性能劣于m16a2。 全长750mm 宽74mm 高295mm 空枪重3.6kg 战斗全重(带两个全满弹匣)4.3kg 枪管长540mm 发射方式单发、3发点射、连发 理论射速(3发点射)2000rpm (连发)460rpm 弹匣容量45rds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g11无壳弹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f2000模块化突击武器 fn在1995年就开始着手研制一种新的武器系统,考虑到未来特种作战的需要,fn公司将模块化思想贯穿到这个新产品的开发中,使士兵在战场环境中很容易更换部件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求,同时,他们也要求这种武器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部件留下接口。2001年3月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举行的idex展览会上,fn公司第一次公开展示了这种新颖的武器系统,并命名为f2000突击武器系统。 f2000突击武器系统为5.56mm口径的突击步枪,整体为无托结构,大量采用聚合物部件,外表光滑,呈流线型,结构紧凑。共有3种型号:带光学瞄具的基本型、带40mm榴弹发射器及折叠式机械瞄具型、带40mm榴弹发射器及火控系统型。所有型号的f2000均可戴夜视眼镜使用。机匣上有一个聚合物框座,里面包含有机械瞄具及模制燕尾槽,框座里很合潮流地带有一个美国军用标准1913的ris导轨,上面可安装光学瞄具。拉机柄在机匣左侧,两手均可操作。 f2000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由活塞杆驱动一个旋转闭锁系统,该闭锁系统的强度及可靠性均较高,并保证没有火药燃气进入弹膛区域。灰尘和其他一些细碎物不可能进入武器内部,因为连拉机柄槽的缝隙也进行了密封处理。它采用m16步枪所使用的标准30发弹匣供弹,弹匣卡笋在戴上防核生化手套后也可使用。 fnp90的几个设计特点在f2000上得到沿用,其中包括左右手均可操作的位于扳机下方的射击选择器。抛壳方向与常规步枪不同,f2000空弹壳自枪口右后上方的抛壳窗中向前抛出。 闭锁头(lockinghead)上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机构——摇臂系统(rocker)。为了便于向前抛壳,空弹壳从弹膛抽出之后被送到在枪管上方运动的抛壳管中,这个动作通过该独特的摇臂系统来完成。空弹壳抽出之后,它被摇臂系统所固定,随着摇臂系统的翻转动作,空弹壳上抬,为次一发弹让出供弹路线,当次一发弹进入弹膛后,空弹壳便被送进了抛壳管。这种结构,点射射击前几发弹时,弹壳将不被抛出,只有当抛壳管中容纳多于3或4个空弹壳时,第1个空弹壳才被抛出。 f2000附件包括可折叠的两脚架及可选用的装手枪口上的刺刀卡笋。如果需要,还可在m1913导轨上安装夜视瞄具。另外,f2000还可配用未来的低杀伤性系统 根据需求,f2000的前护木可以卸下,换上一个由fn公司生产的40mm口径的低速榴弹发射器。与常规的下挂式榴弹发射器不同,fn公司的榴弹发射器与步枪的其他部件在外形上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装上一个满弹匣后,武器系统的质心情好位于扳机附近。榴弹发射器的扳机位于步枪扳机护圈下方,很自然就能触摸到。尽管40x46mm的榴弹存在局限性,但考虑到如要研制一种更有效的弹药,成本将会增加,也有市场风险,因此fn公司便为f2000保留了40mm低速榴弹发射器。 f2000可为40mm榴弹发射器配备常规类型的翻转式机械瞄具,但这种瞄准方式降低了榴弹性能,因为它有测距误差,因此fn公司又采用了简单的火控系统。f2000人控系统安装在框座位置,可用于步枪瞄准,但其主要功能是精确测量并显示目标的距离。将瞄准点对准目标,按一下位于扳机下方的按钮,即可启动一个低功率的激光测距仪,距离便以红色显示在瞄具显示屏上,误差为1米。将步枪向上倾斜一定角度,光的颜色便变成绿色。如果射手想以腰际射击方式发射榴弹,位于人控系统框座顶部的一个部件上将发出3种深色红/绿光,以便于瞄准。框座顶上还有距离修正钮,进行风偏修正。 火控系统的按键 火控系统由芬兰的一家公司生产,该公司的火控系统注重简单性,一些不必要的功能被省略了。相对于已有的40mm榴弹瞄准方式,该火控系统的瞄准精度有明显改进。f2000火控系统可适应于6种类型的40mm榴弹,该系统还可编程以适应未来的改进弹药,包括20mm、30mm或其他有特殊需求口径的榴弹。 火控系统由枪托里面的电池供电,该电池不仅能为火控系统供电,还能为其他战斗附件或系统供电,如红点式目标指示器。光学瞄具、集成在改进前护木或火控系统前部的战术白光灯等。另外,配用于f2000的还有在研中的可编程电子射速控制器,进行远距离单发射击或低射速射击时,能提高命中概率。 f2000的设计会在2001年全部完成,带榴弹火控系统的型号也将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在f2000的研制过程中,fn公司在成本、工艺性及人机工程方面下了功夫。经综合设计,奇书-整理-提供下载f2000的质量较小,平衡性很好,易于携带、握持、使用,同样也便于左撇子使用。 第40章 使用光学瞄具瞄准容易,即使在昏暗环境下,目标图像也比较清晰。前抛壳使点射时没有弹壳抛出。连发射击时,枪身很平稳,后坐力没有想像得5.56mm口径步枪那么大,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带榴弹发射器的f2000也很容易使用,因为扳机的位置很自然,接近于步枪扳机,装填榴弹并不像其他榴弹发射器那样困难,即使用机械瞄具,榴弹发射器也很好用。 f2000据试验测定的最佳射速每分钟300~400发,如果需要,也可实施全自动射击,射速每分钟850发,目前在研制电子调速装置,射手可以通用该装置来调速全自动射击的射速或点射。 f2000步枪系统 空枪重3.5kg 全枪长694mm 枪管长400mm 瞄具1.6倍光学瞄具 理论射速850rpm 初速900m/s 40mm榴弹发射器 空枪+榴弹发射器重4.6kg 发射管长230mm 初速76m/s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f2000模块化突击武器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奥地利vec91型无壳弹步枪 5.7mmvec91型无壳弹步枪是一支民用枪,由库夫施泰因的voere公司研制。 无壳弹药 其实,这样的表述不完全准确,关于无壳弹的问题,近二十年来人们已经谈了很多,许多场合把无壳弹说成是弹药生产方面的转折点,实际看来并非如此。无壳弹实质上不是什么新东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研制了可燃弹壳炮弹。60年代末,人们也开始探讨无壳的步枪弹设计方案.例如,迪尔公司设计了一种发射药柱和弹丸分离的枪弹。各种设计的口径一般在4.7mm与5.6mm之间,有的是系列化设计,有的是阶段性设计。奥伯恩多夫的黑克勒.科赫公司与菲尔特的诺贝尔炸药公司合作研制舶武器系统达到了投产水平。它们拿出了发射可燃壳枪弹的步枪g11,这无疑是个独创。但是,这支枪没有装备部队。于是,对无壳弹的议论不多了。 voere步枪的外观 摆在面前的是一支比较精致的便携式普通多发装弹步枪:有拉机柄,封闭的机匣,小抛弹窗,压力中心式扳机,位于枪托颈部的滑动式保险装置,插入式弹匣,其枪托是造型很好的猎枪型。这是一支发射无壳弹、电击发的步枪.上面只有小的抛弹窗和受弹口的机匣长247mm,后面坡度很大,向前到枪管部位逐步呈圆柱形。 枪机后部加厚,与机匣终端适配。同曼利夏步枪一样,拉机柄扁平,稍向侧偏。标准缺口和粗大的塑料方形准星支座非常高,接在枪管上。 枪托由优质胡桃木做成,外表涂有虫胶。小握把呈长弧形,其上印有苏格兰花纹,底部有名贵木材盖。托底板上有孔。 vec91枪身虽短,便于携行,但重量不轻。不带瞄准镜,重达3.37kg,带瞄准镜重4.041kg。 voere公司的无壳弹 与g11步枪发射的枪弹相比,voere的设计相当“简单”。发射药柱由消化棉外加添加剂。粘接剂等做成,其上装有3.6g重的弹头和可燃底火。如图所示,火花进入发射药柱的空腔里,然后使药柱从内部燃烧,其原理犹如固定火箭推进剂;经询问弹药制造厂商得知,这种试验弹的年产量可达100000发。 观察无壳弹时,首先想到的是安全问题。这类弹药的研制已经大有进步,某些数据表明这种弹甚至比常规枪弹还安全些。(乌译尔无壳弹)枪弹受外力作用虽会破碎,但不会引燃,发射药并未受到冲打炮塞那样的力,而是点火时缓慢燃烧,逐步形成锥状。在装弹壳的枪的枪弹上,发射药通过弹壳而受到一定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往往形成使弹壳破裂的压力。以不通过机械作用而点火,为了点火,必须提供l8v电压输送500ma电流给底火。点火所需要的电流不是由电池直接输送,而是在武器解脱保险的过程中给电容器充电,其结果,这种枪弹比普通枪弹的发射时间(枪机打火时间和点火延迟时间)大大缩短了。公司声称,时间缩短约4-7倍。 两节15v防潮电池安装在小握把里,在前推“保险杆”的时候,电池与电容相触,电容在1秒钟内就充了电。两节电池的容量可发射约5000发枪弹。 枪机和机匣 外表完全常规的机匣由圆钢做成。全枪重量相当大的原因就是这种加重的机匣造成的。这样,全枪稳定性较好,射击精度较高。进弹口和抛壳窗是根据纤细的弹药设计的。机匣由个字螺栓和苦通连接螺栓同枪托相连。后者被拧在结实的凸榫里,凸榫的作用是改善机匣与枪托的配合并向枪托传递后坐力。重量轻的扳机引铁及扳机护圈充当系统固定的“支座”。 枪机是加工精细的圆柱体,不连枪机驻榫及连接器长11omm,其上锻焊有两个闭锁凸起。机头延伸到闭锁凸起前9mm多。弹底窝较深,环绕弹底窝有一圆圈,打开枪机可见,圆圈两侧均有延长部分,右侧的延长部分负责抽出瞎火弹。闭锁凸起前面的圆柱体在射击时起密闭弹膛的作用。伸出闭锁凸起外的9mm机头部分不是圆柱体,稍呈圆锥形。在枪机闭锁时,这部分对着与之形状相适配的钢环,钢环插在枪管里,因此是二级闭气系统的第一级。第二级闭气系统也是钢环。可见,闭气是由圆锥体完成的,金属碰金属,所以射击时弹膛闭气很好。另外,在枪机体击发卡榫前斜面部位的机匣两侧钻有导气孔,以备将可能后喷的火药气体从侧面导出。在用刚擦过的干净枪打第一发枪弹时,会从右侧排气孔冒出清淡的烟雾,这可能是山剩余枪油或通条上刮下来的一些塑料造成的,以后再发射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了。武器污染后闭气性能稍差些。为了使后喷火药气体转向,闭锁凸起正面斜度很大。 机匣下方焊接有受弹口和扳机引铁。安装保险装置及其电容器的“加长”燕尾槽由螺栓固定。拉壳钩也安排在左侧。 表15.弹诸元 弹头形状部分金属弹尖 弹头重量3.69 发射药重1.59 膛压3700bar 枪管长510mm 初速988m/s 枪口动能1757j 用瞄准镜精确射击误差:loom+3.3cm,150m+3.ocm,200m+0,300m-24.0cm 战斗有效射程200m 表2vec91无壳弹枪诸元 口径5.6mm 枪长1002mm 枪管长510mm 枪重(不带瞄准镜)3.37kg 弹匣容量5发 扳机力150g-3000g,由电容释放,电压18v,电流强度500ma 电池2节15v,可击发5000发枪弹 价格枪3580马克,弹4马克 扳机功能扳机行程和扳机力均可调整。 扳机作用过程如下:在“加长的燕尾槽”底下安装电容器,其上有两个微型开关。一个开关与小握把里的电池连接,在压“保险杆”时,电源关闭,经过带探针的弹簧使电容充电。充电后,电容又经过两个开关同扳机引铁上的另一个微型开关连接。在扣扳机时,引铁关闭微型开关电源,电流从此通往枪机里的一个探针,再由此通往机头里的探针。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莫辛-纳甘步枪 莫辛-纳甘步枪由俄国陆军上校莫辛和比利时枪械设计师纳甘共同研制。1891年与m1891式莫辛-纳甘m1891式步枪弹一起列装于俄国军队。 7.62mm口径,直动式原理,结构简单,故障少,战斗性能好,经过3次改进,特别是1930年改进的1891/1930式步枪,战斗射速达到10-20发/分,杀伤距离2000米。 它一出世就参加了1905年的日俄战争,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苏联称为帝国主义战争)它成为了俄国军队的主要装备。1917年十月革命中带长长刺刀的纳甘步枪让人印象深刻,后来它又为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干涉军队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30年纳甘步枪进行了最大的一次改进被命名为1891/1930式步枪,38年为骑兵部队改进了1938式步骑枪。41和43年又进一步改进为41/43式步骑枪,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生产了上千万支被红军战士亲切的称为“莫甘同志”。随着1955年ak-47突击步枪的服役,莫辛-纳甘步枪才从苏联军队中退役。我国在1953年仿制了41/43式步骑枪命名为1953式步枪,一直到80年代有些民兵部队还在使用。 第41章 值得一提的是m1908式7.62mm步枪弹直到现在还在大量使用,如果不出意外的后m1908式步枪弹还将服役20年。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m3微声冲锋枪 20世纪50年代末进入档案管理的美国影片中有一部由斯蒂文·麦克温导演的反映战争的影片“突击队”。在该黑白影片中大量出现了用胶带把几个弹匣绑在一起的m3冲锋枪的镜头。要说在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影片中登场的美军冲锋枪,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汤姆森冲锋枪,而m3冲锋枪登场的影片却只有“突击队”这部黑白电影。为了战争而开发生产,优先考虑低成本和可靠性能的冲锋枪的典型代表作就是m3冲锋枪。与汤姆森冲锋枪不同,m3冲锋枪不仅是具有廉价概念的枪,而且对于作为战争影片中的小道具来说,真是无法找到比该冲锋枪的设计更为合理的枪了。 这里介绍的m3微声冲锋枪,现在除了在博物馆里以外,恐怕是很难见到的了,甚至在以往的任何一届枪展上都从未出现过。因此,如果有哪一种枪械专业杂志想要介绍m3微声冲锋枪的话,其难度真是可想而知的。 开发历史 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军所装备的冲锋枪主要是以汤姆森冲锋枪为主,而且其数量非常有限。随着战局的发展,美军开始对冲锋枪的有效性产生了疑问,甚至还曾经出现过轻视冲锋枪的存在必要性这种倾向。当美军拿到英国生产的司登冲锋枪和从德军手中缴获的mp38/mp40冲锋枪后,美军军官们对这些冲锋枪加工的粗糙程度大吃一惊。不论足司登冲锋枪,还是mp38或mp40冲锋枪,都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焊接加工成型的低成本和非常易于投入批量生产的冲锋枪。尤其是司登冲锋枪,其加工的粗糙程度夸张一点来说,几乎近于使用一次后就扔掉的程度。 与此相比,汤姆森冲锋枪由于制造设备本身的高生产成本,再加上复杂的加工工艺,如果要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生产,恐怕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考虑到当时战争会持续长时间的可能性,以及通过征兵召集的大量士兵需要装备庞大数量的武器这些情况,显然在短期内能大量生产的枪就具有明显的优势和长处。 负责开发低成本冲锋枪的是美国陆军轻武器开发部和美国陆军少校雷涅·r·斯塔德拉。军方的主设计师为海德,此外汽车生产企业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公司的国内部主任工程师弗雷特利克·w·圣普森也加入设计小组,组成了军民合作的设计小组。 在另一方面,美军开始推进了汤姆森m1928a1冲锋枪的简化改进工作。1942年4月,完成厂取消枪机延迟机构、消焰器、后部的加油器、冷却用的散热槽、可调整式照门等零部件的m1冲锋枪。这些都是为了降低成本而绞尽脑汁地想出来的对策,但是后来又再次进行了进一步的简化改进,取消了击锤,把击针固定在枪机上,这就是m1a1冲锋枪。虽然对汤姆森冲锋枪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改进,但是在成本方面m1a1冲锋枪仍然无法与英国司登冲锋枪相提并论。尽管如此,还是生产了相当数量的m1a1冲锋枪,在诺曼底登陆作战中参加空降作战的第82和101空降师团的很多士兵部装备了m1或m1a1冲锋枪。 在降低汤姆森冲锋枪成本的过程中,美国军方看到汤姆森冲锋枪成本的降低程度已经接近了极限。于是,美国陆军对正在开发中的采用冲压件和焊接成型的新型冲锋枪给予了很大期望,第一号试制型冲锋枪是采用单发和连发2种发射方式的t15冲锋枪,后来试制了只采用连发方式的t20冲锋枪。在1942年11月18日到24日,5支试制型t20冲锋枪在阿伯汀靶场接受了美国陆军的试验。美国陆军对试验结果十分满意。 后来,限量生产的t20冲锋枪直接投入到第一线部队接受实战考验,并得到了t20冲锋枪具有超过汤姆森冲锋枪的性能的评价。1942年12月24日,新开发的t20冲锋枪以“m311.43mm冲锋枪”的名称成了美国陆军的制式武器。m3冲锋枪也成了在美国陆军的制式武器中试制开发时间最短的产品。 生产m3冲锋枪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对金属板的冲压加工技术,负责这一技术的就是通用汽车公司的汽车生产专家圣普森,在m3冲锋枪的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厂汽车生产中的冲压加工技术。承担m3冲锋枪生产的是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安德森的通用汽车公司的导向灯部,枪机由布法罗武器公司负责生产。根据记录,1944年m3冲锋枪的生产速度为每周8千支,这不能不说是非常惊人的产量。俗称“注油枪”的m3冲锋枪的外观非常相似于维修机械设备时使用的注油枪,因此得到了“注油枪”这一外号。 1944年3月,美国战略服务局(officeofstrategicservices,oss)为了南太平洋地区的反对日军作战订购了2万5千支m3冲锋枪,这些冲锋枪在当年9月交付给了oss。此外,根据oss的要求还生产了1千支装有消音器的m3微声冲锋枪,负责生产消音器的是美国的高标准(highstandard)公司。m3冲锋枪总共生产厂约64万支。从前线传回来了m3的拉机柄和枪机的连接部位强度不足,易于破损的投诉。为此取消了繁琐的回转式拉机柄,改为在枪机上直接开有可插入手指的孔,采用这种把手指插入该孔而向后拉动枪机的方法以后,抛壳窗的尺寸也相应地随着变大;还有为了防止弹匣的意外脱落,在弹匣卡笋周围增设了护圈,这就是m3a1冲锋枪。 在1945年共生产了15000支m3al冲锋枪,当时m3a1冲锋枪的正常成本为每支22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第6年,爆发厂朝鲜战争,纽约州伊萨卡的伊萨卡枪械公司再次生产了33000支m3a1冲锋枪。 设计和性能 每周8千支冲锋枪的生产速度是相当快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产工艺必须彻底简化。为此m3冲锋枪的几乎所有零件都采用了冲压件,机匣是采用左右两半冲压成型后再经焊接而合成,没有采用任何的木材和塑料,成了全金属的制品。向后方转动枪右侧的回转式拉机柄,可使枪机进入待击状态;自动力式为简单的自由枪机式,通过采用很重的枪机,把射速限制在每分钟350—450发(这是理论射速,战斗射速为每分钟约120发)。m3虽然只具有连发功能,但因射速较慢,一旦习惯于扳机的操作,只靠控制扣动扳机的距离和时间,甚至就能进行单发射击,这一点与勃朗宁自动步枪有共同的一面。 m3冲锋枪采用圆钢棒制成的伸缩型枪托,通过固定卡笋能使枪托固定在射手所需要的不同长度的位置上。片状准星直接固定在机匣前端的上方,因为在开发m3冲锋枪时压根儿就没有考虑到精确射击,是典型的冲锋枪。在保险的设计上也能看出设计的独特性,防尘盖并不是只起防止泥沙和尘灰的作用,防尘盖内还装有保险杆,在盖上防尘盖时保险杆能直接进入枪机上的孔内,不论枪机是处于后方待击位置,还是处于前方位置,都能锁住枪机。 结构虽然很简单,但是设计却极其出色的保险,也是m3和m3a1冲锋的出色点之一。安装消音器的m3微声冲锋枪虽然是以m3冲锋枪为基体,但弹匣卡笋的周围已经隆起,不过oss订购的1千支m3微声冲锋枪的弹匣卡笋周围是否都已经加工成这一形状,还是在朝鲜战争时期考虑到安全性能的提高而附加的,其真相暂时还不明确。 安装消音器的m3微声冲锋枪是根据oss的要求,由贝尔研究所负责开发的。照片中的m3微声冲锋枪枪管上只加工有8个气孔。但是根据资料,通用汽车公司交付给oss的第一批m3微声冲锋枪的枪管上应该加工有48个直径为6.35mm的孔。照片中的m3微声冲锋枪的枪管是否属于原批量生产型,还是少量生产型,还不明确。 从照片中可看到,m3微声冲锋枪的消音器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用钢丝网覆盖枪管的直径比较粗的部分,二是装有230片金属垫片的直径比较细的部分。发射时,通过枪管上的孔排出了部分发射药燃烧气体,这不仅使弹头的前进速度放慢,也缓和了欲急速扩散的发射药燃烧气体的速度,从而达到了减小发射声响的效果。幸运的是11.43mm枪弹的弹头本身的飞行速度就低于音速,即使是枪管上没有气孔,也非常适用于微声冲锋枪。尽管如此,也并没有发生弹头前进速度过于慢的现象,不装消音器时枪口初速为279.81m/s,安装消音器后枪口初速为216.1m/s。引起人们注意的足消音效果,根据资料,m3微声冲锋枪的消音效果高达80%。 实弹射击性能 发射声响对比试验是在与枪口成45°角的右前方5m处安放测音器,直接检测各种冲锋枪的发射声响的高低。 第42章 据音响专家讲,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非常深奥,光靠简单的试验是很难进行正确对比的。虽然这里表格中的数据都是以上述非常简单的方法检测到的,但是作为简单的对比资料却是非常充分的。 没有装消音器的枪经检测的有:柯尔特11.43mm为93db,汤姆森m1928a1为90db。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并不存在真正的“消音器”。因为现生产的所谓的“消音器”不可能达到完全无声的效果,按道理讲叫“减音器”恐怕更确切一些。利用消奋器而高度降低的枪的发射声响,对敌方来讲是很难判断枪的所在方向的,这也是安装消音器的主要目的 近几年,作为狙击步枪的必需品,消音器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实早在越南战争中消音器就已经投入了使用(本刊曾经介绍过的中国67式微声手枪和美国马克22微声手枪都在越南战场上使用过)。安装消音器的斯特姆·鲁格m10/225.56mm步枪作为军用而得到关注,威力很小的5.56mm口径步枪成为军用步枪的现实令人难以接受,但据说最近推出的枪消音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尽管几乎没有告知外界,可是斯特姆·鲁格微声步枪已成了世界特种部队装备中不可缺少的特种轻武器之一。这种步枪主要为了射杀恐怖分子的警戒猎狗或军用犬而装备的。 因斯特姆·鲁格微声步枪的枪机在往复运动时的声响甚至高于发射声响,为了这一点还专门采用了在枪机前方安装缓冲装置等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斯特姆·鲁格公司直接销售装有消音器的步枪的,而是从该公司购买了斯特姆·鲁格步枪的某一家公司把该步枪改进成了装有消音器的微声步枪。 据说波音727机舱内的噪音为80分贝,靠近后面发动机附近的噪音为85分贝。估计不少读者都乘坐过飞机,通过表中的m3微声冲锋枪发射声响的检测数据与机舱内的噪音数据相互对比,你就能想象到m3微声冲锋枪的消音效果。 m3/m3a1冲锋枪和m3/m3a1微声冲锋枪在出现当时完全是达到使用目的的枪,但是在经过60多年后的今天就已经显得落后于时代了,也早已从第一线撤离,成了珍贵的收藏品。m3/m3a1冲锋枪虽说生产数量曾经达到了近70万支,但现在残留在美国市场上的数量却极少。据说大部分枪早已扔进了炼铁炉。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m3微声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英国9mm四太令l2a3冲锋枪 此枪又称mk4冲锋枪,发明人是乔治·威廉,帕切特,二次大战末期在英国空军部队试装,受到好评。1953年被命名为l2a1,后根据部队要求加以改进,1955年先改称l2a2,后又改进为l2a5。因为是斯太令公司生产,故又称斯太令冲 锋枪。它的主要特点是管状机匣前端有散热孔,快慢机有半自动、自动和保险三个位置。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使用枪弹9x19派拉贝鲁姆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供弹方式34发弹匣 枪长483/690mm(托折/托伸) 枪管长198mm 枪重(空)2.72kg 初速590m/3 有效射程200m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英国9mm四太令l2a3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意大利贝雷塔12型9毫米冲锋枪 研制于50年代中期,1958年开始生产,1959年进行批量生产,主要为意大利陆军和海军所采用,并销往巴西、利比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国。 该枪的机匣和弹仓槽连为一体,机匣上有纵向槽沟以保证在冰雪和尘沙条件下正常射击。机匣、前把手、弹仓槽、板机圈和后把手为一整体结构,闭锁装置为环列式,在射击前封住枪管。 环列式枪机的设计将振动减至最底限度,从而在连发时十分稳定,枪口几乎不跳动。 该枪有两套保险装置:一为握把保险,位于后握把的前侧扳机下面,握住该保险纽即打开保险;松开时枪机即被锁定;另一个为按纽保险,在后握把的正上方,必须将其按到右侧才可使用握把保险。单连发选择器为一连杆。该枪通常使用铁制枪托,可以向右折叠;还能使用可折卸的木质枪托。 使用枪弹:9毫米枪弹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单连发可调, 装弹:可拆卸的弹匣,内装20、32或40发子弹 未装弹时枪重:(折叠铁枪托)3公斤; (木枪托)3.4公斤 枪长:(打开枪托)645毫米; (折上枪托)418毫米; (木枪托)660毫米; 射速:(最大)550发/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意大利贝雷塔12型9毫米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德国mp5sd型冲锋枪 该枪为mp5系列冲锋枪的无声型,结构跟mp5冲锋枪一样.区别在于有一根钻有30个洞的枪管。枪管上的消声器有两个分开的弹膛,一个与枪管上的洞相通,作为推进气的膨胀空间,以便降低气压使弹头速度减慢。另一个用于转移冒出枪口的气体,从而压抑随之产生的爆炸声。弹头以亚音速射出枪口,不会产生弹头飞行时出现的冲击声波。这种枪有6种不同型号:mp5sdl装有机匣尾盖,没有枪托;sd2有—固定枪托,sd3为可拆装的枪托。mp5sd4类似sd1,但除了单发和连发外,还装了点射装置3sd5就是在sd2上装配点射装置3sd6是在sd3上装配点射装置。各种型号均可使用望远瞄准镜和图象增强瞄准镜。该枪装备西德特种部队。 使用枪弹:9毫米x19枪弹 自动方式:延迟后座式,单连发可调 供弹:15发或30发弯形弹匣; 重量(未装弹):(sd1)2.9公斤;(sd2)3.2 公斤;(sd3)3.5公斤; 长度:(sdl)550毫米;(sd2)780毫米; (sd3)610或780毫米; 射速:(最大)800发/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德国mp5sd型h&k9毫米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前苏联ppsh41冲锋枪 闭上眼睛,让我们构勒一幅二战时期前苏联红军士兵的形象。也许你会设想一位士兵在满目疮痍的大街上战斗;也许有人想象前苏联红军冒着深厚的积雪和严寒拼杀;也许会有人想象前苏军土兵站在行驶在茫茫草原上的t34坦克上投入战斗……无论你怎样设想,将会有一个共同的要素:前苏军士兵紧握一把很粗糙但很有效的冲锋枪ppsh41。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ppsh41冲锋枪几乎成为前苏联红军的象征。没有其他的军队在二战前后像前苏联军队那样大量装备冲锋枪。 前苏军对于冲锋枪的需求始于1925年10月27日前苏联红军装备委员会的一份申请报告:“考虑到纳甘(nagant)左轮手枪只是一种自卫武器,我们认为为中下层指挥官提供一种冲锋枪是必须的。”于是,前苏联红军开始寻求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武器。当时托卡列夫因设计tt33手枪和svt38/40步枪而闻名,而且他也是第一位认识到冲锋枪价值的前苏联武器设计专家。至1927年,他已有了设计图纸。实际上,从1920午后期至1930年早期,前苏联著名的武器设计专家一直在试图设计一种合适的冲锋枪。由于当时冲锋枪还处于早期的发展时期,其军事使用价值人们还并不十分清楚。托卡列夫、普里鲁特斯基、科罗文、科里辛科恩和狄格特亚耶夫(vasiliydegtyarev)等都在设计冲锋枪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当时的试验各自暴露出一些缺点。1934年,狄格特亚耶夫为前苏军设计出第一支堪称成功的冲锋枪。1935年6月9日,狄格特亚耶夫的设计被采用,称为m19347.62mm狄格特亚耶夫冲锋枪,或简称ppd34。ppd中的d即为他名字的字首,而pp则为“pistoletpuleinyot”的缩写,即俄文中“冲锋枪”的意思。 第43章 ppd34的基本结构与德国的mp28ii十分相似,运用自由后坐(自由枪机)原理,单发和连发火力的选择按钮位于扳机前方。枪管内瞠皆镀有铬,以防止过度磨损。子弹是装在一个近乎垂直的弹鼓中,弹鼓上方有一段延伸体,用以装在枪上。弹鼓容量为71发,结构与芬兰的“苏奥米”系列十分相似。71发的大容量对于士兵来说十分方便,因为重新装弹的次数大大降低。但弹鼓本身有些缺点,如易吃土,供弹口部位易变形等。除了弹鼓外,另有一种弧形直列式弹匣,不过比较罕见。然而ppd34并未被大量使用,从1934~1936年间共生产了67支。托卡列夫曾在日记中写道:“ppd从未受到很高的重视。”而后,1938年它的一种改进型又被采用,其基本结构除了散热的枪管护管外没有多大变化。虽然该枪于1939年退役,并被贮存起来,不过在芬兰战役中仍有部分地使用。 斯大林的整顿撤除了俄罗斯许多著名的官员,被一些忠实但对武器等缺乏了解的官员替代。他们中的许多人希望废除冲锋枪而倾向于保留已老化的m1891mosin(moisin是北美一种错误的拼写,开始于本世纪初,延用至今)使用弹匣供弹的步枪。但是,与芬兰的冬季之战改变了所有这些,前苏联步兵遭受到了不可估计的损失。俄罗斯最近承认在那场战争中损失了近80万人的生命。在那场战争中,芬兰的“苏奥米”m1931冲锋枪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苏奥米”中间,前苏军发现了一种他们以前未见过的武器,与他们刚刚退役的ppd极为相似。由此,ppd重新受到重视,进入部队服役,并进行大量生产。然而ppd并不适合进行简单的大规模生产。当时,有一位新的武器设计专家通晓武器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他就是ppsh41的设计者斯帕金(georgiysemenaichshpagin)。 斯帕金1897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有一句非常喜爱的话,即“要使某些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是非常简单的,但要使它变得简单将非常复杂。”至1940年,制造工艺在精密加工、铸造、热处理和冷淬等方面的快速进步使传统的生产方法得以废弃,运用一些新的生产工艺,斯帕金于1940年9月设计出一种新型冲锋枪。经过2个月的试验和与ppd的竞争,斯帕金设计的武器最终获胜。1940年12月21日,前苏联国防委员会正式采用斯帕金冲锋枪,命名为“ppsh41”。著名的ppsh41冲锋枪的诞生距前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仅仅只有6个月。 1942年初,继前苏联陆军的测试认可之后,ppsh41冲锋枪开始大量生产。ppsh算是早期量产武器中相当成功的例子之一。由于需求量大,大部分零件皆为钢板冲压成形,焊接及铆接的技术亦大量使用。虽然枪托部分采用旧式的设计,不过它依旧是一支坚固而且可靠的好枪。 ppsh41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卓越的武器。与德国的mp40冲锋枪相比它 显得相当平凡,但比mp40更加可靠,有更高的射速,能装两倍于mp40的弹药,发 射更大威力的枪弹,被称为二战时期最好的冲锋枪。它包括一个冲压和焊接的枪管护管,机匣安装在木枪托上,非常适于前苏联时期简单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其快慢机为扳把式的,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向前扳为连发,向后扳为单发,连发的射速为900发/分。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开膛待击。为了减少枪管磨损,枪管内膛皆镀有铬。枪管护管的前端超出枪口并稍微向下倾斜,具有防止枪口上跳和制退的作用。机匣,枪管护管都用厚钢板冲压制成,具有容易加工和成本低的优点。该枪有早期型和标准型两种型式,早期型配有用多层皮革制成的缓冲垫,以吸收武器发射时多余的后坐能量,提高射击效果标准型配用布纤维板的缓冲垫和翻转式缺口照门表尺。无论是早期型或标准型,都可配用71发容量的弹鼓和35发容量的弧形弹匣。该枪的保险机构是通过拉机柄上的保险销及弹簧,除了随拉机柄在护管的机柄槽内前后运动外,在枪机处于最前方位置和后方的挂机位置时,机柄槽的上方都开有缺口,此时可将保险销往里推,从而卡在护管缺口内,限制了枪机的运动,起到了“保险”的作用。机械瞄准具由带封闭式护翼的柱形准星和表尺组成。早期型采用弧形座式的带缺口照门的表尺,射程为50~500m;标准型采用l形翻转式带缺口照门的表尺,射程为100m和200m。 前苏联曾选用纳甘左轮手枪所使用的7.62mmx38r手枪弹作为标准手枪弹。这 种枪弹具有奇怪的边缘外表,看上去很像是一个空弹,但正是由于其钝形的头部及较低的能量,才使得前苏联第一种冲锋枪可以使用。然而,7.62mm纳甘左轮手枪及其弹药在前苏联的服役只有一段时间,对其替换的方案就逐渐浮出水面。当时决定选择一种能适用于手枪和冲锋枪的标准枪弹,这就是后来决定采用的毛瑟7.63mm枪弹。由于使用毛瑟枪弹在战斗中有一系列影响火力的纪录,前苏联对7.63mm枪弹进行了稍微的修正,这种改进的弹药便是m19307.62mmp型弹。这种枪弹改变甚微,仍能与7.63毛瑟弹通用。新的瓶颈式枪弹包括一个7.62mm口径的铜镍合金弹头,用tt33托卡列夫手枪发射的初速大约是419.1m/s。这种枪弹最终可使前苏军应用于自动武器上。直到1951年被9mmx18马卡洛夫枪弹所取代,它始终是前苏联手枪和冲锋枪的标准弹药。 现今美国中型军械公司推出ppsh41的半自动型sr41,以供对前苏式武器着迷 的枪械爱好者过把瘾。本文图片展示的并非真正的ppsh41,面是经过改造面成的 sr41,与真实的ppsh41枪管长度相比,只是对其枪管进行了延长,而且这120.65mm长的枪管延长部分露出于枪管护管的前方。枪管护管为3mm厚的钢板冲压件,与akm系列只有大约lmm厚的机匣相比,显得厚实得多,通风和消焰孔也很吸引人。准星可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带护翼的表尺很简单,包括一个“v”形照门和两个表尺射程(分别为100m和200m)。机匣固定在红褐色枪托上。发射时,枪机处于闭膛位置而不是像ppsh41的开膛待击。抛壳通过机匣上方的大型长方孔。拉机柄从机匣右侧突出,并可在前方或后方两个位置上锁住,这只要将拉机柄上方的保险销向里推人即可实现。扳机护圈非常大,内部不仅有扳机,还有保险扳把,ppsh41上的快慢机在这里转变为保险机构。保险扳把位于扳机的正前方,向前推动时枪处于保险状态,向后扳动时表示可发射状态。扳机护圈前方是弹匣卡笋,其操作方式与ak47类似。更换弹匣时,将弹匣直接推人弹匣插人口,到适当位置就会锁定。sr41使用可装10发枪弹的弹匣,但ppsh41的71发弹鼓和35发弹匣也适用。枪弹是配用的7.62mmx25托卡列夫抢弹。 手握sr41才使人真正体会到该枪受欢迎的原因,不由会使人想起m1卡宾枪,不过sr41显得更为结实些。抵肩部位很好,并不像后来的ak47枪托显得有些短。通过使枪稍向左倾斜,用左手也很容易操作。弹匣的装卸、固定都非常方便、快捷。保险看上去似乎不好使用,但操作起来前后扳动很快,且有效。作为一种单发武器,非常象fnfal。射击时,其射击效果非常类似于m1卡宾枪,抛壳非常有力,而且可很快进人射击状态或射击准备,几乎不后坐,枪口不跳起,发射几百发枪弹几乎不出故障。 实践证明,ppsh41是一支出色的冲锋枪,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的前 苏式武器,以至于现在在世界的一些热点地区仍能看到它的身影。坚实可靠,射速900发/分,使用71发弹鼓,这才是说明为什么在斯帕金发明该枪60多年后的今天sr41仍十分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前苏联ppsh41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odel635冲锋枪 model635冲锋枪是以m16a2为基础开发出的9mm派拉贝鲁姆口径冲锋枪,现在colt的商业名称为ro635(全自动)和ro639(点射),也称为coltsmg(柯尔特冲锋枪),有些人称其为colt9mm。枪管长267mm,全枪重2.59kg,没有辅助推机柄,发射9x19mmpara手枪弹,使用20发或32发直形弹匣。照门有两个表尺,分别为50米和100米。m635的市场开发是成功的,面对mp5几乎垄断的特警队冲锋枪市场,m635仍能争得一席之地。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odel635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p40冲锋枪 工作方式:全自动 口径:9mm 弹夹:32发 射速:500发/分 mp40是mp38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经改进后它更利于批量生产,战争期间产量超过了一百万支。 第44章 可折叠的金属枪托使其更紧凑、更便于携带。它有令人吃惊的持续开火能力。该枪也得到了盟军士兵的赏识,把它称作“schmeisser”,而schmeisser是1918年bergmannmp18重机枪的设计者,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过mp38或mp40的设计。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p40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p2000冲锋枪 研制mp2000的目的,据说是为了在21世纪到来后,能提供给原来mp5的用户一支新的冲锋枪,后来因为经费问题,像smgi和smgii一样,研制计划被终止。虽然mp2000最终未能投入生产,但它的一些技术被应用到ump45身上,如自由式枪机和大量应用工程塑料。mp2000的一些功能是专为特种部队而设计的,例如在枪管左侧有一个枪机锁,锁上后开枪时枪机就不能自动后坐,以提高消声器的消声效果,但由于锁上枪机后不能自动装填,所以需要手动装填子弹。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p2000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1956年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在1956年生产定型,研制小组的组长为赵瑞之工程师,由于当时我国的武器思想较为传统,因此把这种发射中间威力型步枪弹的全自动武器称之为冲锋枪,因此定型时称之为冲锋枪。同一年定型的还有56式半自动步枪(仿制sks)和56式轻机枪(仿制rpd),都是完全不同的武器。仿制56式武器是在全面引进的基础上进行的,在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试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 56式冲锋枪系列的战斗射速为:点射每分钟90~100发,单发射击每分钟40发。配用1956年式7.62mm普通弹(通常称为56式步枪弹),在100米距离上能击穿6mm厚的钢板、150mm厚的砖墙、300mm厚的土层或400mm厚的木板。在使用上,对单个目标在300米内实施点射,在400米内实施单发射击效果最好,集中火力可对500米内的飞机、伞兵进行射击,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弹头飞到1.5公里处仍有杀伤力。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性能可靠,操作简便,易于训练和维修,但缺点也和ak-47一样,射击时产生强烈震动,难以操枪,射击精度差,重量偏大 长时间以来,我国战术指导思想是“全民皆兵”,强调传统步枪的作用,即能在中远距离上瞄准射击,在接近距离上要刺刀见红,可以大量装备做到人手一支,又可以控制弹药消耗,所以对单发步枪情有独钟。因此,一开始时,56式冲锋枪并未在全军战士中配备,只是在步兵班少量配装,主要是用于提供近距离的压制火力,担当“冲锋枪”的角色。在中印边境之战后,56式冲锋枪的装备数量开始逐步增加,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56式冲锋枪已经成为步兵班的主要武器。 在抗美援越期间,中国曾提供了大量的56式冲锋枪给北越军和游击队,据说当时越军手中的56式冲锋枪比中国还多,后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双方的武器基本都是56式冲锋枪。中国生产的56式系列冲锋枪也广泛地出口至其他第三世界国家,被称为中国ak,同时,中国ak在美国的民间市场上也以其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很受欢迎。虽然我军在1980年代全面装备81式自动步枪,但直到今天,56式系列冲锋枪仍有部分在我军中服役,在民兵单位中也装备有一定数量的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和ak-47一样,都是采用铣削机匣的,这种机匣的缺点是比较重,而且加工过程复杂,成本高,耗材多。赵瑞之在1964至1967年担任援建阿尔巴尼亚国防工程55项目专家组组长,期间接触过akm,回国后便进行把56式冲锋枪的机匣改为冲压生产的攻关研究,因为冲压机匣便于生产,成本低,因此56式冲锋枪的生产线都逐步改为生产冲压机匣,不过原装备的铣削机匣的56式冲锋枪仍在使用。识别中国生产的冲压机匣与其他国家冲压机匣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中国的冲压机匣铆接方式与rpk类似,而与akm不同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1956年式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82式微型冲锋枪 82式9毫米微型冲锋枪是仿制波兰的wz63式9毫米微型冲锋枪的产品,主要装备公安部门。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固定击针,开膛式击发,枪机为套筒式,没有装填拉机柄,采用手枪的装填方式;发射机构没有单独的快慢机,通过手扣扳机、依靠扳机行程来实现单、连发。 有两个握把,前握把可以折叠,后握把内可装长、中、短3种弹匣,容量分别为40发、25发、15发。 在枪管前有从套筒式枪机上伸出的一个舌状半圆弧面,可防枪口焰烧伤握着前握把的手,也可起防跳作用,还可将其顶在硬物上实现单手装填。 口径:9毫米 全长:592毫米(枪托拉出) 333毫米(枪托缩入) 枪管长:150毫米 全重:1.8千克(25发弹匣) 初速:325米/秒 射速:30发/分(单发) 60发/分(连发) 有效射程:200米 弹匣容量:40、25、15发 枪弹:59式9*18毫米手枪点击察看图片链接:82式微型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国产新型9毫米冲锋枪 我国现役的冲锋枪都是7.62毫米口径,特别是79式和85式,一直受到好评。但当今世界冲锋枪的口径大多为9毫米。在最近“中国警用装备国际博览会”上,一种新型国产9毫米轻型冲锋枪全新登场,结构新颖独特,吸引了不少目光。 轻型冲锋枪主要用于装备我军侦察兵及其它特种人员等,以单发、连发火力杀伤150米以内有单兵防护的有生目标。 这种新型枪最富特点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枪机的设计,一是供弹具的设计。 该枪的枪管长度并不短,为250毫米。如何尽量缩短全枪长呢?经过认真研究,采用了前冲式枪机惯性闭锁,并将枪机设计成枪管外套式。这种结构十分新颖,已申请了专利。枪管外露的部分并不长,大部分被枪机所包容,枪机与枪管为同心导向运动。通过这样的设计,全枪最终仅有398毫米长。而比利时fn公司的p90全枪长500毫米,枪管长230毫米;德国mp5k系列(mp5冲锋枪的超短型)全枪长325毫米,枪管长115毫米;以色列的轻型“乌齐”冲锋枪长360毫米,枪管长197毫米。 供弹具有两种,50发螺旋弹筒和15发双排双进弹匣,采用可更换式双路供弹结构,可以由不同路线供弹。螺旋弹筒设在机匣上方,为主供弹具。弹匣就是92式手枪的弹匣,装在握把内,作为辅助供弹具。螺旋弹筒的供弹原理为轴向螺旋式供弹,拨弹轮为链轮式无序排弹结构,每两发弹有一链轮齿拨弹,不会因弹形锥体产生的累计误差造成供弹系统故障,特种环境适应性强,而且第一发弹起点的位置不用固定。此弹筒为后压弹方式。“野牛”锋枪、“卡利科”冲锋枪都是前装弹,即从枪口方向开始装弹。从结构上讲,该弹筒也比“野牛”、“卡利科的简单。这种结构也已申请专利。 发射机构采用了与56式冲锋枪类似的发射机构,快慢机控制单发、连发、保险及拆枪四种状态。其技术成熟,使用可靠,可提高射击精度。 准星及准星护圈可以通过一个轴进行左右调整,准星可以上下调整。照门为觇孔式,只可高低调整。射距分划为50米、100米、150米。 该枪可以加消音器,消音器长250毫米。枪托为伸缩式,将枪托拉开时全枪长598毫米。 第45章 全枪共8个部件,62种零件,整枪零件数少。该枪结构新颖、简单紧凑、握持舒适、动作可靠、容弹量大(弹匣和弹筒共65发)、火力持续时间长。在设计中还采用了新工艺、新材料。这一切都说明,我国轻武器的设计已日臻成熟。 9mm轻型冲锋枪的技战术指标 全枪长:398mm枪托拉开时:598mm 全枪重:1900克 自动原理:自由枪机 闭锁机构:惯性闭锁 发射机构:全自动单、连发 瞄准机构:觇孔式 供弹方式:15发双排双进直弹匣和50发螺旋式弹筒,可以由不同路线供弹。 初速:400米/秒 有效射程:150米 使用弹种:dap92式9毫米弹、9*9“帕拉贝鲁姆”弹或其它9毫米弹种。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国产新型9毫米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85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中国85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是在85轻冲的基础上更换节套和枪管,增加消声装置变型而成。是我军特种兵(侦察兵、空降兵、海军陆战队)的单兵自动化武器,主要以单发和点射火力杀伤200米以内敌有生目标,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精度好、近距离火力强、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85式微冲还具有较好的微声、微光、微烟三微性能,自投入部队使用以来,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该微声冲锋枪还具有以下优良战技性能: 一是双保险,安全系数大。双保险机构就能有效地防止武器的偶然发火,避免走火和误伤事故的发生。 二是枪托侧向折叠,提高了射击精度。 三是使用弹药的种类多:85冲锋枪即可使用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弹,又可使用5l式、7.62毫米手枪弹,这对提高弹药利用率、枪种弹药的互换性、方便生产等方面均有很多益处。 四是发射声音小:85轻(微)冲发射时.声音比步机枪小得多,特别是85微冲因加装了消声装置变型而成,在消声筒内盛装并固定了一个大消声碗和十个小消声碗,使其微声、微光、微烟(三微)性能良好。使用64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弹,在宁静的夜晚单发射时,距离枪口100米处任何地方听不到枪声(微声性);距离枪口50米处看不到光(微光性)和见不到烟(微烟性),使85微冲更易达到隐蔽、突然的目的。85轻(微)冲使用的是5l式手枪弹或64式微声弹,在枪托折叠与展开的情况下均可实施单、连发射击,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且微冲还具有“三微”效果,为特种兵遂行战斗任务提供了便利条件 85微冲的瞄准基线比85轻冲的瞄准基线长(85微冲为319毫米,85轻冲为295毫米)。因而85微冲的射击精度要高于85轻冲,且使用范围广于85轻冲,如果从弹头的杀伤效能比较.两种武器弹头的侵彻力则旗鼓相当。可见,两种武器相比,既具有共同的优长,也有各自的特点。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可单、连发射击。瞄具是片状准星,觇孔照门,翻转式表尺。此枪全长869毫米/631毫米(托伸/托折),空枪重2.5千克,30发弧形弹匣供弹,发射中国64式7.62毫米手枪弹时,弹头初速300米/秒,理论射速800发/分。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85式7.62毫米微声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阿雷斯fmg9mm冲锋枪二代样枪 概述 fmg9mm冲锋枪是美国阿雷斯公司的弗朗西斯·韦林设计的特种用途:冲锋枪,主要供执法部门和特工人员作为自卫武器使用。该公司曾制造了两支样枪,但未进行批量生产。 结构特点 fmg9mm冲锋枪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隐蔽携带。 1.枪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它由两节金属壳体铰接组成,前一节壳体内装有枪管和枪机,后一节壳体作为枪托。20发直弹匣装在前一节壳体上,折叠时正好处于枪管下面的空间内。装填拉柄位于枪口下部。平时两节壳体折合在一起,呈长方体形,大小犹如一条香烟包装盒。需要射击时,在打开壳体的同时,弹匣在一个四边形杆的带动下自动向下转,定位到供弹位置,整个射击准备动作只需2~3s。 2.瞄准装置 该枪没有瞄准具,只通过观察机匣上部的中线实施概略瞄准。 3.弹药 该枪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9mm 理论射速----650发/min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式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20发、30发 全枪长---- 枪托打开----503mm 枪托折叠----262mm 全枪质量(含20发实弹匣)----2.38kg 配用弹种----9x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点击察看图片链接:阿雷斯fmg9mm冲锋枪二代样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model635冲锋枪 model635冲锋枪是以m16a2为基础开发出的9mm派拉贝鲁姆口径冲锋枪,现在colt的商业名称为ro635(全自动)和ro639(点射),也称为coltsmg(柯尔特冲锋枪),有些人称其为colt9mm。枪管长267mm,全枪重2.59kg,没有辅助推机柄,发射9x19mmpara手枪弹,使用20发或32发直形弹匣。照门有两个表尺,分别为50米和100米。m635的市场开发是成功的,面对mp5几乎垄断的特警队冲锋枪市场,m635仍能争得一席之地。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model635冲锋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美国m21式7.62mm狙击步枪 概述 1968年9月,美国陆军部指示陆军装备器材司令部提供1,800支带可调测距瞄准镜,能精确瞄准射击的m14式步枪送到在越南的美军战斗部队中去。1969年,在越美军得到了这种精确瞄准射击的m14式步枪。此枪过去叫m14式7.62mm国家比赛步枪,装备部队后才被称为m21式7.62mm狙击步枪。 该枪多年来一直作为制式狙击步枪装备美军,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逐步被m24式7.62mm狙击步枪所取代,但其他某些国家仍装备有此枪。 结构特点 m21式7.62mm狙击步枪是在m14式7.62mm步枪基础上改进而成,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可精确瞄准射击的步枪,其基本结构与m14式步枪相同,但也有不少区别,尤其是瞄准具颇具特色。 1.枪 m21式狙击步枪与m14式步枪的主要区别是: 枪管是严格挑选出来的,经过测量仪器精确测量,保证符合规定的制造公差,枪管不镀铬; 使用玻璃纤维粘合剂将机匣固定于枪托上,枪管和机匣结合好后,用环氧树脂封固; 活塞和活塞筒也是手工装配,且都抛光,动作可靠,同时能避免火药残渣积存; 导气箍和下套箍牢固地结合为一体; 发射机构用手工装配并抛光,以利击锤解脱,扳机拉力为19.99~21.07n; 枪口装有消焰制退器和消声器,枪口消焰制退器经铰孔,消除了偏心误差。消声器不会影响弹丸的初速,但能将泄出气体的速度降低至音速以下,使射手位置不易暴露; 枪托系用胡桃木制成,用环氧树脂浸渍。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测距可调的瞄准镜。瞄准镜座为铝合金制造,质量为170g。瞄准镜十字线的横标线和竖标线上各有两个视距线,当放大率为3倍时,横标线的两个视距线对应于300m处的实际长度是1.52m,而竖标线的两个视距线则是0.76m。这个距离大致相当于普通士兵从腰带到钢盔顶部的上身长度,故在300m距离上,瞄准镜放大率装定为3倍时,竖标线的两个视距线刚好分别瞄到瞄准镜中人像上的腰带和钢盔。 第46章 如果目标在300m以外,可调整放大倍率环圈,使视距线再次落到腰带处和钢盔顶部。 这种瞄准镜还能自动地给出步枪准确的射角。该瞄准镜放大倍率环圈上有一弹道调整凸轮,它依据所使用的枪弹的种类进行装定。当把视距线调到上述正确的位置后,不仅可读出目标的距离,而且可以根据瞄准镜轴线的移动来给出步枪的射角。 该瞄准镜长324mm,质量455g。 3.弹药 该枪使用北约7.62mm枪弹点击察看图片链接:美国m21式7.62mm狙击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xm25/m25狙击步枪 xm25/m25狙击步枪是m21狙击步枪的改进型,由美国陆军和海军联合开发的狙击步枪,主要供应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和海军海豹突击队,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将xm25/m25列为轻型狙击步枪,作为m24sws的辅助狙击步枪。m25保留有许多m21的特征,比赛级的m14,麦克米伦的玻璃纤维枪托,及特别设计的导气活塞。 m25目前已经在一些枪展上露过面了,不过有关m25的资料并不多,据说在美国陆军和海军的文件中已引用过m25的名称,其中有文件指出m25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表现良好,估计已经正式装备部队。在民间m25的售价近4000美元。 性能指标: 全长:1125mm 枪管长:639mm 枪重:4.9kg 弹匣容量:20rds 最大有效射程:900m 扳机力:4.5lb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xm25/m25狙击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dragonovsvd狙击步枪 二战后,前苏联一直使用莫辛·纳甘(mosin-nagantm1891/30)步枪作为狙击步枪,直到1958年,才开始研制发射1908/30弹的自动装填狙击步枪,经过长期试验,于1963年选中了由德拉贡诺夫(dragonov)设计的狙击步枪代替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称为cвд狙击步枪(西方国家称为svd,即snayperskayavinyovkadragunov),并开始装备部队。 svd狙击步枪实际上是ak47突击步枪的放大版本,但发射机构更简单。由于svd发射的7.62x54mm弹是突缘弹,而且威力比ak47配用的7.62x39mmm43弹威力大得多,因此枪机机头要是重新设计,并强化以承受高压。同时,为了提高精度,svd的导气活塞与ak47的不同,ak47的活塞与枪机框成一整体,而svd的导气活塞单独地位于活塞筒中,并可纵向运动,这样可以降低活塞和活塞连杆运动时引起的重心偏移。 枪管前端有消焰器,长70mm,有5个开槽,并有刺刀座(这一点和绝大多数的狙击步枪不一样),消焰器能兼起制退作用。 在导气管前端的气室有一个气体调节器,用来调整火药燃气的压力。在平常环境及保养良好的情况下,调节器设在“1”的位置上,但当使用环境恶劣或战争上无法正常保养,造成导气管积碳过多影响正常操作时,可以将调节器设在“2”的位置上,增加推动活塞的压力。 7.62x54mm弹其实从帝俄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现在通常只作为机枪弹使用,不过svd所配用的却是同规格但专门开发的狙击弹,精度更高,威力更大,在1000m距离上仍有很强的杀伤力。当然,svd也可以发射普通的7.62x54mm机枪弹。 svd的枪托设计是把一般的木质枪托握把的後方及枪托的大部份都镂空,既减重量,又能自然形成直形握把,枪托抵肩的质心也比较接近枪管轴心线,能更好地控制枪口上跳。在枪托上有一个可拆卸的贴腮,枪托长度不可调。后来生产的svd改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枪托。 svd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但重量很轻,而且在同级狙击枪中精度相当高。引用一名美国陆军狙击手的话:在今天的术语中,svd不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狙击步枪,但它被设计、制造得出奇的好,是一种极好的延伸射程的班组武器。 svd配用的是4x30mm的pso-1型瞄准镜,视场6°,瞄准镜的安装方式比较独特,安装座是安装在机匣左侧的。虽然pso-1瞄准镜的放大倍率只有4倍,但射程调节手轮可以将弹道修正到1000m(误差±1m),加上瞄准镜的分划板上还有三个距离分划,每个分划100m,所以svd的最大射程可达1300m。不过俄国人总喜欢将轻武器的表尺射程定得很远,例如ak47的表尺射程就达到1000m。瞄准镜上有光源,夜间可以照亮分划板,另外还有一种可以旋转安装上瞄准镜的红外滤光器,用于在夜间射击时过滤外部红外光源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dragonovsvd狙击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79式狙击步枪 79式狙击步枪是前苏联德拉贡诺夫半自动狙击步枪仿制品,1979年正式定型,1981年投入批量生产。 该枪是边防哨所和步兵狙击手使用的单兵武器,主要杀伤中、远距离上的单个重要目标,射击精度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 配有4倍放大率的光学瞄准镜,减小了瞄准误差,提高了射击命中率。本枪采用导气式复进,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刚性闭锁,击发机构为击锤回转式,只能行单发射击,具有射击精度良好,有效射程远,重量轻,机构动作可靠等特点。本枪除配有弧形表尺与圆柱形准星的机械式瞄准系统外,还配有光学瞄准镜,从而减少射击时的误差,提高第一发命中率。半自动射击提高了战斗射速,便於抓住机会,命中目标。装有可卸式的多功能刺刀,不但可用于白刃战,还可作为剪刀和锯使用,能剪铁丝网和锯钢条等,是士兵野外生存的辅助工具。 实施半自动射击,战斗射速较高。它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枪机回转式闭锁,10发弹匣供弹,发射7.62毫米53式枪弹, 性能: 口径:7.62mm 初速:830m/s 配用弹药:7.62x54mm 有效射程:1000m 射速:30发/min 全枪重:(枪自重)3.8kg (带镜,垫)4.4kg 全枪长:带刺刀1368mm 不带刺刀1220mm 全枪宽:170mm 全枪高:178mm 瞄准镜: 重量:0.5kg 放大率:4倍 视角:6度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79式狙击步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麦克米伦m87式狙击步枪 概述 m87式12.7mm狙击步枪是美国麦克米伦武器制造公司较早研制的大口径狙击步枪。它有两种改进型,m87r式和m93式。m87r式狙击步枪主要为法国和土耳其军队所采用。法军购买过50多支m87r式狙击步枪,曾用于索马里和波斯尼亚的维和行动,并继续订购m93式狙击步枪。土耳其军队约有150支m87r式狙击步枪。 结构特点 1.枪 m87式狙击步枪为单发基型枪,没有弹仓。m87r式采用弹仓供弹,配用两脚架。枪口部装有较粗大的制退器。枪托用玻璃纤维制造,枪托底板较厚,贴腮板高低可调。 m93式狙击步枪采用10发装弹匣和折叠式枪托,枪托折叠后使该枪能在大多数步兵战车内直立放置。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望远光学瞄准镜。 3.弹药 该枪使用12.7mm勃朗宁机枪弹。 性能数据 口径----12.7mm 自动方式----非自动 供弹方式----弹仓 容弹量----m87r式----5发 m93式----10发 全枪长---- m87式、m87r式----1346mm m93式枪托折叠或m87r式取下枪托----991mm 枪管长----736.5mm 全枪质量(m87r,不含瞄准镜)----9.52kg 瞄准装置----望远光学瞄准镜 配用弹种----12.7x99,mm勃朗宁机枪弹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rsg-12式狙击步(猎)枪 概述 rsg-12式12号狙击步(猎)枪由塔·亨特定制步枪公司和麦克米伦机械公司共同设计,是一支高精度的非自动步枪。 第47章 它能发射各种12号大号铅弹丸和12号脱壳弹。发射12号脱壳弹时,在91.44m距离上有较高射击精度,而且对目标有较大的停止作用。经试验,在该距离上,发射3发联邦12号脱壳弹时的散布只有31.75mm。因此该枪适合警察在市区精确射击使用,也适合在禁用步枪的地区狩猎。该枪于1991年首次出现,现已生产。 结构特点 1.枪 rsg-12式狙击步枪采用旋转后拉式枪机,其后部有2个闭锁突笋,可保证枪机平滑动作。枪管为肖氏12号线膛枪管,枪管长546.1mm。枪口可装制退/消焰器。机匣上钻有螺纹孔,可安装光学瞄准镜支座。机匣下方安装容弹量为2发的可卸盒式弹匣。枪托采用麦克米伦玻璃钢制成。表面涂蓝灰伪装色。此枪还可配装哈里斯两脚架。 2.瞄准装置 该枪采用谢泼德望远光学瞄准镜,瞄准镜零位调整快速而简便。 3.弹药 该枪发射bri-12脱壳弹,其弹托用塑料制造,弹心直径为12.7mm。也可发射长度为70mm的各种12号弹。 性能数据 口径----18.2mm(12号) 初速----366~457m/s 自动方式----非自动 闭锁方式----枪机回转式 供弹方式----可卸式弹匣 容弹量----2发 全枪长----1054mm 枪管长----546mm 膛线----右旋,缠距36倍口径 全枪质量----3.52kg 瞄准装置----望远光学瞄准镜 配用弹种----bri-12脱壳弹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rsg-12式12号狙击步(猎)枪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 <返回顶部章节列表> 前苏联ppsh41冲锋枪 闭上眼睛,让我们构勒一幅二战时期前苏联红军士兵的形象。也许你会设想一位士兵在满目疮痍的大街上战斗;也许有人想象前苏联红军冒着深厚的积雪和严寒拼杀;也许会有人想象前苏军土兵站在行驶在茫茫草原上的t34坦克上投入战斗……无论你怎样设想,将会有一个共同的要素:前苏军士兵紧握一把很粗糙但很有效的冲锋枪ppsh41。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ppsh41冲锋枪几乎成为前苏联红军的象征。没有其他的军队在二战前后像前苏联军队那样大量装备冲锋枪。 前苏军对于冲锋枪的需求始于1925年10月27日前苏联红军装备委员会的一份申请报告:“考虑到纳甘(nagant)左轮手枪只是一种自卫武器,我们认为为中下层指挥官提供一种冲锋枪是必须的。”于是,前苏联红军开始寻求设计一种新型的轻武器。当时托卡列夫因设计tt33手枪和svt38/40步枪而闻名,而且他也是第一位认识到冲锋枪价值的前苏联武器设计专家。至1927年,他已有了设计图纸。实际上,从1920午后期至1930年早期,前苏联著名的武器设计专家一直在试图设计一种合适的冲锋枪。由于当时冲锋枪还处于早期的发展时期,其军事使用价值人们还并不十分清楚。托卡列夫、普里鲁特斯基、科罗文、科里辛科恩和狄格特亚耶夫(vasiliydegtyarev)等都在设计冲锋枪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进步,虽然当时的试验各自暴露出一些缺点。1934年,狄格特亚耶夫为前苏军设计出第一支堪称成功的冲锋枪。1935年6月9日,狄格特亚耶夫的设计被采用,称为m19347.62mm狄格特亚耶夫冲锋枪,或简称ppd34。ppd中的d即为他名字的字首,而pp则为“pistoletpuleinyot”的缩写,即俄文中“冲锋枪”的意思。ppd34的基本结构与德国的mp28ii十分相似,运用自由后坐(自由枪机)原理,单发和连发火力的选择按钮位于扳机前方。枪管内瞠皆镀有铬,以防止过度磨损。子弹是装在一个近乎垂直的弹鼓中,弹鼓上方有一段延伸体,用以装在枪上。弹鼓容量为71发,结构与芬兰的“苏奥米”系列十分相似。71发的大容量对于士兵来说十分方便,因为重新装弹的次数大大降低。但弹鼓本身有些缺点,如易吃土,供弹口部位易变形等。除了弹鼓外,另有一种弧形直列式弹匣,不过比较罕见。然而ppd34并未被大量使用,从1934~1936年间共生产了67支。托卡列夫曾在日记中写道:“ppd从未受到很高的重视。”而后,1938年它的一种改进型又被采用,其基本结构除了散热的枪管护管外没有多大变化。虽然该枪于1939年退役,并被贮存起来,不过在芬兰战役中仍有部分地使用。 斯大林的整顿撤除了俄罗斯许多著名的官员,被一些忠实但对武器等缺乏了解的官员替代。他们中的许多人希望废除冲锋枪而倾向于保留已老化的m1891mosin(moisin是北美一种错误的拼写,开始于本世纪初,延用至今)使用弹匣供弹的步枪。但是,与芬兰的冬季之战改变了所有这些,前苏联步兵遭受到了不可估计的损失。俄罗斯最近承认在那场战争中损失了近80万人的生命。在那场战争中,芬兰的“苏奥米”m1931冲锋枪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苏奥米”中间,前苏军发现了一种他们以前未见过的武器,与他们刚刚退役的ppd极为相似。由此,ppd重新受到重视,进入部队服役,并进行大量生产。然而ppd并不适合进行简单的大规模生产。当时,有一位新的武器设计专家通晓武器大规模生产的需要,他就是ppsh41的设计者斯帕金(georgiysemenaichshpagin)。 斯帕金1897年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有一句非常喜爱的话,即“要使某些事情变得非常复杂是非常简单的,但要使它变得简单将非常复杂。”至1940年,制造工艺在精密加工、铸造、热处理和冷淬等方面的快速进步使传统的生产方法得以废弃,运用一些新的生产工艺,斯帕金于1940年9月设计出一种新型冲锋枪。经过2个月的试验和与ppd的竞争,斯帕金设计的武器最终获胜。1940年12月21日,前苏联国防委员会正式采用斯帕金冲锋枪,命名为“ppsh41”。著名的ppsh41冲锋枪的诞生距前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仅仅只有6个月。 1942年初,继前苏联陆军的测试认可之后,ppsh41冲锋枪开始大量生产。ppsh算是早期量产武器中相当成功的例子之一。由于需求量大,大部分零件皆为钢板冲压成形,焊接及铆接的技术亦大量使用。虽然枪托部分采用旧式的设计,不过它依旧是一支坚固而且可靠的好枪。 ppsh41在许多方面都是一个非常卓越的武器。与德国的mp40冲锋枪相比它 显得相当平凡,但比mp40更加可靠,有更高的射速,能装两倍于mp40的弹药,发 射更大威力的枪弹,被称为二战时期最好的冲锋枪。它包括一个冲压和焊接的枪管护管,机匣安装在木枪托上,非常适于前苏联时期简单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其快慢机为扳把式的,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向前扳为连发,向后扳为单发,连发的射速为900发/分。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开膛待击。为了减少枪管磨损,枪管内膛皆镀有铬。枪管护管的前端超出枪口并稍微向下倾斜,具有防止枪口上跳和制退的作用。机匣,枪管护管都用厚钢板冲压制成,具有容易加工和成本低的优点。该枪有早期型和标准型两种型式,早期型配有用多层皮革制成的缓冲垫,以吸收武器发射时多余的后坐能量,提高射击效果标准型配用布纤维板的缓冲垫和翻转式缺口照门表尺。无论是早期型或标准型,都可配用71发容量的弹鼓和35发容量的弧形弹匣。该枪的保险机构是通过拉机柄上的保险销及弹簧,除了随拉机柄在护管的机柄槽内前后运动外,在枪机处于最前方位置和后方的挂机位置时,机柄槽的上方都开有缺口,此时可将保险销往里推,从而卡在护管缺口内,限制了枪机的运动,起到了“保险”的作用。机械瞄准具由带封闭式护翼的柱形准星和表尺组成。早期型采用弧形座式的带缺口照门的表尺,射程为50~500m;标准型采用l形翻转式带缺口照门的表尺,射程为100m和200m。 前苏联曾选用纳甘左轮手枪所使用的7.62mmx38r手枪弹作为标准手枪弹。这 种枪弹具有奇怪的边缘外表,看上去很像是一个空弹,但正是由于其钝形的头部及较低的能量,才使得前苏联第一种冲锋枪可以使用。然而,7.62mm纳甘左轮手枪及其弹药在前苏联的服役只有一段时间,对其替换的方案就逐渐浮出水面。当时决定选择一种能适用于手枪和冲锋枪的标准枪弹,这就是后来决定采用的毛瑟7.63mm枪弹。由于使用毛瑟枪弹在战斗中有一系列影响火力的纪录,前苏联对7.63mm枪弹进行了稍微的修正,这种改进的弹药便是m19307.62mmp型弹。 第48章 这种枪弹改变甚微,仍能与7.63毛瑟弹通用。新的瓶颈式枪弹包括一个7.62mm口径的铜镍合金弹头,用tt33托卡列夫手枪发射的初速大约是419.1m/s。这种枪弹最终可使前苏军应用于自动武器上。直到1951年被9mmx18马卡洛夫枪弹所取代,它始终是前苏联手枪和冲锋枪的标准弹药。 现今美国中型军械公司推出ppsh41的半自动型sr41,以供对前苏式武器着迷 的枪械爱好者过把瘾。本文图片展示的并非真正的ppsh41,面是经过改造面成的 sr41,与真实的ppsh41枪管长度相比,只是对其枪管进行了延长,而且这120.65mm长的枪管延长部分露出于枪管护管的前方。枪管护管为3mm厚的钢板冲压件,与akm系列只有大约lmm厚的机匣相比,显得厚实得多,通风和消焰孔也很吸引人。准星可进行上下左右的调整,带护翼的表尺很简单,包括一个“v”形照门和两个表尺射程(分别为100m和200m)。机匣固定在红褐色枪托上。发射时,枪机处于闭膛位置而不是像ppsh41的开膛待击。抛壳通过机匣上方的大型长方孔。拉机柄从机匣右侧突出,并可在前方或后方两个位置上锁住,这只要将拉机柄上方的保险销向里推人即可实现。扳机护圈非常大,内部不仅有扳机,还有保险扳把,ppsh41上的快慢机在这里转变为保险机构。保险扳把位于扳机的正前方,向前推动时枪处于保险状态,向后扳动时表示可发射状态。扳机护圈前方是弹匣卡笋,其操作方式与ak47类似。更换弹匣时,将弹匣直接推人弹匣插人口,到适当位置就会锁定。sr41使用可装10发枪弹的弹匣,但ppsh41的71发弹鼓和35发弹匣也适用。枪弹是配用的7.62mmx25托卡列夫抢弹。 手握sr41才使人真正体会到该枪受欢迎的原因,不由会使人想起m1卡宾枪,不过sr41显得更为结实些。抵肩部位很好,并不像后来的ak47枪托显得有些短。通过使枪稍向左倾斜,用左手也很容易操作。弹匣的装卸、固定都非常方便、快捷。保险看上去似乎不好使用,但操作起来前后扳动很快,且有效。作为一种单发武器,非常象fnfal。射击时,其射击效果非常类似于m1卡宾枪,抛壳非常有力,而且可很快进人射击状态或射击准备,几乎不后坐,枪口不跳起,发射几百发枪弹几乎不出故障。 实践证明,ppsh41是一支出色的冲锋枪,它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的前 苏式武器,以至于现在在世界的一些热点地区仍能看到它的身影。坚实可靠,射速900发/分,使用71发弹鼓,这才是说明为什么在斯帕金发明该枪60多年后的今天sr41仍十分受欢迎的真正原因. .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请登陆奇书网--isuu.